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从军行

[唐代]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昏黄11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2风砂暗,公主琵琶幽怨3多。

野营2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4哀鸣夜夜飞,胡儿5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6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相和歌辞•从军行》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昏黄:集作黄昏

2营:集作云

词典引注

1昏黄[hūn huáng]: (1).黄昏。

【引】 唐 李颀 《古从军》诗:“白日登山望烽火,昏黄饮马傍 交河 。” 宋 王观 《临江仙》词:“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此树朝开暮合,每至昏黄,枝叶互相交结,是名合欢。”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天问》:“它到底走了多少里程,从清早直到昏黄?”

2刁斗[diāo dǒu]: 古代行军用具。斗形有柄,铜质;白天用作炊具,晚上击以巡更。

【引】《史记·李将军列传》:“及出击 胡 ,而 广 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一本作“ 刀斗 ”。 裴骃 集解引 孟康 曰:“以铜作鐎器,受一斗,昼炊饭食,夜击持行,名曰刁斗。”一说铃形。 司马贞 索隐引 荀悦 云:“刁斗,小铃,如宫中传夜铃也。” 南朝 梁 虞羲 《咏霍将军北伐》:“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 唐 李颀 《古从军行》:“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金 庞铸 《田器之燕子图》诗:“燕已归飞我未归,刁斗声中忽惊岁。”《花月痕》第四七回:“将到 寿州 ,望着贼营灯火,如一天繁星,刁斗之声,络绎不绝。”

3幽怨[yōu yuàn]: 郁结于心的愁恨。

【引】 唐 李颀 《古从军行》:“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为奏《湘妃》,幽怨若泣。” 王棻 《论文》:“《庄子》之恢奇源于《易》,《离骚》之幽怨源于《诗》。” 柔石 《二月》:“ 萧涧秋 将信读了好几遍,简直已经读出 陶岚 写这信时的一种幽怨状态。”

4胡雁[hú yàn]: 雁。雁来自北方胡地,故称。

【引】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七:“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 唐 李白 《山鹧鸪词》诗:“嫁得 燕山 胡雁婿,欲衔我向 雁门 归。” 唐 李颀 《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5胡儿[hú ér]: (1).指胡人。

【引】多用为蔑称。《汉书·金日磾传》:“﹝ 日磾 既亲近,﹞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唐 李颀 《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五代 江为 《塞下曲》:“胡儿移帐寒笳绝,雪路时闻探马归。” 宋 陆游 《闻武均报已复西京》诗:“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明 王世贞 《将军行》:“碧眼双胡儿,惯骑 大宛 驹。” 太平天国 用为对 清 朝统治者的蔑称。《太平天国诗歌选·天兵天将猛似虎》:“ 天京 天兵威似猛虎, 汉口 胡儿败若寒鸡。”

6战骨[zhàn gǔ]: 战死者的骸骨。

【引】 唐 李颀 《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 汉 家。”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草满畬田多战骨,花飞驿路少人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庙堂有策军书急,天地无情战骨多。”

《相和歌辞•从军行》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据《资治通鉴·天宝元年》记载:“是时,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凡镇兵四十九万人,马八万馀匹。开元之前,每岁供边兵衣粮,费不过二百万;天宝之后,边将奏益兵浸多,每岁用衣千二十万匹,粮百九十万斛,公私劳费,民始困苦矣。”由此可知,诗人所歌咏的虽为历史,但是诗的内容却表达了他对唐玄宗“益事边功”的穷兵黩武开边之策的看法。

《相和歌辞•从军行》翻译

AI智能翻译

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
行人刁斗风沙暗,或听到细君公主的琵琶声幽怨更多。
野云万里没有城墙,大雪霏霏迷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人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泪流滂沱。
闻道玉门还被遮,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年年战骨埋荒外,唯一的成果是葡萄从西域传入中原种植,供富贵者享用。

古诗词翻译

翻译
白天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边。
昏暗的风沙传来阵阵刁斗声,如同汉代公主琵琶充满幽怨。
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
哀鸣的胡雁夜夜从空中飞过,胡人士兵个个眼泪双双滴落。
听说玉门关已被挡住了归路,战士只有追随将军拼命奔波。
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

《相和歌辞•从军行》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烽火:古代一种警报。
⑵饮(yìn)马:给马喂水。傍:顺着。交河:古县名,故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
⑶行人:出征战士。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
⑷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
⑸“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至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
⑹蒲桃:今作“葡萄”。

《相和歌辞•从军行》拼音

诗词拼音

gǔ cóng jūn xíng
古从军行

bái rì dēng shān wàng fēng huǒ, huáng hūn yìn mǎ bàng jiāo hé.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xíng rén diāo dǒu fēng shā àn, gōng zhǔ pí pá yōu yuàn duō.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yě yún wàn lǐ wú chéng guō, yǔ xuě fēn fēn lián dà mò.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hú yàn āi míng yè yè fēi, hú ér yǎn lèi shuāng shuāng luò.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wén dào yù mén yóu bèi zhē, yīng jiāng xìng mìng zhú qīng chē.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nián nián zhàn gǔ mái huāng wài, kōng jiàn pú táo rù hàn jiā.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相和歌辞•从军行》评析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李颀此作,实多刺讽意。吴山民曰:骨气老劲。中四句乐府高语。结联具几许感叹意。周明翊曰:体格少逊《古意》篇,气亦自老。

《唐贤三昧集笺注》

气格雄浑,盛唐人本色。一结寓感慨之意。

《唐诗绪笺》

周末“渐石”之章,不胜哀怨,读此令人心酸,有不忍闻者。

《网师园唐诗笺》

讽刺蕴藉(末句下)。

《唐风定》

音调铿锵,风情澹冶,皆真骨独存,以质胜文,所以高步盛唐,为千秋绝艺。

《唐诗别裁》

以人命换塞外之物,失策甚矣。为开边者垂戒,故作此诗。

《相和歌辞•从军行》鉴赏

唐诗鉴赏辞典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这里借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刁斗”,是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是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会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一、二句写“白日”、“黄昏”的情况,那么夜晚又如何呢?三、四句接着描绘: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是多么肃穆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

接着,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接下来,似乎应该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可是诗人却别具机杼,背面傅粉,写出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何况远戍到此的“行人”呢?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 ...

诗词赏析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实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这里借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公主琵琶”是指汉朝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会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一、二句写“白日”、“黄昏”的情况,三、四句接着描绘夜晚的情况: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非常肃穆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

  接着,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接下来,似乎应该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可是诗人却别具机杼,背面傅粉,写出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更不必说远戍到此的“行人”了。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 ...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李颀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690-751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汉辞宝©2025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