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出自:[唐代]杜甫所作《石犀行》

拼音:ān dé zhuàng shì tí tiān gāng ,zài píng shuǐ tǔ xī bēn máng 。

诗句: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繁体:安得壯士提天綱,再平水土犀奔茫。


《石犀行》原文

[唐代] 杜甫

......

先王作法3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4

嗟尔三5犀不经济,缺讹5只与长川逝。

但见元气常6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

安得壮士7提天纲,再平水土6犀奔8茫。

《石犀行》又作批注

1三:当作五

2向:一作须

3口:一作注

4终藉:一作修筑

5三:当作五

6常:一作相

7壮士:一作作者

8奔:一作苍

《石犀行》引用标注

1厌胜[yàn shèng]: 古代一种巫术,谓能以诅咒制胜,

【引】压服人或物。《汉书·匈奴传下》:“ 元寿 二年,单于来朝,上以太岁厌胜所在,舍之 上林苑 蒲陶宫 。” 唐 杜甫 《石犀行》:“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宋 孔平仲 《辍耕录》卷一:“塞上有一山,形势雄伟, 金 人望气者谓此山有王气,非我之利。 金 人欲厌胜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 嫦娥 曰:‘我岂医巫厌胜者?汝自欲捧心效 西子 耳。’” 叶圣陶 《未庆集·遗腹子》:“两坛陈绍两只火腿买来了,就放在卧房里,仿佛看作一种厌胜的宝物,又象是一定生男儿的预约券。”

2众力[zhòng lì]: (1).众人之力。

【引】《书·汤誓》:“ 夏王 率遏众力,率割 夏 邑。”《管子·君臣下》:“故智者假众力以禁强虐,而暴人止。” 唐 杜甫 《石犀行》:“修筑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 元 方回 《秋大热上七里滩》诗:“一樯合众力,至数十辈俱。”

3作法[zuò fǎ]: (1).谓创制法律、典章等。

【引】《左传·昭公四年》:“君子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敝将若之何?”《后汉书·东夷列传论》:“若 箕子 之省简文条而用信义,其得圣贤作法之原矣!” 唐 杜甫 《石犀行》:“先王作法皆正道,诡怪何得参人谋?”

4人谋[rén móu]: (2).众议;

【引】人的谋划。《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灵庆既启,人谋咸赞。” 唐 杜甫 《石犀行》诗:“先王作法皆正道,诡怪何得参人谋。”

5缺讹[quē é]: 指减少和变动。

【引】 唐 杜甫 《石犀行》:“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 杨伦 笺注:“缺谓损其数,讹谓易其处。” 唐 韦应物 《石鼓歌》:“石如鼓形数止十,风雨缺讹苔藓涩。”

6水土[shuǐ tǔ]: (3).山川;

【引】国土。《礼记·中庸》:“ 仲尼 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郑玄 注:“袭,因也。因水土,谓记诸夏之事,山川之异。” 三国 魏 曹操 《让还司空印绶表》:“水土不平,奸宄未静,臣常愧辱,忧为国累。” 唐 杜甫 《石犀行》:“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安】字的诗句

诗词飞花令:包含【茫】字的诗句

《石犀行》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三:当作五

2向:一作须

3口:一作注

4终藉:一作修筑

5三:当作五

6常:一作相

7壮士:一作作者

8奔:一作苍

词典引注

1厌胜[yàn shèng]: 古代一种巫术,谓能以诅咒制胜,

【引】压服人或物。《汉书·匈奴传下》:“ 元寿 二年,单于来朝,上以太岁厌胜所在,舍之 上林苑 蒲陶宫 。” 唐 杜甫 《石犀行》:“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宋 孔平仲 《辍耕录》卷一:“塞上有一山,形势雄伟, 金 人望气者谓此山有王气,非我之利。 金 人欲厌胜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 嫦娥 曰:‘我岂医巫厌胜者?汝自欲捧心效 西子 耳。’” 叶圣陶 《未庆集·遗腹子》:“两坛陈绍两只火腿买来了,就放在卧房里,仿佛看作一种厌胜的宝物,又象是一定生男儿的预约券。”

2众力[zhòng lì]: (1).众人之力。

【引】《书·汤誓》:“ 夏王 率遏众力,率割 夏 邑。”《管子·君臣下》:“故智者假众力以禁强虐,而暴人止。” 唐 杜甫 《石犀行》:“修筑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 元 方回 《秋大热上七里滩》诗:“一樯合众力,至数十辈俱。”

3作法[zuò fǎ]: (1).谓创制法律、典章等。

【引】《左传·昭公四年》:“君子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敝将若之何?”《后汉书·东夷列传论》:“若 箕子 之省简文条而用信义,其得圣贤作法之原矣!” 唐 杜甫 《石犀行》:“先王作法皆正道,诡怪何得参人谋?”

4人谋[rén móu]: (2).众议;

【引】人的谋划。《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灵庆既启,人谋咸赞。” 唐 杜甫 《石犀行》诗:“先王作法皆正道,诡怪何得参人谋。”

5缺讹[quē é]: 指减少和变动。

【引】 唐 杜甫 《石犀行》:“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 杨伦 笺注:“缺谓损其数,讹谓易其处。” 唐 韦应物 《石鼓歌》:“石如鼓形数止十,风雨缺讹苔藓涩。”

6水土[shuǐ tǔ]: (3).山川;

【引】国土。《礼记·中庸》:“ 仲尼 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郑玄 注:“袭,因也。因水土,谓记诸夏之事,山川之异。” 三国 魏 曹操 《让还司空印绶表》:“水土不平,奸宄未静,臣常愧辱,忧为国累。” 唐 杜甫 《石犀行》:“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石犀行》评析

《王文简古诗平仄论》

(翁)方纲按:此篇凡三换韵,前六韵十二句,中二韵四句,末二韵二句,似乎多寡参差矣;然合拍吟之,只是以四句收束十二句,以二句收束四句。此理易明,绝非参差也。

《杜诗镜铨》

此诗特咏古迹。旧注谓托讽时事,殊可不必。结处亦伤庙堂无燮理阴阳之人也。一笑(“自古虽有”二句下)。探原之论,更进一层(“但见元气”二句下)。

《杜诗解》

“当清秋”三字妙。言今日月照于上,人睹于旁,明明可见,不关犀牛之事。何得相传尔许神怪,诬民视听?真可痛恨也(“终借堤防”四句下)!

《唐宋诗醇》

斥不经之谈,归之正道,笔力杰奡,不落言筌,视《石笋行》尤为擅胜。

《读杜心解》

《石笋》以无实擅名立论,《石犀》以厌胜不正立论。……“石笋”、“石犀”,亦复何罪?特文章家假象立言耳。

《义门读书记》

就正道中,又有本末。……总收“天”“人”二字(末二句下)。

作者简介

杜甫,唐代,712年2月12日-770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标签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