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万里如虎


出自:[宋代]辛弃疾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拼音:qì tūn wàn lǐ rú hǔ 。

诗句:气吞万里如虎。

繁体:氣吞萬裏如虎。

上一句:金戈铁马,

下一句:元嘉草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宋代]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2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3气吞4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5,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6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7下,一片神鸦8社鼓。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标注

1舞榭歌台[wǔ xiè gē tái]: 供歌舞用的台榭。

【引】 唐 黄滔 《馆娃宫赋》:“舞榭歌台,朝为宫而暮为沼;英风霸业,古人失而今人惊。”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明 无名氏 《玉环记·玉箫叹怀》:“舞榭歌台,做成门面;调脂弄粉,扮作生涯。”

2寄奴[jì nú]: 南朝 宋高祖 刘裕 的乳名。

【引】《宋书·武帝纪上》:“ 高祖 武皇帝 讳 裕 ,字 德舆 ,小字 寄奴 , 彭城县 绥舆里 人, 汉高帝 弟 楚元王 交 之后也。”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 寄奴 曾住。” 元 吴师道 《戏马台》诗:“ 寄奴 千载心争雄,登高把酒临秋风。”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雪中原之涂炭,光先人之令闻, 寄奴 、 元璋 之绩,知其不远。”

3金戈铁马[jīn gē tiě mǎ]: (2).形容威武雄壮的军旅兵马。

【引】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但闻金戈铁马,以及呼号之声,则幻而又幻矣。” 杨度 《〈游学译编〉叙》:“金戈铁马,万众奔腾。”

4气吞[qì tūn]: 谓一口气吞下。形容气势很大。

【引】 宋 陆游 《雨三日歌》:“兴来尚能气吞酒,诗成不觉泪渍笔。”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清 恽敬 《刑部尚书金公墓志铭》:“我公得之,大水破沙,力刷其阻,气吞其涯。”

5封狼居胥[fēng láng jū xū]: 原指 汉 大将 霍去病 登 狼居山 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引】《汉书·霍去病传》:“票骑将军 去病 率师躬将所获 荤允 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 章渠 ,以诛 北车耆 ,转系左大将 双 ,获旗鼓,历度 难侯 ,济 弓卢 ,获 屯头王 、 韩王 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 狼居胥山 ,禅于 姑衍 ,登临 翰海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广地也。”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南史·王玄谟传》:“上谓 殷景仁 曰:‘闻 王玄谟 陈说,使人有封 狼居胥 意。’”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元 嘉 草草,封 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欲投笔磨盾,封 狼居胥 。”

6望中[wàng zhōng]: (2).想望之中。

【引】 宋 王安石 《江口送道源》诗:“六朝人物草连空,今日无端入望中。”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 扬州 路。” 明 谢榛 《秋日怀弟》诗:“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7佛狸祠[]: 古祠名。遗址在今 江苏 六合县 东南的 瓜步山 上。 北魏 太武帝 (字 佛狸 )于 宋 元嘉 二十七年击败 王玄谟 的军队以后,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引】见《魏书·世祖纪下》、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二。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可堪回首, 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 宋 岳珂 《桯史·稼轩论词》引此词, 佛狸 作“ 佛狸 ”。

8神鸦[shén yā]: (2).指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引】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庙有驯鸦,客舟将来,则迓于数里之外,或直至县下,船过亦送数里,人以饼饵掷空,鸦仰喙承取,不失一,土人谓之神鸦,亦谓之迎船鸦。”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可堪回首, 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 清 朱彝尊 《大孤山》诗:“天梯鬼斧开,庙火神鸦散。”

9能饭[néng fàn]: 谓饭量极大。 战国 廉颇 故事。表示年虽老而不忘报国。

【引】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 使者既见 廉颇 , 廉颇 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 使还报王曰:‘ 廉将军 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犀首空好饮, 廉颇 尚能饭。”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凭谁问: 廉颇 老矣,尚能饭否?”

诗词飞花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标注

词典引注

1舞榭歌台[wǔ xiè gē tái]: 供歌舞用的台榭。

【引】 唐 黄滔 《馆娃宫赋》:“舞榭歌台,朝为宫而暮为沼;英风霸业,古人失而今人惊。”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明 无名氏 《玉环记·玉箫叹怀》:“舞榭歌台,做成门面;调脂弄粉,扮作生涯。”

2寄奴[jì nú]: 南朝 宋高祖 刘裕 的乳名。

【引】《宋书·武帝纪上》:“ 高祖 武皇帝 讳 裕 ,字 德舆 ,小字 寄奴 , 彭城县 绥舆里 人, 汉高帝 弟 楚元王 交 之后也。”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 寄奴 曾住。” 元 吴师道 《戏马台》诗:“ 寄奴 千载心争雄,登高把酒临秋风。”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雪中原之涂炭,光先人之令闻, 寄奴 、 元璋 之绩,知其不远。”

3金戈铁马[jīn gē tiě mǎ]: (2).形容威武雄壮的军旅兵马。

【引】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但闻金戈铁马,以及呼号之声,则幻而又幻矣。” 杨度 《〈游学译编〉叙》:“金戈铁马,万众奔腾。”

4气吞[qì tūn]: 谓一口气吞下。形容气势很大。

【引】 宋 陆游 《雨三日歌》:“兴来尚能气吞酒,诗成不觉泪渍笔。”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清 恽敬 《刑部尚书金公墓志铭》:“我公得之,大水破沙,力刷其阻,气吞其涯。”

5封狼居胥[fēng láng jū xū]: 原指 汉 大将 霍去病 登 狼居山 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引】《汉书·霍去病传》:“票骑将军 去病 率师躬将所获 荤允 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 章渠 ,以诛 北车耆 ,转系左大将 双 ,获旗鼓,历度 难侯 ,济 弓卢 ,获 屯头王 、 韩王 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 狼居胥山 ,禅于 姑衍 ,登临 翰海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广地也。”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南史·王玄谟传》:“上谓 殷景仁 曰:‘闻 王玄谟 陈说,使人有封 狼居胥 意。’”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元 嘉 草草,封 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欲投笔磨盾,封 狼居胥 。”

6望中[wàng zhōng]: (2).想望之中。

【引】 宋 王安石 《江口送道源》诗:“六朝人物草连空,今日无端入望中。”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 扬州 路。” 明 谢榛 《秋日怀弟》诗:“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7佛狸祠[]: 古祠名。遗址在今 江苏 六合县 东南的 瓜步山 上。 北魏 太武帝 (字 佛狸 )于 宋 元嘉 二十七年击败 王玄谟 的军队以后,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引】见《魏书·世祖纪下》、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二。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可堪回首, 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 宋 岳珂 《桯史·稼轩论词》引此词, 佛狸 作“ 佛狸 ”。

8神鸦[shén yā]: (2).指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引】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庙有驯鸦,客舟将来,则迓于数里之外,或直至县下,船过亦送数里,人以饼饵掷空,鸦仰喙承取,不失一,土人谓之神鸦,亦谓之迎船鸦。”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可堪回首, 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 清 朱彝尊 《大孤山》诗:“天梯鬼斧开,庙火神鸦散。”

9能饭[néng fàn]: 谓饭量极大。 战国 廉颇 故事。表示年虽老而不忘报国。

【引】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 使者既见 廉颇 , 廉颇 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 使还报王曰:‘ 廉将军 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犀首空好饮, 廉颇 尚能饭。”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凭谁问: 廉颇 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1205年;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 ,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作者简介

辛弃疾,宋代,1140年5月11日-1207年9月10日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