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题▪朱雀桥边野草花

[唐代] 刘禹锡

韵脚:"麻"韵


朱雀桥1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1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2百姓家。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金陵五题▪朱雀桥边野草花》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时:一作来

词典引注

1朱雀桥[zhū què qiáo]: 即 朱雀桁 。 东晋 时 王导 谢安 等豪门巨宅多在其附近。

【引】 唐 刘禹锡 《乌衣巷》诗:“ 朱雀桥 边野草花, 乌衣巷 口夕阳斜。旧时 王 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宋 徐铉 《稽神录·酤酒王氏》:“ 江宁 大火, 朱雀桥 西至 凤台山 居人,焚之殆尽。” 明 高深甫 《金落索·四时怨别》套曲:“风尘梦醒黄梅雨,芳草心悬 朱雀桥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六朝燕子年年来, 朱雀桥 圮花不开。未须惆怅问 王 谢 , 刘郎 一去何曾回?”参见“ 朱雀桁 ”。

2寻常[xún cháng]: (3).平常;

【引】普通。 唐 刘禹锡 《乌衣巷》诗:“旧时 王 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宋 叶适 《刘公墓志铭》:“今不过寻常文书,肯首而退尔。”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经史一》:“观此,则 雄 之学,岂寻常文墨士哉!” 巴金 《家》七:“这果然是一个不寻常的消息,众人的心情马上改变了。”

《金陵五题▪朱雀桥边野草花》背景

创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刘禹锡 古诗》。

《金陵五题▪朱雀桥边野草花》翻译

AI智能翻译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国,现在也飞入寻常百姓居住的房屋里了。

古诗词翻译

翻译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刘禹锡 古诗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金陵五题▪朱雀桥边野草花》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刘禹锡 古诗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刘禹锡 古诗。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刘禹锡 古诗,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刘禹锡 古诗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金陵五题▪朱雀桥边野草花》拼音

诗词拼音

wū yī xiàng
乌衣巷

zhū què qiáo biān yě cǎo huā, wū yī xiàng kǒu xī yáng xié.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jiù shí wáng xiè táng qián yān, fēi rù xún cháng bǎi xìng ji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金陵五题▪朱雀桥边野草花》评析

《注解选唐诗》

王、谢之第宅今皆变为寻常百姓之室庐矣,乃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风人遗韵。两诗(按指《石头城》)皆用“旧时”二字,绝妙。

《增订唐诗摘钞》

野草夕阳,满目皆非旧时之胜,堂前则百姓家矣,而燕飞犹是也。借燕为言、妙甚。

《岘佣说诗》

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何仲德(列)为警策体。周敬曰:缘物寓意,吊古高手。顾璘曰:有感慨。唐汝询曰:笔意自是高华。周明杰曰:后二句,诗人托兴玄妙处。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今日之燕即昔日之燕,何以不属王、谢之堂而入民家?感伤之意,自在言外。

《归田诗话》

予为童子时……又在荐桥旧居,春日新燕飞绕檐间,先姑诵刘梦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句,至今每见红叶与飞燕,辄思之。不但二诗写景咏物之妙,亦先入之言为主也。

《历代诗评注读本》

王、谢既衰,则旧时燕子,亦无所栖托,故飞入百姓家。只“旧时”、“寻常”四字,便有无限今昔之感。

《历代诗话考索》

刘禹锡诗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妙处全在“旧”字及“寻常”字。

《唐诗别裁》

言王、谢家成民居耳,用笔巧妙,此唐人三昧也。

《唐诗摘钞》

本意只言王侯第宅变为百姓人家耳,如此措词遣调,方可言诗,方是唐人之诗。

《批点唐诗正声》

有感慨,有风刺,味之自当泪下。

《网师园唐诗笺》

意在言外。

《诗境浅说续编》

朱雀桥、乌衣巷皆当日画舸雕鞍、花月沉酣之地,桑海几经,剩有野草闲花,与夕阳相妩媚耳。茅檐白屋中,春来燕子,依旧营巢,怜此红襟俊羽,即皆时王、谢堂前杏梁栖宿者,对语呢喃,当亦有华屋山丘之感矣。此作托思苍凉,与《石头城》诗皆脍炙词坛。

《历代诗法》

总见世异时殊,人更物换,而造语妙。

《唐人绝句精华》

三四两句诗意甚明,盖从燕子身上表现今昔之不同。而《岘佣说诗》乃谓“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为寻常百姓。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其说真曲,诗人不如此也。说诗者每曲解诗人之意,举此一例,以概其余。

《唐诗解》

不言王、谢堂为百姓家,而借言于燕,正诗人托兴玄妙处。

《金陵五题▪朱雀桥边野草花》鉴赏

唐诗鉴赏辞典

《乌衣巷》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 ...

诗词赏析

  《《乌衣巷》刘禹锡 古诗》这是唐朝诗人 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乌衣巷》刘禹锡 古诗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刘禹锡 古诗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刘禹锡 古诗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本诗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

网络点评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刘禹锡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772-842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汉辞宝©2025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