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
[唐代] 韩愈
创作时间:801年7月22日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温水;洛水;惠林寺
山石荦确1行径2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3坐阶新雨4足,芭蕉叶大支子5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6拂席7置羹饭8,疏粝9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10。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11蹋涧石,水声激激12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山石》标注
词典引注
1荦确[luò què]: (1).怪石嶙峋貌。
【引】 唐 韩愈 《山石》诗:“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炎湖度氛氲,热石行荦硞。” 王伯大 音释:“硞音确。” 宋 苏辙 《墨竹赋》:“山石荦埆,荆棘生之。”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石鼓》:“何物荦确蟠素壁?云是石鼓流遗踪。” 清 段松岑 《灵岩神宝寺访碑》诗:“荦峃复荦峃,蓦山履绝壑。”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循山石荦确而行,得一洞。”
2行径[xíng jìng]: 亦作“ 行径 ”。 通行的小路。
【引】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唐 韩愈 《山石》诗:“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诗:“壁下即溪流,峻绝无行径。”
3升堂[shēng táng]: (1).登上厅堂。
【引】 唐 韩愈 《山石》诗:“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4新雨[xīn yǔ]: 刚下过雨。亦指刚下的雨。
【引】 隋 江总 《侍宴玄武观》诗:“诘晓三春暮,新雨百花朝。” 唐 韩愈 《山石》诗:“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新雨后泥平如掌,绝无人踪。”
5支子[zhī zǐ]: (2).植物名。
【引】即栀子。 唐 韩愈 《山石》诗:“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宋 赵彦端 《清平乐·席上赠人》词:“殷勤踏取青阳,风前花正低昂。与我同心支子,报君百结丁香。”一本作“ 栀子 ”。
6铺床[pū chuáng]: (1).整理床铺,
【引】铺放被褥。 唐 韩愈 《山石》诗:“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又差了 晁住 拿了许多银子到监中打点……打发得那一干人屁滚尿流,与他扫地的,收拾房的,铺床的,挂帐子的,极其掇臀捧屁。”
7拂席[fú xí]: 拂拭坐席。
【引】表示尊敬。《战国策·燕策三》:“ 田光 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唐 韩愈 《山石》诗:“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旧唐书·文苑传下·王维》:“ 维 以诗名盛于 开元 、 天宝 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8羹饭[gēng fàn]: (1).羹汤和饭。
【引】《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辞》:“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唐 韩愈 《山石》诗:“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9疏粝[shū lì]: (1).粗糙的饭食。
【引】 唐 韩愈 《山石》诗:“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疏粝,一本作“疏粝”。 宋 黄庭坚 《再和答为之》:“邻居接杖藜,过饭厌疏粝。” 明 刘基 《咏史》之十八:“荜门翳蓬蒿,穷巷绝马迹;中有抱膝人,疏粝不充食。”
10烟霏[yān fēi]: (2).烟雾云团。
【引】 唐 韩愈 《山石》诗:“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宋 朱熹 《鹧鸪天·叔怀尝梦飞仙为之赋此》词:“生羽翼,上烟霏。回头祗见冢累累。”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晓登 泰山 道,行行入烟霏。”
11赤足[chì zú]: (2).光脚,
【引】不着鞋袜。 唐 韩愈 《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清 袁枚 《消夏杂咏》:“科头赤足徜徉过,一领蕉衫尚觉多。” 艾芜 《南行记·山官》:“那个汉子跟一般 克钦 男子,并没什么差别,短衣长裤,打着赤足。”
12激激[jī jī]: (2).象声词。
【引】急流声。 唐 韩愈 《山石》诗:“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宋 秦观 《龙井题名记》:“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钟动 《归途见当离花有赋》诗:“众响时不忘,激激幽泉澌。”
《山石》背景
创作背景
《《山石》韩愈 古诗》的写作时间历代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当时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
《山石》翻译
AI智能翻译
登堂坐在阶新雨足,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说古代壁佛画好,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铺床拂席置羹饭,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静躺在动物灭绝,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亮独自离开没有道路,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红涧碧缤纷浪漫,当时看到松棍都十围。
当流赤脚踏涧石,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如此自然可以快乐,难道一定要局束为人鞿?(鞿作一次:靰)
啊我党几位,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古诗词翻译
翻译
《山石》韩愈 古诗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山石》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1)《山石》韩愈 古诗: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三字为 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2)荦确(luòquè洛却):指《山石》韩愈 古诗险峻不平的样子。行径:行下次的路径。微:狭窄。
(3)蝙蝠:哺 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4)升堂:进入寺中厅堂。阶:厅堂前的台阶。新雨:刚下过的雨。
(5) 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这两句说,进入厅堂后坐在台阶上,这刚下过的一场雨水该有多么充足;那吸饱了雨水的芭蕉叶子更加硕大,而挺立枝头 的栀子花苞也显得特别肥壮。诗人热情地赞美了这山野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6)佛画:画的佛画像。
(7)稀:依稀,模糊,看不清楚。一作“稀少”解。所见 稀:即少见的好画。这两句说,和尚告诉我说,古壁上面的佛像很好,并拿来灯火观看,尚能依稀可见。
(8)置:供。羹(gēng耕):菜汤。这里是泛指菜 蔬。
(9)疏粝(lì历):糙米饭。这里是指简单的饭食。饱我饥:给我充饥。
(10)百虫绝:一切虫鸣声都没有了。
(11)清月:清朗的月光。出岭:指清 月从山岭那边升上来。夜深月出,说明这是下弦月。扉(fei非):门。光入扉:指月光穿过门户,照时室内。
(12)无道路:指因晨雾迷茫,不辨道路,随意 步行的意思。
(13)出入高下:指进进出出于高高低低的山谷径路意思。霏:氛雾。穷烟霏:空尽云雾,即走遍了云遮雾绕的山径。
(14)山红涧:即山花红 艳、涧水清碧。纷:繁盛。烂漫:光彩四射的样子。
(15)枥(lì历):同“栎”,落叶乔木。木围:形容树干非常粗大。两手合抱一周称一围。
(16)当 流:对着流水。赤足踏涧石:是说对着流水就打起赤脚,踏着涧中石头淌水而过。
(17)人生如此;指上面所说的山中赏心乐事。
(18)局束:拘束,不自由的意思。靰(jī基):马的缰绳。这里作动词用,即牢笼、控制的意思。
(19)吾党二三子:指和自己志趣相合的几个朋友。
(20)安得:怎能。不更归:不再回去了,表示对官场的厌弃。
《山石》拼音
诗词拼音
shān shí
山石
shān shí luò què xíng jìng wēi, huáng hūn dào sì biān fú fēi.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shēng táng zuò jiē xīn yǔ zú, bā jiāo yè dà zhī zǐ féi.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sēng yán gǔ bì fú huà hǎo, yǐ huǒ lái zhào suǒ jiàn xī.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pū chuáng fú xí zhì gēng fàn, shū lì yì zú bǎo wǒ jī.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yè shēn jìng wò bǎi chóng jué, qīng yuè chū lǐng guāng rù fēi.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tiān míng dú qù wú dào lù, chū rù gāo xià qióng yān fēi.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shān hóng jiàn bì fēn làn màn, shí jiàn sōng lì jiē shí wéi.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dāng liú chì zú tà jiàn shí, shuǐ shēng jī jī fēng chuī yī.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rén shēng rú cǐ zì kě lè, qǐ bì jú shù wéi rén jī? jī yī zuò: wù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鞿 一作:靰)
jiē zāi wú dǎng èr sān zi, ān dé zhì lǎo bù gēng guī.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山石》评析
《遗山先生文集•论诗三十首》
《归田诗话》
《雨航杂录》
《唐宋诗醇》
《增评韩苏诗钞》
《山泾草堂诗话》
《昭味詹言》
《唐贤清雅集》
《随园诗话》
《韩诗臆说》
《古诗选批》
《艺概》
《韩柳诗选》
《黄氏日钞》
《初白庵诗评》
《说韩》
《义门读书记》
《唐诗镜》
《山石》鉴赏
佚名
荦确:山石不平的样子。鞿:马缰绳。
唐诗鉴赏辞典
诗以开头“山石”二字为题,却并不是歌咏山石,而是一篇叙写游踪的诗。这诗汲取了散文中有悠久传统的游记文的写法,按照行程的顺序,叙写从“黄昏到寺”、“夜深静卧”到“天明独去”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在韩愈以前,记游诗一般都是截取某一侧面,选取某一重点,因景抒情。汲取游记散文的特点,详记游踪,而又诗意盎然,《山石》是有独创性的。
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述游踪,很容易弄成流水账。诗人手段高明,他象电影摄影师选好外景,人物在前面活动,摄影机在后面推、拉、摇、跟,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在我们眼前出现。每一画面,都有人有景有情,构成独特的意境。全诗主要记游山寺,一开头,只用“山石荦确行径微”一句,概括了到寺之前的行程,而险峻的山石,狭窄的山路,都随着诗中主人公的攀登而移步换形。这一句没有写人,但第二句“黄昏到寺蝙蝠飞”中的“到寺”二字 ...
诗词赏析
写作手法
诗以开头“《山石》韩愈 古诗”二字为题,却并不是歌咏《山石》韩愈 古诗,而是一篇叙写游踪的诗。这诗汲取了散文中有悠久传统的游记文的写法,按照行程的顺序,叙写从“黄昏到寺”、“夜深静卧”到“天明独去”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在韩愈以前,记游诗一般都是截取某一侧面,选取某一重点,因景抒情。汲取游记散文的特点,详记游踪,而又诗意盎然,《《山石》韩愈 古诗》是有独创性的。
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述游踪,很容易弄成流水账。诗人手段高明,他象电影摄影师选好外景,人物在前面活动,摄影机在后面推、拉、摇、跟,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在读者眼前出现。每一画面,都有人有景有情,构成独特的意境。全诗主要记游山寺,一开头,只用“《山石》韩愈 古诗荦确行径微”一句,概括了到寺之前的行程,而险峻的《山石》韩愈 古诗,狭窄的山路,都随着诗中主人公的攀登而移步换形。这一句没有写人,但第二句“ ...
诗词赏析
题目“《山石》韩愈 古诗”不是本要专门抒发的内容,而是取首句的头两个字而已。这是一首记游诗,按时间地点依次写来,全诗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芭蕉叶大栀子肥”,写黄昏到寺所见景色。“《山石》韩愈 古诗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首句写寺外《山石》韩愈 古诗的错杂不平,道路的狭窄崎岖;次句写古寺的荒凉陈旧,到黄昏时众多的蝙蝠窜上飞下,纷纷攘攘。仅此两句,就把整个深山古寺的景色特征突现出来,使人如临其境。以下两句是入寺坐定后所见阶下景物:芭蕉叶子阔大,栀子果实肥硕,是新雨“足”后的特有景致,读之令人顿觉精神爽快。
第二部分从“僧言古壁佛画好”至“清月出岭光入扉”,写入寺后一夜的情景。这里一部分先写僧人的热情招待,先是主动地向客人介绍古壁佛画,兴致勃勃地擎着蜡烛引着客人前去观看。“稀”字既道出壁画的珍贵,也生动地显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接着写僧人的殷勤铺床置饭,“疏粝亦足饱我饥”,一见僧人生活的简朴,二见诗人对僧家招待的满意之情。后两句写夜深入睡,“百虫绝”从反面衬托出深山古庙虫鸣之盛,直到夜深之后才鸣声渐息。“清月出岭光入扉”,很有李白“床前明月光”诗句的意境,使人有无限静寂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