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喧鸟咽留不得


出自:[唐代]韩愈所作《感春四首▪皇天平分成四时》

拼音:fēng xuān niǎo yān liú bù dé ,

诗句:蜂喧鸟咽留不得,

繁体:蜂喧鳥咽留不得,

上一句:白日坐上倾天维。

下一句:红萼万片从风吹。


《感春四首▪皇天平分成四时》原文

[唐代] 韩愈

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1最可悲。

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

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2万片从风吹。

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3谁惜之。

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4天地弃不疑。

近怜李杜无检束5,烂漫长醉多文辞。

......

《感春四首▪皇天平分成四时》引用标注

1漫诞[màn dàn]: (1).散漫。

【引】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

2红萼[hóng è]: 红花。萼,花蒂。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

【引】”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 宋 姜夔 《一萼红·人日登长沙定王台》词:“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参见“ 红花 ”。

3老物[lǎo wù]: (3).老人表示谦虚或感慨时的自称。

【引】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 清 赵翼 《七十自述》诗:“岂意壮怀三不朽,终成老物四宜休。”

4自外[zì wài]: (2).置身于事物之外。

【引】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 明 刘基 《双清诗序》:“上人虽欲自外于物,而物不能外之也。”

5检束[jiǎn shù]: 检点约束。

【引】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近怜 李杜 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十:“要知淡泊者,必为浓艳人所疑;检束者,必为放肆子所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瞳人语》:“由是益自检束,乡中称盛德焉。”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近常从事于翻译,间有短评,涉及时事,而信口雌黄,颇招悔尤,倘不再检束,不久或将不能更居 上海 矣。”

6品汇[pǐn huì]: 事物的品种类别。

【引】《晋书·孝友传序》:“分浑元而立体,道贯三灵;资品汇以顺名,功苞万象。”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幸逢 尧 舜 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 宋 范仲淹 《太子中舍致仕上官君墓志铭》:“品汇纷其自然兮,非化工之能一。”

诗词飞花令

《感春四首▪皇天平分成四时》标注

词典引注

1漫诞[màn dàn]: (1).散漫。

【引】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

2红萼[hóng è]: 红花。萼,花蒂。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

【引】”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 宋 姜夔 《一萼红·人日登长沙定王台》词:“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参见“ 红花 ”。

3老物[lǎo wù]: (3).老人表示谦虚或感慨时的自称。

【引】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 清 赵翼 《七十自述》诗:“岂意壮怀三不朽,终成老物四宜休。”

4自外[zì wài]: (2).置身于事物之外。

【引】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 明 刘基 《双清诗序》:“上人虽欲自外于物,而物不能外之也。”

5检束[jiǎn shù]: 检点约束。

【引】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近怜 李杜 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十:“要知淡泊者,必为浓艳人所疑;检束者,必为放肆子所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瞳人语》:“由是益自检束,乡中称盛德焉。”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近常从事于翻译,间有短评,涉及时事,而信口雌黄,颇招悔尤,倘不再检束,不久或将不能更居 上海 矣。”

6品汇[pǐn huì]: 事物的品种类别。

【引】《晋书·孝友传序》:“分浑元而立体,道贯三灵;资品汇以顺名,功苞万象。”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幸逢 尧 舜 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 宋 范仲淹 《太子中舍致仕上官君墓志铭》:“品汇纷其自然兮,非化工之能一。”

《感春四首▪皇天平分成四时》评析

《东泉诗话》

退之《感春》诗:“近怜李杜无检束……不到圣处宁非痴?”大似史论,实惊人语也。渠欲到圣处,不愧所言。

《韩诗臆说》

第二首直用《楚辞》语,明其所感同也。满怀郁郁,感时伤老,遂欲寄情于酒,而笑屈原之不饮,皆极无聊之词,非平平论古。此公自写心事,借屈原以寄慨耳,非论屈原也。注言“非圣人推移之意”,迂阔无当。圣处确是指酒。李白诗“醉月频中圣”,在唐时固多用之。观此诗前言“径须沽酒饮”,“长醉多文辞”,而末以“酩酊马上”结之,知此皆以酒言。若拘定本文圣人能与世推移,则与前后都不关照,旺如何加“宁非痴”三字?此固哉高叟不可与言诗也(“不到圣处”句下)。所感如此,忧危甚矣。然偏说尧、舜明四目者,体应如此,言之者无罪也(“幸逢尧舜”句下)。

《许彦周诗话》

韩退之诗云:“酩酊马上知为谁?”此七字用意哀怨,过于痛哭。

《昭昧詹言》

《感春》第二首,兴比。本言近学三人,而故非之,曲折。“岂如”句,折深。“近怜”四句,以旷为愤,放纵豪阔,意高,胸襟远大,势亦阔远。“平明”句,不得职之故。深,开荆公。

《批韩诗》

朱彝尊曰:意新语奇,则故为生硬(“杂花妆林”二句下)。何焯曰:翻案。张鸿曰:意句均奇崛(“岂如秋霜”二句下)。

《义门读书记》

此“圣”字用徐邈“中圣人”之语,注谓伤其违圣之达节者,非、“不到圣处”句下)。

《黄氏日钞》

《感春》,谓春风漫诞之可悲甚于秋霜摧落之不足惜。此意亦奇。东坡谓:“春蟾投醪光陆离,不比秋光,只为离人照断肠。”皆是此意翻出。

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768-824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