䌂, 拼音为òu, 收录于康熙字典未集中, 糸部, 康熙笔画为15画, 《康熙字典》原文:【集韻】於切,漚去聲。喪束手者握,或作䌂。
【握】字《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唐韻】烏角切【集韻】【韻會】【正韻】乙角切,音渥。【說文】搤持也。陸佃云:持五指也,在外爲持,在內爲握。【詩·小雅】握粟出卜。【儀禮·鄉射禮】箭籌長尺有握。【註】握。本所持處也。【又】大夫之矢,則兼束之,以茅上握焉。【註】握,謂中央也。【禮·王制】宗廟之牛,角握。【前漢·律歷志】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爲一握。
又【集韻】烏谷切,音屋。小貌。【易·萃卦】若號一握爲笑,鄭氏讀。【前漢·司馬相如傳】委瑣握,拘文牽俗。【註】握,局陿也。
又【爾雅·釋言】握,具也。【疏】握持辦具也。【鄭註】握卽屋字。
又與幄通。【周禮·春官·巾車】翟車貝面組總,有握。【註】有握,則無蓋矣。如今輧車是也。【釋文】握音屋,又烏學反。
又於切,音漚。喪用束手者。或作䌂。
汉辞宝注解
(注)参考资料:以上【握】字释义主要来源于清代《康熙字典》内府刻本,即武英殿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