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带箭

[唐代] 韩愈

创作时间:799年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原头火烧1静兀兀2,野雉畏鹰出复1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3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馀尺,红翎白镞相2倾斜4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AI解读 (小程序端已接入deepseek、豆包等AI大模型,点击下面链接快捷进入小程序与AI对话)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雉带箭》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出复:一作伏欲

2相:一作随

词典引注

1火烧[huǒ shāo]: (1).指野火。

【引】 唐 韩愈 《雉带箭》诗:“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朱子语类》卷一三○:“那人三四月只吃火烧之类,此人半日不食便软了。”《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你大家赶温面,烙火烧吃。”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一章:“夫役送来一大包吃的东西--有火烧……摆了半桌子。”

2静兀兀[jìng wū wū]: 干净;

【引】一无所有。 唐 韩愈 《雉带箭》诗:“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3盘马弯弓[pán mǎ wān gōng]: 谓驰马盘旋,

【引】张弓欲射。 唐 韩愈 《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后以喻故作架势,并不立即行动。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各方意见,既皆疏通融会, 日本 之决心,已泰半持定,乃作盘马弯弓乘机欲发之势。”

4倾斜[qīng xié]: (1).歪斜;

【引】偏斜。 唐 韩愈 《雉带箭》诗:“冲人决起百馀尺,红翎白镞随倾斜。”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紫薇花》之二:“折得芳蕤两眼花,题诗相报字倾斜。” 碧野 《雪路云程》:“一片片倾斜的山谷小草场……迅速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过。”

《雉带箭》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799年;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此诗作于徐州。原题下有注:“此愈佐张仆射于徐从猎而作也。”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韩愈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幕中。是年秋,被辟为节度推官。此诗写他随从张建封射猎的情景。

《雉带箭》翻译

AI智能翻译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鸡害怕鹰出去又没。
将军想用巧妙埋伏的人,盘马拉弓可惜不发。
地形逐渐窄看的多,野鸡惊弓强箭加满。
冲人决定从一百多尺,红翎白箭头随倾斜。
将军抬头笑军吏祝贺,五色散乱马前掉。

古诗词翻译

翻译
原野上火光冲天 ,火势盛大,野雉被猎火驱出草木丛,一见猎鹰,又吓得急忙躲藏起来。
将军想当众表演自己的神功巧技,故而,骑马盘旋不进,拉满劲弓,却并不轻易发箭。
野雉受惊而飞,蓄满待发的弓箭也同时射出,野雉应声而中。
那只受伤的野雉带着箭冲着人高高地飞起,一番挣扎之后,终于精疲力尽,染血的羽毛和雪亮的箭镞随着倾斜而下。
将军仰天大笑,把射中的有着五色羽毛野雉挂在马前,随行军吏都来向他祝贺。

《雉带箭》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火:猎火。
⑵鹰:猎鹰。出复没:一本作“伏欲没”。
⑶盘马:骑马盘旋不进。
⑷“地形”二句:描绘狩猎的过程,用曹植《七启》“人稠网密,地逼势胁”句意。
⑸翎:箭羽。镞(zú):箭头。
⑹五色:雉的羽毛。

《雉带箭》拼音

诗词拼音

zhì dài jiàn
雉带箭

yuán tóu huǒ shāo jìng wù wù, yě zhì wèi yīng chū fù méi.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jiāng jūn yù yǐ qiǎo fú rén, pán mǎ wān gōng xī bù fā.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dì xíng jiàn zhǎi guān zhě duō, zhì jīng gōng mǎn jìn jiàn jiā.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chōng rén jué qǐ bǎi yú chǐ, hóng líng bái zú suí qīng xié.
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
jiāng jūn yǎng xiào jūn lì hè, wǔ sè lí pī mǎ qián duò.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雉带箭》评析

《唐诗品汇》

樊泽之云:此诗佐张建封仆射于徐,从猎而作也。读之其状如在目前,盖写物之妙者。

《韩柳诗选》

层次极佳,可悟行文顿挫之妙。

《网师园唐诗笺》

画工也,化工也。

《增评韩苏诗钞》

三溪曰:幅著色射猎画图。

《黄氏日钞》

《雉带箭》,峻特有变态。

《容斋五笔》

韩昌黎《难带箭》诗,东坡尝大字书之,以为妙绝。予读曹子建《七启》论羽猎之美云:“人稠网密,地逼势胁。”乃知韩公用意所来处。

《初白诗评》

善于顿挫(“盘马弯弓”句下)。恰好便住,多着一句不得(末句下)。查晚晴曰:看其形容处,以留取势,以快取胜。

《批韩诗》

朱彝尊曰:只起一句,境已好(首句下)。句句实境,写来绝妙,是昌黎极得意诗,亦正是昌黎本色。汪琬曰:短幅中响龙跳虎卧之观。张鸿田:描写射雉,与“汴泗交流”之描写击毬,同样工巧。

《昌黎先生诗集注》

顾嗣立曰:二句无限神情,无限顿挫。公盖示人以运笔作文之法也(“将军欲以”二句下)。

《汇编唐诗十集》

唐云:直赋实事,只宜如此铺写。

《唐诗别裁》

《雉带箭》:李将军度不中不发,发必应弦而倒。审量于未弯弓之先,此矜惜于已弯弓之候,总不肯轻见其技也。作文作诗,亦须得此意。

《寒厅诗话》

犀月谓昌黎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此中机括,仿佛见作文用笔之妙。

《义门读书记》

“带”字醒(“红翎白镞”句下)。

《唐宋诗醇》

篇帽有限,而盘屈跳荡,生气远出,故是神笔。顾嗣立曰:……至其全首,波澜委曲,细微熨贴,王留耕所谓:“写物之妙,其状如在目前。”信然,信然。

《唐诗归》

钟云:此处乃着一“静”字,妙甚(首句下)。谭云:二语深,不是寻常弓马中人说得(“将军欲以”二句下)。

《雉带箭》鉴赏

唐诗鉴赏辞典

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韩愈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幕中。秋,被辟为节度推官。本诗写随从张建封射猎的情景,寥寥十句,波澜起伏,神采飞动,“短幅中有龙跳虎卧之观。”(汪琬《批韩诗》)宋代苏轼非常喜爱这诗,亲自用大字书写,以为妙绝。

首句写猎场的情境:原野上猎火熊熊燃烧,四周围静悄悄的。一个“静”字,传出画面之神,烘托猎前肃穆的气氛,由此可以想见从猎人员屏气静息,全神贯注地伫伺猎物的情态。这是猎射前的静态,与下文猎射时和猎射后的动态,成强烈的对照。次句把读者注意引向猎射的对象雉鸡,笔墨简捷精炼,衔接自然紧密。野雉被猎火驱出草木丛,一见猎鹰,吓得急忙又躲藏起来。“出复没”三字形容逼肖,活现出野雉惊惶逃窜的窘态,与下边“惜不发”呼应。阁本李谢校改作“伏欲没”,就索然无味了。两句是猎射前的情景。

三、四句转入猎射,写将军的心理活动和猎射时的风度、神采。将军出猎自然不是单纯为了觅取野味,而是要显示自己的神功巧技。所以,他骑马盘旋不进,拉满强劲的弓,又舍不得轻易发箭。近人程学恂《韩诗臆说》评道:“二句写射之妙处,全在未射时,是能于空际得神。”所谓空际得神,就是不在实处作穷形极相之语。诗人不写将军如何勇猛敢决,也不写他如何纵横驰骤,呼鹰嗾犬,白羽交飞,围场中惯见的情景全部略去不提,而只选取了“盘 ...

诗词赏析

  此诗虽仅寥寥十句,但写得波澜起伏,神采飞动。此诗不仅以最经济的手法分合交错地描写了射者、射技、观射者和被射物,而且暗示了诗人的“诗法”,即査晚晴所谓“以留取势,以快取胜”。宋代苏轼非常喜爱这诗,亲自用大字书写,以为妙绝。评论韩诗的人,多以这首诗作为韩诗的范例之一。

  首句写猎场的情境:原野上猎火熊熊燃烧,四周围静悄悄的。一个“静”字,传出画面之神,烘托猎前肃穆的气氛,由此可以想见从猎人员屏气静息,全神贯注地伫伺猎物的情态。这是猎射前的静态,与下文猎射时和猎射后的动态,成强烈的对照。次句写猎射的对象雉鸡,笔墨简捷精炼,衔接自然紧密。野雉被猎火驱出草木丛,一见猎鹰,吓得急忙又躲藏起来。“出复没”三字形容逼肖,活现出野雉惊惶逃窜的窘态,与下边“惜不发”呼应。阁本李谢校改作“伏欲没”,就索然无味了。两句是猎射前的情景。

  三、四句转入猎射,写将军的心理活动和猎射时的风度、神采。将军出猎自然不是单纯为了觅取野味,而是要显示自己的神功巧技。所以,他骑马盘旋不进,拉满强劲的弓,又舍不得轻易发箭。近人程学恂《韩诗臆说》评道:“二句写射之妙处,全在未射时,是能于空际得神。”所谓空际得神,就是不在实处作穷形极相之语。诗人不写将军如何勇猛敢决,也不写他如何纵横驰骤,呼鹰嗾犬,白羽交飞,围场中惯见的情景全部略去不提,而只选取了 ...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韩愈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768-824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汉辞宝©2025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