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

拼音lì,yuè

篇目辰集中
部首
字头
康熙笔画19画
部外笔画15画

【栎】字《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狄切,音歷。【說文】木也。【邢昺曰】似樗之木。【詩·秦風】山有苞櫟。【疏】引《爾雅》云:櫟,其實梂,橡也。【陸璣疏】秦人謂柞櫟爲櫟,其子房生爲梂。河内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也。其子亦房生,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又不材之木也。【莊子·人閒世】匠石見櫟社樹,其大蔽牛,觀者如市,匠石不顧。

又不生火之木也。【淮南子·時則訓】十二月,其樹櫟。【高誘註】木不生火,惟櫟爲然。

又地名。【春秋·桓十五年】鄭伯突入于櫟。

又鳥名。【山海經】天帝之山有鳥,黑文而赤翁,名曰櫟。

又與擽通。【詩·周頌】鞉磬柷圉。【疏】圉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

又【唐韻】以灼切,音鑰。櫟陽,縣名。【前漢·地理志】屬左馮翊。

又【集韻】式灼切,音爍。地名。在晉。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詩·秦風】山有苞櫟,隰有六駁。【唐韻】櫟駁通叶,無二音。

又【唐韻】魯刀切,音勞。【史記·楚元王世家】㛮詳爲羹盡櫟釜。【漢書】作轑釜。

汉辞宝注解

《康熙字典》未收录汉字“栎”,以上内容为“栎”的繁体字“櫟”字头。

《康熙字典》所收录【栎】字音韵(读音):

--【正韻】卽狄切,音歷。

--【唐韻】以灼切,音鑰。

--【集韻】式灼切,音爍。

--【集韻】歷各切,音洛。

--【唐韻】魯刀切,音勞。

【栎】字造字法为形声:从木、乐声。

【栎】字五行属木, 字形结构为左右, 可拆字为“木 乐”。

【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辰集中, 木部, 现代部首为木, 康熙笔画为19画, 简体笔画为9画。

【栎】字异体字:

(注)参考资料:以上【栎】字释义主要来源于清代《康熙字典》内府刻本,即武英殿版。

您可能想查看的字

《康熙字典》同篇目字(辰集中)

《康熙字典》同为(木)部的字

康熙笔画同为19画的字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