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蓟门
[唐代] 祖咏
韵脚:"庚"韵
燕台1一望1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2旌。
沙场3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望蓟门》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望:一作去
2危:一作行
词典引注
1燕台[yān tái]: (2).指 冀 北一带。
【引】 唐 祖咏 《望蓟门》诗:“ 燕台 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 汉 将营。” 明 何景明 《送马公顺视学湖南》诗之一:“同是 燕台 旧游客,可堪相见又相违。” 陈毅 《闻八路军大捷》诗:“抗 日 旌旗战局开,大军东出薄 燕台 。”
2危旌[wēi jīng]: 高扬的旌旗。
【引】 唐 祖咏 《望蓟门》诗:“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3沙场[shā chǎng]: (3).指战场。
【引】 唐 祖咏 《望蓟门》诗:“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 蓟城 。” 元 朱凯 《昊天塔》第四折:“ 杨延景 全忠全孝,舍性命苦战沙场。”《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唐 兵被 梁 家杀得七零八落,走得快的,逃了性命;略迟慢些,就为沙场之鬼。”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九:“ 潘汉五 血洗 纪家村 , 纪怀仁 一家烧死八口,还有 纪怀仁 、 纪怀礼 、 再奎 等三人战死在沙场。”
《望蓟门》背景
创作背景
《望蓟门》翻译
AI智能翻译
(笳鼓作一次:箫鼓)
万里寒光生积雪,边塞曙光映照,飘动高高旗旌。
沙场烽火侵犯胡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年轻虽然不是投笔吏,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古诗词翻译
翻译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望蓟门》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⑵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客:诗人自称。
⑶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⑷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危旌:高扬的旗帜。
⑸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
⑹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 间。”后终以公封定远侯。
⑺论功:指论功行封。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
⑧一去:一作“一望”。
⑨危旌:高扬的旗帜。
⑩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望蓟门》拼音
诗词拼音
wàng jì mén
望蓟门
yàn tái yī wàng kè xīn jīng, jiā gǔ xuān xuān hàn jiāng yíng.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jiā gǔ yī zuò: xiāo gǔ
(笳鼓 一作:箫鼓)
wàn lǐ hán guāng shēng jī xuě, sān biān shǔ sè dòng wēi jīng.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shā chǎng fēng huǒ qīn hú yuè, hǎi pàn yún shān yōng jì chéng.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shào xiǎo suī fēi tóu bǐ lì, lùn gōng hái yù qǐng cháng yīng.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望蓟门》评析
《批点唐诗正声》
《唐宋诗举要》
《唐诗成法》
《唐诗五七言近体五七言绝句选评》
《唐诗贯珠笺释》
《网师园唐诗笺》
《唐诗近体》
《昭昧詹言》
《唐诗三百首》
《唐诗训解》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批选唐诗》
《诗源辨体》
《唐诗分类绳尺》
《唐风定》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唐诗绎》
《唐贤三昧集笺注》
《汇编唐诗十集》
《唐诗直解》
《删订唐诗解》
《历代诗法》
《唐诗笺要》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望蓟门》鉴赏
潘德舆评点《唐贤三昧集》
通体遒俊。三四尤得穷边陈垒情色。
唐诗鉴赏辞典
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北边防重镇。它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玄宗开元二年,即以并州长史薛讷为同紫薇黄门三品,将兵御契丹;二十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斩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这首诗的写作时期,大约在这二十年之间,其时祖咏当系游宦范阳。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迭。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 ...
诗词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 ...
祖咏的其他诗词
-
夫差日淫放,举国求妃嫔。自谓得王宠,代间无美人。碧罗象天阁,坐辇乘芳春。宫女数千骑,常游江水滨。年深玉颜老,时薄花妆新。拭泪下金殿,娇多不顾身。生前妒歌舞,死后同灰尘。冢墓令人哀,哀于铜雀台。
-
秋风多客思,行旅厌艰辛。自洛非才子,游梁得主人。文章参末议,荣贱岂同伦。叹逝逢三演,怀贤忆四真。情因恩旧好,契托死生亲。所愧能投赠,清言益润身。
-
朱户敞高扉,青槐碍落晖。八龙乘庆重,三虎递朝归。坐竹人声绝,横琴鸟语稀。花惭潘岳貌,年称老莱衣。叶暗朱樱熟,丝长粉蝶飞。应怜鲁儒贱,空与故山违。
-
旧居东皋上,左右俯荒村。樵路前傍岭,田家遥对门。欢娱始披拂,惬意在郊原。馀霁荡川雾,新秋仍昼昏。攀条憩林麓,引水开泉源。稼穑岂云倦,桑麻今正繁。方求静者赏,偶与潜夫论。鸡黍何必具,吾心知道尊。
-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