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 岑参

创作时间:755年8月 创作地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1八月即飞雪。

忽如1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2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3,狐裘不煖锦衾薄。

将军角2弓不得控,都护铁衣4冷难着。

瀚海阑干5百丈3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6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7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如:一作然

2角:一作雕

3百丈:一作千尺

词典引注

1胡天[hú tiān]: (2).指胡人地域的天空;亦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引】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官》:“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 常建 《塞下曲》:“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 宋 王安石 《阴山画虎图》诗:“胡天朔漠杀气高,烟云万里埋弓刀。” 明 徐祯卿 《寄华玉》诗:“胡天白雁南飞尽,千里相思那得闻。” 姜可生 《甲寅秋初凭吊张煌言遗祠》诗:“只手直欲挽狂澜,伤心未捉胡天月。”

2梨花[lí huā]: (1).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

【引】 南朝 梁 萧子显 《燕歌行》:“ 洛阳 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明 高启 《饮陈山人园次能翁韵》:“桃花梨花已狼籍,踯躅花开如火炎。”

3罗幕[luó mù]: 丝罗帐幕。

【引】《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邃宇列绮窗,兰室接罗幕。” 张铣 注:“罗幕即罗帐。”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宋 晏殊 《蝶恋花》词:“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4铁衣[tiě yī]: (1).古代战士用铁片制成的战衣。

【引】古乐府《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清 曹寅 《闻恢复长沙志喜》诗之二:“铁衣包白骨,宝马载红妆。”

5阑干[lán gān]: (3).纵横散乱貌;交错杂乱貌。

【引】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王与夫人叹曰:‘吾已绝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复乡国。’言竟掩面,涕泣阑干。” 三国 魏 曹植 《妾薄命》诗之二:“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瀚海 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澹万里凝。” 清 钱谦益 《答新安方望子投诗枉访》诗:“茧穴鸡窠正怯寒,清晨剥啄响阑干。”

6胡琴[hú qín]: (1).古乐器名。古代泛称来自北方和西北各族的拨弦乐器,有时指琵琶,有时指忽雷等。约 宋 元 开始,亦为拉弦乐器之称。

【引】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文宗 朝,有内人 郑中丞 善胡琴,内库有二琵琶,号大小忽雷, 郑 尝弹小忽雷。”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宋 曾巩 《明妃曲》诗之二:“直欲论情通 汉 也,独能将恨寄胡琴。” 元 杨维桢 《张猩猩胡琴引序》:“胡琴在南为第二弦子,在北为今名,亦古月琴之遗制也。”《元史·礼乐志五》:“火不思,制如琵琶……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

7轮台[lún tái]: (2).古县名。 唐 贞观 中置。治所当在今 新疆 米泉 境。 贞元 中地入 吐蕃 。

【引】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 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 天山 路。” 清 沈青厓 《钱博士登俊赠西域地图》诗:“ 轮台 及 阳关 ,如在掌上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755年8月; 创作地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

AI智能翻译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将军角弓不得到控制,都护铁衣冷难下。
(难下做一次:还穿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中军置酒饮回客,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纷纷暮雪下辕门,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古诗词翻译

翻译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⑻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⑼瀚(hàn)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⑽惨淡:昏暗无光。
⑾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⑿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⒀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⒁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⒂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⒃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⒄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拼音

诗词拼音

bái xuě gē sòng wǔ pàn guān guī jīng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ěi fēng juǎn dì bái cǎo zhé, hú tiān bā yuè jí fēi xuě.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hū rú yī yè chūn fēng lái, qiān shù wàn shù lí huā kāi.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sàn rù zhū lián shī luó mù, hú qiú bù nuǎn jǐn qīn báo.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jiāng jūn jiǎo gōng bù dé kòng, dū hù tiě yī lěng nán zhe.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nán zhe yī zuò: yóu zhe
(难着 一作:犹著)
hàn hǎi lán gān bǎi zhàng bīng, chóu yún cǎn dàn wàn lǐ níng.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zhōng jūn zhì jiǔ yǐn guī kè, hú qín pí pá yǔ qiāng dí.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fēn fēn mù xuě xià yuán mén, fēng chè hóng qí dòng bù fān.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lún tái dōng mén sòng jūn qù, qù shí xuě mǎn tiān shān lù.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shān huí lù zhuǎn bú jiàn jūn, xuě shàng kōng liú mǎ xíng chǔ.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评析

《唐宋诗举要》

方曰:“忽如”六句,奇才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 “瀚海”句换气,起下“归客”。

《唐贤三昧集笺注》

起得势,四语精微(首四句下)。彬彬乎大雅之章也。首尾完善,中间精整。

《历代诗法》

洒笔酣歌,才锋驰突。“雪”字四见,一一精神。

《唐风定》

细秀袅娜,绝不一味纵笔,乃见烟波。

《唐贤清雅集》

嘉州七古,纵横跌荡,大气盘旋,读之使人自生感慨。有志学古者,诚宜留心此种。看他如此杂健,其中起伏转折一丝不乱,可谓刚健含婀娜。后人竟学盛唐,能有此否?

《网师园唐诗笺》

入手飘逸,迥不优人(首四句下)。深情无限,到底不脱歌雪故也(末二句下)。

《唐诗评选》

颠倒传情,神爽自一,不容元、白问花源津渡。“胡琴琵琶与羌笛”,但用《柏梁》一句,神采鹭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鉴赏

唐诗鉴赏辞典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2、胡天:指西域的气候。

3、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 ...

诗词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

诗词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杜甫在《渼陂行》诗中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此诗就处处都体现出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 ...

网络点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岑参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岑参,唐代,717-770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汉辞宝©2025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