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华阴

[唐代] 崔颢

韵脚:"庚"韵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1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2此处学长生。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行经华阴》标注

词典引注

1仙人掌[xiān rén zhǎng]: (1). 华山 峰名。在今 陕西省 华阴县 。

【引】典出《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 华 ,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 河 曲,厥迹犹存” 李善 注:“古语云,此本一山,当 河 水过之而曲行, 河 之神以手擘开其上,足蹋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 河 流,手足之迹,于今尚在。” 唐 崔颢 《行经华阴》诗:“ 武帝祠 前云欲散, 仙人掌 上雨初晴。” 明 何景明 《送韩汝庆还关中》诗:“ 黄河 一线通沧海,身在 仙人掌 上行。”

2无如[wú rú]: (3).不如,

【引】比不上。《史记·高祖本纪》:“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 季 相,愿 季 自爱。” 唐 崔颢 《经华阴》诗:“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宋 司马光 《荐范祖禹状》:“ 祖禹 所为本末,无如臣最熟知。”《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从来说鬼神难欺,无如此一段话本,最为真实骇听。”《白雪遗音·玉蜻蜓·游庵》:“官居作宰 邯郸 道,夺利争名总是空,无如且把韶华惜。”

《行经华阴》背景

创作背景

  崔颢在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742—756年)年间二次入都。诗人此次《行经华阴》崔颢 古诗,事实上与路上行客一样,也未尝不是去求名逐利,但是一见西岳的崇高形象和飘逸出尘的仙迹灵踪,也未免移性动情,感叹自己何苦奔波于坎坷仕途。此诗即作于这种心境中,其思想可能是受当时崇奉道教、供养方士之社会风气的影响。

《行经华阴》翻译

AI智能翻译

向高峻华山下都京,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武帝祠前说要解散,仙人掌峰顶大雨过后天初晴。
河山北面紧靠秦关险,西连驿路祀神所在益加旷平。
上前打听路傍名利客,怎么比得上在此学道求长生。
(怎么做一次:没有)

古诗词翻译

翻译
在高峻华山上俯视京都长安,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
在武帝祠前的乌云将要消散,雨过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葱。
秦关北靠河山地势多么险要,驿路通过长安往西连着汉畤。
借问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为何不到此访仙学道求长生?

《行经华阴》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位于华山北面。一作“华山”。
⑵岧峣(yáo):山势高峻的样子。太华:即华山。咸京:即咸阳,今陕西西安。《旧唐书·地理志》:“京师,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所以此诗把唐都长安称为咸京。
⑶三峰:指华山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说莲花、玉女、松桧三峰。
⑷武帝祠:即巨灵祠。汉武帝登华山顶后所建。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⑸仙人掌:峰名,为华山最峭的一峰。相传华山为巨灵神所开,华山东峰尚存其手迹。
⑹秦关:指秦代的潼关。一说是华阴县东灵宝县的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
⑺驿路:指交通要道。汉畤(zhì):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⑻名利客:指追名逐利的人。
⑼学长生:指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

《行经华阴》拼音

诗词拼音

xíng jīng huá yīn
行经华阴

tiáo yáo tài huá fǔ xián jīng, tiān wài sān fēng xuē bù chéng.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wǔ dì cí qián yún yù sàn, xiān rén zhǎng shàng yǔ chū qíng.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hé shān běi zhěn qín guān xiǎn, yì lù xī lián hàn zhì píng.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jiè wèn lù bàng míng lì kè, hé rú cǐ chù xué cháng shēng.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hé yī zuò: wú
(何 一作:无)

《行经华阴》评析

《唐诗成法》

前四经华阴而望岳也;后四经华阴而生感也。“削不成”用典活动,五六包含多少兴废在内,方逼出七八意,

《昭昧詹言》

起二句破题。次句句法带写,加琢。三四句写景,有兴象。故妙。五六亦是写,但有叙说而无象,故不妙也。收托意亦浮浅。姚云“三四壮于嘉州‘秦女’一联”,愚谓诗意一般,只是字面有殊耳。然此自是初唐气格。

《唐诗评选》

“削不成”,言削不成而成也。诗家自有藏山移月之旨,非一往人所知。

《历代诗评注读本》

前六句,句句切太华说,移不到他处,一结忽作世外之想,意境便觉高超。

《唐贤三昧集笺注》

盛唐平正之作,以此为主。作此体者,须于此等辨取。

《瀛奎律髓》

五六痛快而感激。

《五七言今体诗钞》

三四壮于嘉州“秦女”一联。

《唐诗贯珠笺释》

起处堂皇雄特,妙在“俯”字有神。

《批点唐诗正声》

雄浑沉壮,后人不敢着笔。

《唐宋诗举要》

雄浑壮阔。方曰:写景有兴象故妙(“仙人掌上”句下)。

《湘绮楼说诗》

人多学此种句,是写景工切,不落凡近。

《唐诗别裁》

太华三峰如削,今反云“削不成”,妙。

《唐诗训解》

此览华阴山水之胜,而有栖隐之意也。

《唐诗直解》

李于麟论七律独推王、李,如此作当不在“温泉”、“万日”下。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着一“俯”字,便见从来仙灵高出于名利之上。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削不成”之为言,此非人工所及。盖欲言其削成,则必何等大人,手持何器,身立何处,而后乃今始当措手,此三字与上“俯咸京”三字,皆是先生脱尽金粉章句,别舒元化手眼,真为盖代大文,绝非经生恒睹也。此五六运笔,真如象王转身,威德殊好。

《历代诗法》

净炼之极,句挟清音。

《诗薮》

盛唐王、李、杜外,崔颢《华阴》、李白《送贺监》、贾至《早朝》、岑参《和大明宫》《西掖》、高适《送李少府》、祖咏《望蓟门》,皆可竞爽。

《批点唐音》

此篇六句皆雅浑,独结语似中唐。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孤峭。蒋一葵曰:起翻奇,中联完整。

《删订唐诗解》

“秦关”、“汉畴”,皆足感人,故宜“学长生”也。

《行经华阴》鉴赏

唐诗鉴赏辞典

诗题《行经华阴》,既是“行经”,必有所往;所往之地,就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今陕西西安)。《旧唐书·地理志》:“京师,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所以此诗把唐都长安称为咸京。诗中提到的“太华”、“三峰”、“武帝祠”、“仙人掌”、“秦关”、“汉畤”……都是唐代京都附近的名胜与景物。当时京师的北面是雍县,秦文公曾在这里作鄜畤(畤,谓“神灵所止之地”,即后世神坛之类),到汉高祖作北畤止,这里共有五畤,诗中的“汉畤”即指京师北面的这一古迹。而京师的东南面,就是崔颢行经的华阴县。县南有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又称太华,山势高峻。神话传说这里是“群仙之天”,曾由“巨灵手劈”,所以“仙掌之形,莹然在目”(《云笈七签》)。华山各峰都如刀削,最峭的一峰,号称“仙人掌”。汉武帝观仙人掌时,立巨灵祠以供祭祀,即为“武帝祠”。诗中称“天外三峰”的,是指著名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说莲花、玉女、松桧三峰)。华阴县北就是黄河,隔岸为风陵渡,这一边是秦代的潼关(一说是华阴县东灵宝县的函谷关)。华阴县不但河山壮险,而且是由河南一带西赴咸京的要道,行客络绎不绝。 ...

诗词赏析

  崔颢写山水行旅、登临怀古诗,很善于将山水景色与神话古迹融合起来,使意境具有辽阔的空间感和悠久的时间感,更加瑰丽神奇。在名作《黄鹤楼》中,就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再现了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令人浮想联翩,引起无穷感慨。在这首诗中,他再次运用这一手法。

  诗题“《行经华阴》崔颢 古诗”,既是“行经”,必有所往;所往之地,就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诗中提到的“太华”、“三峰”、“武帝祠”、“仙人掌”、“秦关”、“汉畤”等都是唐代京都附近的名胜与景物。当时京师的北面是雍县,秦文公曾在这里作鄜畤(畤,谓“神灵所止之地”,即后世神坛之类),到汉高祖作北畤止,这里共有五畤,诗中的“汉畤”即指京师北面的这一古迹。而京师的东南面,就是崔颢行经的华阴县。县南有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又称太华,山势高峻。神话传说这里是“群仙之天”,曾由“巨灵手劈”,所以“仙掌之形,莹然在目”(《云笈七签》)。华山各峰都如刀削,最峭的一峰,号称“仙人掌”。汉武帝观仙人掌时,立巨灵祠以供祭祀,即为“武帝祠”。华阴县北就是黄河,隔岸为风陵渡,这一边是秦代的潼关(一说是华阴县东灵宝县的函谷关)。华阴县不但河山壮险,而且是由河南一带西赴咸京的要道,行客络绎不绝。 ...

崔颢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崔颢,唐代,704-754

崔颢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