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

拼音táng

篇目丑集上
部首
字头
康熙笔画10画
部外笔画7画

【唐】字《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啺【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郎切,音堂。【說文】大言也。从口庚聲。【莊子·天下篇】荒唐之言。

又【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瑉玉旁唐。【註】郭璞云:旁唐,盤薄。

又國名。【玉篇】堯稱唐者蕩蕩,道德至大之貌。【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疏】韋昭云:陶,唐皆國名,猶湯稱殷商也。○按書傳皆言堯以唐侯升爲天子,不言封於陶唐。陶唐二字,或共爲地名,未必如昭言也。

又【詩·唐風疏】唐者,成王母弟叔虞所封其地,帝堯夏禹所都之墟,漢曰太原郡。

又漢縣名。【前漢·地理志】中山國唐縣。【註】故堯國也,唐水在西。【詩·唐風疏】皇甫謐曰:堯始封於唐,今中山唐縣是也。後徙晉陽,及爲天子,都平陽,於詩爲唐國,則唐國爲平陽也。

又魯地。【春秋·隱二年】公及戎盟于唐。【註】高平方輿縣北有武唐亭。

又【戰國策】左濟右天唐。【註】謂高唐。【前漢·地理志】平原郡高唐。【註】桑欽言,漯水所出也。

又【武帝紀】南巡狩至於盛唐。【註】韋昭曰:在南郡。

又【地理志】會稽郡錢唐。【註】武林水所出。

又【後漢·光武紀】進屠唐子鄉。【註】唐子鄉有唐子山,在今唐州湖陽縣西南。【廣韻】唐州,楚地。戰國時屬晉,後入於韓,秦屬南陽郡,後魏爲淮州,隋爲顯州,貞觀攺爲唐州,因唐城山爲名。

又姓。【廣韻】唐堯之後,子孫氏焉。【史記·秦本紀】孝文王立,尊唐八子爲唐太后。

又【屈原傳】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又唐山,複姓。【前漢·禮樂志】高祖唐山夫人。

又【詩·風】中唐有甓。【傳】中,中庭也。唐,堂途也。【疏】爾雅釋宮云:廟中路謂之唐,堂途謂之。李巡曰:唐,廟中路名。孫炎引詩中唐有甓。堂途,堂下至門之徑也。然則唐之與,廟庭之異名耳,其實一也。故云:唐,堂途也。【周語】陂唐汚庳,以鍾其美。【註】唐,俗本作塘。【說文】無塘字。【莊子·徐無鬼】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遺類矣。【註】唐子者,堂途給使令之人,猶周禮云門子耳。

又草名。【詩·鄘風】爰采唐矣。【傳】唐,蒙菜名。【爾雅·釋草】唐蒙,女蘿。女蘿,菟絲。

又弓名。【周禮·夏官·司弓矢】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

又叶徒紅切,音同。【歐陽修·楊諫議銘】震官太尉,四世以公。於陵正直,僕射於唐。

汉辞宝注解

《康熙字典》【唐】字的古异体字:啺

《康熙字典》所收录【唐】字音韵(读音):

--【正韻】徒郎切,音堂。

--又叶徒紅切,音同。

【唐】字本义为大话。

【唐】字造字法为形声。

【唐】字五行属火, 字形结构为半包围, 可拆字为“广 口”。

【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丑集上, 口部, 现代部首为口, 康熙笔画为10画, 简体笔画为10画。

【唐】字异体字: 𡃯 𣉺 𥏬

(注)参考资料:以上【唐】字释义主要来源于清代《康熙字典》内府刻本,即武英殿版。

您可能想查看的字

《康熙字典》同篇目字(丑集上)

《康熙字典》同为(口)部的字

康熙笔画同为10画的字


汉辞宝©2023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