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 王维

韵脚:"真"韵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1青青1杨柳春2

劝君更尽一杯2酒,西出阳关3无故人4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青青:一作依依

2杨柳春:一作柳色新

词典引注

1客舍[kè shè]: (1).供旅客投宿的处所。

【引】《管子·轻重乙》:“请以令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 亡至关下,欲舍客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郑玄 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 服子慎 相遇,宿客舍。”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 渭城 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元 方回 《客舍读书》诗:“客舍何所为,流光坐飞腾。” 刘国钧 《饯春》词:“离筵惆怅日西斜,客舍留春转自嗟。”

2一杯[yī bēi]: (1).指一杯的容量。

【引】《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朱子语类》卷二四:“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将去温来又好。”

3阳关[yáng guān]: (3).古关名。在今 甘肃省 敦煌市 西南 古董滩 附近,因位于 玉门关 以南,

【引】故称。《汉书·地理志下》:“ 敦煌郡 …… 龙勒 。有 阳关 、 玉门关 ,皆都尉治。”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 阳关 好像有意不开门。”

4故人[gù rén]: (1).旧交;

【引】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在往常,开学的日子正像家庭中的节日,大家可以会见一个暑天未见面的故人。”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翻译

AI智能翻译

渭城早晨的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作一次:旅馆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古诗词翻译

翻译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拼音

诗词拼音

wèi chéng qū sòng yuán èr shǐ ān xī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wèi chéng zhāo yǔ yì qīng chén, kè shè qīng qīng liǔ sè xīn.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yī zuò: kè shè yī yī yáng liǔ chūn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quàn jūn gèng jǐn yī bēi jiǔ, xī chū yáng guān wú gù rén.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评析

《唐诗笺要》

不作深语,声情沁骨。

《唐贤三昧集笺注》

惜别意悠长不露。《阳关三叠》艳称今古,音节最高者。按“三叠”为度曲者叠第三句也。相传倚笛亦为之裂。

《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

首句藏行尘,次句藏折柳。两面皆画出,妙不露骨。从休文“莫言一杯酒,明日难重持”变来。

《唐诗绝句类选》

唐人别诗,此为绝唱。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谢枋得曰:意味悠长。唐汝洵曰:信手拈出,乃为送别绝唱。作意者正不能佳。蒋一梅曰:片言之悲,令人魂断。

《此木轩论诗汇编》

古今绝调。“渭城朝雨浥轻尘”下面决不是遇着个高僧,遇着个处士,此钩魂摄魄之说。第三、第四句不可连读。落句冷水一涕,却只是冲口道出,不费寻思。

《批点唐诗正声》

《阳关三叠》,唐人以为送行之曲,虽歌调已亡,而音节自尔悲畅。

《唐诗正声》

吴逸一曰:语由信笔,千古擅长,既谢光芒,兼空追琢,太白、少伯,何遽胜之!

《唐诗镜》

语老情深,遂为千古绝调。

《唐诗真趣编》

只体贴友心,而伤别之情不言自喻。用笔曲折。刘仲肩曰:是故人亲厚话。

《唐诗解》

唐人饯别之诗以亿计,独《阳关》擅名,非为其真切有情乎?凿混沌者皆下风也。

《而庵说唐诗》

人皆知此诗后二句妙,而不知亏煞前二句提顿得好。此诗之妙只是一个真,真则能动人。后维偶于路旁,闻人唱诗,为之落泪。

《唐音审体》

刘梦得诗云“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诗云“听唱阳关第四声”,皆谓此曲也,相传其调最高,倚歌者笛为之裂。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送别诗要情味俱深,意境两尽,如此篇真绝作也。

《麓堂诗话》

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唐风定》

风韵超凡,声情刺骨,自尔百代如新,更无继者。

《诗薮》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岂不一唱三叹,而气韵衰飒殊甚。“渭城朝雨”自是口语,而千载如新。此论盛唐、晚唐三昧。

《瓯北诗话》

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传当时而名后世。如李太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王摩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今犹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

《唐诗摘钞》

先点别景,次写别情,唐人绝句多如此,毕竟以此首为第一,惟其气度从容,风味隽永,诸作无出其右故也。失粘须将一二倒过,然毕竟移动不得,由作者一时天机凑泊,宁可失粘而语势不可倒转。此古人神境,未易到也。

《唐诗别裁》

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此意须微参。

《王孟诗评》

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今第一矣。顾云:后人所谓《阳关三叠》,名下不虚。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鉴赏

诗词赏析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 ...

网络点评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王维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701-761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汉辞宝©2025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