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
- shà
- shài
【殺】国语辞典(shà ㄕㄚˋ)
殺基本解释 引证
〈副〉
1甚、極。如:「愁殺人」。元·張養浩〈詠江南·一江煙水照晴嵐〉曲:「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愛殺江南。」同「煞 」。
【殺】国语辞典(shài ㄕㄞˋ)
殺基本解释 引证
〈名〉
1等差。《禮記·文王世子》:「其族食世降一等,親親之殺也。」 漢·鄭玄·注:「殺,差也。」
〈動〉
1減、削。《周禮·地官·廩人》:「若食不能人二釜,則令邦移民就穀,詔王殺邦用。」漢·鄭玄·注:「殺,猶減也。」
2衰微。《呂氏春秋·恃君覽·長利》:「是故地日削,子孫彌殺。」漢·高誘·注:「殺,衰也。」
〈形〉
1細小。《呂氏春秋·士容論·審時》:「先時者,大本而華,莖殺而不遂,葉稿短穗。後時者,小莖而麻長,短穗而厚糠,小米鉗而不香。」
(注)参考资料:以上【殺】字释义主要来源于台湾教育部《國語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