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图书,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修纂官凌绍雯、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该书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是一本专为古代学者借鉴资料的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从子集到亥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分别排列214个部首,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内容引用了古代诗文以追溯字源,同时还注明了历代的用法以佐证其变迁。
《康熙字典》的版本非常多,有康熙内府刻本,也就是所说的武英殿版本。包括有两种纸本:开化纸和太史连纸两种。康熙内府刻本多是内廷赏赐用的,装订非常豪华,民间很少见到;表明了它在当时中国工具书里的地位。此外还有道光七年的内府重刊本、其他木刻本,以及清末出现的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清末上海同文书局增篆石印本是发行量最多、最流行的一种版本。汉辞宝《康熙字典》释义来源主要参考康熙内府刻本(即武英殿版)。
《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康熙字典》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