【敦】繁体字典

~ 繁体字典

拼音dūn,duì

注音ㄉㄨㄣ,ㄉㄨㄟˋ
部首(简)
笔画(简)12画
部外笔画(简)8画
部首(繁)
五笔YBTY
统一码6566
郑码SJYM
仓颉码YDOK
异体字 𠧈 𢼪 𣀦 𤮩 𥂦 𦎧 𠧉 𤭞 𦎫

【敦】字造字法为形声。从“攴”,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

【敦】字是多音字,拼音有dūn,duì, 注音为ㄉㄨㄣ,ㄉㄨㄟˋ, 简体部首为攵, 繁体部首为攴, 简体笔画为12画。

【敦】字五笔为YBTY, 仓颉码为YDOK。

【敦】字Unicode码为U+6566,位于Unicode编码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区】。

【敦】字属台湾《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用字。

【敦】字异体字: 𠧈 𢼪 𣀦 𤮩 𥂦 𦎧 𠧉 𤭞 𦎫

  • dūn
  • duì
  • duī
  • dùn

【敦】国语辞典(dūn ㄉㄨㄣˉ)

基本解释 引证

〈動〉

1督理。如:「敦促」。《孟子·公孫丑下》:「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抱朴子·外篇·安貧》:「今吾子督余以誨盜之業,敦余以召賊之策。」

2和睦、使融洽。如:「敦親睦鄰」。

〈形〉

1質樸、篤厚。如:「敦厚」。《孟子·萬章下》:「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漢·王符《潛夫論·實貢》:「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為,化之本也。」

〈副〉

1誠懇。如:「敦聘」、「敦請」。

〈名〉

1姓。如春秋時衛國有敦治。

敦(dūn)字组词 更多组词...

【敦】国语辞典(duì ㄉㄨㄟˋ)

基本解释 引证

〈名〉

1古代用來盛黍、稷、稻、粱等的器具。形狀多種,一般為三短足,圓腹,二環耳,有蓋。有的蓋子也能翻轉過來使用。圈足的敦,蓋上多有捉手。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禮記·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夏后氏之四連。」漢·鄭玄·注:「敦,黍稷器。」

敦(duì)字组词 更多组词...

【敦】国语辞典(duī ㄉㄨㄟ)

基本解释 引证

〈動〉

1催逼、逼迫。《詩經·邶風·北門》:「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

〈副〉

1孤獨的樣子。《詩經·豳風·東山》:「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敦】国语辞典(dùn ㄉㄨㄣˋ)

基本解释 引证

〈形〉

1不明朗、不開通。如:「渾敦」。通「沌」。

(注)参考资料:以上【敦】字释义主要来源于台湾教育部《國語辭典》。

您可能想查看的字

【敦】的同部首字(攵部)

【敦】的同笔画字(12画)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