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明妃初出汉宫时

[宋代]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1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AI解读 (小程序端已接入deepseek、豆包等AI大模型,点击下面链接快捷进入小程序与AI对话)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鉴赏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明妃曲二首▪明妃初出汉宫时》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几:张本作未

《明妃曲二首▪明妃初出汉宫时》背景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嘉祐四年(1059年),王安石奏《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之后。当时,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刘敞皆写有和诗。

  北宋时,辽国、西夏“交侵,岁币百万”(赵翼《廿二史札记》)。自景祐年间(1034—1038)以来,“西(夏)事尤棘”。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辽、夏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诗人们借汉言宋,想到明妃。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王安石 古诗》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明妃曲二首▪明妃初出汉宫时》翻译

AI智能翻译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徘徊顾影没有颜色,还得你自己不拿。
归来却怪丹青手,进入眼睛平时几曾有;
神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道再也不去,可怜着尽汉官衣;
歌声想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喜欢在毡城没有人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关闭阿娇,人生不如意没有南北。
明妃初嫁与匈奴少年,毡车百辆都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知道自己。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的行人却回头。
汉朝恩德从浅胡恩深,人生快乐在互相了解内心。
可怜青坟墓已经差不多消失,还有哀弦留到今天。

古诗词翻译

翻译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明妃曲二首▪明妃初出汉宫时》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⑵春风;比喻面容之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⑶低徊:徘徊不前。
⑷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⑸归来:回过来。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⑹意态:风神。
⑺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⑻塞南:指汉王朝。
⑼毡城:此指匈奴王宫。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⑽咫尺:极言其近。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长门:汉宫名。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⑾“毡车”句: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写贵族女子出 嫁,陪从很多。两:同辆。
⑿杆拨:弹琵琶的工具。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⒀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⒁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明妃曲二首▪明妃初出汉宫时》拼音

诗词拼音

míng fēi qū èr shǒu
明妃曲二首

míng fēi chū chū hàn gōng shí, lèi shī chūn fēng bìn jiǎo chuí.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dī huí gù yǐng wú yán sè, shàng dé jūn wáng bù zì chí.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guī lái què guài dān qīng shǒu, rù yǎn píng shēng jǐ céng yǒu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yì tài yóu lái huà bù chéng, dāng shí wǎng shā máo yán shòu.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yī qù xīn zhī gèng bù guī, kě lián zhe jǐn hàn gōng yī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jì shēng yù wèn sāi nán shì, zhǐ yǒu nián nián hóng yàn fēi.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jiā rén wàn lǐ chuán xiāo xī, hǎo zài zhān chéng mò xiāng yì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jūn bú jiàn zhǐ chǐ cháng mén bì ā jiāo, rén shēng shī yì wú nán běi.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míng fēi chū jià yǔ hú ér, zhān chē bǎi liǎng jiē hú jī.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hán qíng yù yǔ dú wú chǔ, chuán yǔ pí pá xīn zì zhī.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huáng jīn gān bō chūn fēng shǒu, dàn kàn fēi hóng quàn hú jiǔ.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hàn gōng shì nǚ àn chuí lèi, shā shàng xíng rén què huí shǒu.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hàn ēn zì qiǎn hú ēn shēn, rén shēng lè zài xiāng zhī xīn.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kě lián qīng zhǒng yǐ wú méi, shàng yǒu āi xián liú zhì jīn.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曲二首▪明妃初出汉宫时》鉴赏

诗词赏析

  其一

  梅尧臣、欧阳修对《明妃曲》的和诗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评。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尤为卓见。

  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王安石歌颂明妃的不以恩怨易心,具有现实意义。当时有些人误解了他的用意,那是由于他用古文笔法写诗,转折很多,跳跃很大,而某些人又以政治偏见来看待王安石,甚至恶意罗织之故。清代蔡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中千方百计地替王安石辩解,但还未说得透彻。

  明妃是悲剧人物。这个悲剧可以从“入汉宫”时写起,也可以从“出汉宫”时写起。而从“出汉宫”时写起,更能突出“昭君和番”这个主题。王安石从“明妃初出汉宫时”写起,选材是得当的。

  绝代佳人,离乡去国,描写她的容貌愈美,愈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后汉书·南匈奴传》的记载是:“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官,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江淹《恨赋》上也着重写了她“仰天大息”这一细节。王安石以这些为根据,一面写她的“泪湿春风”,“徘徊顾影”,着重刻画她的神态;一面从“君王”眼中,写出“入眼平生未曾有”,并因此而“不自持”,烘托出明妃容貌动人。所以“意态白来画不成”一句是对她更进一层的 ...

争议

  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说,王安石闯了诗祸。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选本皆不录,不知何故。其诗曰:“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拔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所谓诗祸,当然是指“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一联。此语一出,议论汹汹。或谓“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谓“苟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弃其夫乎?”为王安石辩护的人也只好说,“汉恩自浅胡自深”的“恩”是专指男女关系,无关君臣之义。我想,王安石这里所说的恩,确是指男女关系。但不是一般的男女关系,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也可说,此语即对前一首所提问题的答案,即男女结合应以“相知心”为准则。这思想非常近代化,有资本主义萌芽味道。不过,男女关系也要从政治上看问题,例如我们在大批判中就是这样,那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

诗词解评

  说来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剧还是悲剧,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唱对台戏的不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

  昭君墓周围有很多诗碣,其中一首诗碣刻的诗是: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归朔汉,万里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至今青冢在,绝域赋秋风。“卫霍”即汉朝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诗人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对她可说是高度赞扬了。不过诗中虽没明言,但显而易见,诗人笔下的王昭君是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和番的。是则在昭君的“得意”(诗人“我独羡遭逢”的“得意”)中也还有怨在。

  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命意和此诗相类。郁诗道: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当年若贿毛延寿,哪得诗人说到今。 ...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王安石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王安石,宋代,1021年11月12日-1086年4月6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汉辞宝©2025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