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宋代] 周邦彦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

斜月远堕馀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1,树杪参旗2

花骢3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

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4,欷歔酹酒5,极望天涯。

AI解读 (小程序端已接入deepseek、豆包等AI大模型,点击下面链接快捷进入小程序与AI对话)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鉴赏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标注

词典引注

1津鼓[jīn gǔ]: 古代渡口设置的信号鼓。

【引】 唐 李端 《古别离》诗:“天晴见海樯,月落闻津鼓。” 宋 周邦彦 《夜飞鹊·别情》词:“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元 陈孚 《潇湘八景·远浦归帆》诗:“日落牛羊归,渡头动津鼓。”

2参旗[cān qí]: 星名。属毕宿,共九星,在参星西。又名“天旗”、“天弓”。

【引】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参旗九旒,从风飘扬。” 唐 杨炯 《浑天赋》:“天陵积尸之肃杀,参旗九斿之部伍。” 宋 周邦彦 《夜飞鹊·别情》词:“相将散离会处,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清 李绂 《驿南铺不寐》诗:“沉沉戍鼓楼头动,宛宛参旗天半横。”参阅《晋书·天文志上》。

3花骢[huā cōng]: 即五花马。

【引】 唐 杜甫 《骢马行》:“ 邓公 马癖人共知,初得花骢 大宛 种。” 宋 周邦彦 《夜飞鹊·别情》词:“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清 方文 《送左三山先生按浙江》诗之一:“平明骑马出,谁不避花骢。”参见“ 五花马 ”。

4班草[bān cǎo]: 犹班荆。

【引】《后汉书·逸民传·陈留老父》:“ 桓帝 世,党锢事起,守 外黄 令 陈留 张升 去官归乡里,道逢友人,共班草而言。” 南朝 宋 谢惠连 《相逢行》:“行行即长道,道长息班草。” 宋 周邦彦 《夜飞鹊·别情》词:“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徐珂 《高云乡移家废园访之》诗:“据梧高咏风犹峭,班草闲谈日易斜。”参见“ 班荆 ”。

5酹酒[lèi jiǔ]: 以酒浇地,表示祭奠。古代宴会往往行此仪式。

【引】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正月孟春》:“元日至月晦为酺食,度水。士女悉湔裳,酹酒于水湄,以为度厄。” 宋 周邦彦 《夜飞鹊·别情》词:“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清 翟灏 《通俗编·仪节》:“酹酒之制,应昉自古祼礼。《周礼·大行人》:享上公再祼而酢,侯伯壹祼而酢,子男壹祼不酢。古凡享大宾,皆先摄瓒,酌郁鬯之酒,灌地而后送爵,故今饮席效之。”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因回忆曾有的一次送别而作的。周邦彦重游故地,想起过去的离别之情景,有感而作此词。其创作时间未详。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翻译

AI智能翻译

河桥送人的地方,凉夜什么的。
斜月远落在我辉煌。
铜盘蜡烛泪已流完,霏霏凉露沾湿了衣裳。
相将离散会,探索风前津鼓,树梢上参旗。
花骢会意,纵然扬马鞭、自己也走得慢。
迢递路回清野,人们对越来越没有听说,空带愁归。
为什么重红满地,送首饰不见,斜流都迷。
兔葵燕麦,向残阳、要与人齐。
只是徘徊在班草,抽泣酹酒,眺望天西。
(红满地作一次:经前地斜流作一次:斜径)

古诗词翻译

翻译
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铜盘中的蜡烛也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临别前短暂的相聚即将散离了,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那花骢马仿佛会解人意,纵使我扬鞭催赶,它也只是自顾慢慢缓行。
送别情人,我满怀离愁孤零零地踏上了归途,渐渐听不到渡口上那嘈杂的人声。原野上空旷清寂,归途竟是那么遥远寂静。我没想到再次来到当初与她分别的地方时,不仅未见她的一点遗迹,连偏斜的小路也都难辨迷离。低照的斜阳映照着兔葵、燕麦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我在那曾与她相偎过的草丛边徘徊往复,以酒浇地,欷不止,放眼西方,空自断魂。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① 凉夜何其:意指夜深尚未天明。凉也作“良”。
② 离会:离别前的饯行聚会。
③ 树杪(miǎo)参(cēn)旗:树杪,树梢。参旗,星辰名,初秋时于黎明前出现。树杪参旗,指树梢上的夜空中散布着点点繁星。
④ 兔葵燕麦:野葵和野麦。
⑤ 班草:布草而坐。
⑥ 欷歔(xū):叹息声。酹(lèi)酒:以酒洒地面祭。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拼音

诗词拼音

yè fēi què
夜飞鹊

hé qiáo sòng rén chù, liáng yè hé qí.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
xié yuè yuǎn duò yú huī.
斜月远堕余辉。
tóng pán zhú lèi yǐ liú jìn, fēi fēi liáng lù zhān yī.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xiāng jiāng sàn lí huì, tàn fēng qián jīn gǔ, shù miǎo cān qí.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huá cōng huì yì, zòng yáng biān yì zì xíng chí.
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tiáo dì lù huí qīng yě, rén yǔ jiàn wú wén, kōng dài chóu guī.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hé yì zhòng hóng mǎn dì, yí diàn bú jiàn, xié jìng dōu mí.
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
tù kuí yān mài, xiàng cán yáng yù yú rén qí.
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
dàn pái huái bān cǎo, xī xū lèi jiǔ, jí wàng tiān xī.
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hóng mǎn dì yī zuò: jīng qián dì nbsp xié jìng yī zuò: xié jìng nbsp
(红满地 一作:经前地 斜迳 一作:斜径)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鉴赏

佚名

这首词,上片写送别,下片写别后之思。词中运用陪衬、反衬、熔情入景、化用前人诗文之语等多种手法,细腻曲折地写出了送别怀人的悲凄与深情。全词所表现的惜别、怀旧之情,显得极为蕴藉,只于写景、叙事、托物上见之,而不直接流露。

起两句“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写送别的地点、时间。时间是在夜里,夜是美丽的,又是温馨可念的 ,故曰“良”;联系后文,地点是靠近河桥的一个旅店或驿站 ;用《诗·小雅·庭燎》的“ 夜如何其”问夜到什么时分了,带出后文。“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 ,霏霏凉露沾衣。”夜是露凉有月的秋夜 。但送别情人 ;依依不舍,故要问“夜何其”,希望这个临别温存的夜晚还未央 、未艾 。可是这时候 ,室内铜盘上已是蜡尽烛残 ,室外斜月余光已渐收坠,霏霏的凉露浓到会沾人衣,居然是“夜向晨”了,即是良夜苦短、天将向晓的时候。这三句以写景回答上文;又从景物描写上衬托临别时人心的凄恻和留恋 。“斜、堕、余、凉”,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字;“烛泪 ”更是不堪 。周邦彦词喜运化唐诗。“烛泪”句即运化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李商隐《无题》诗“蜡炬成灰泪始干”。 ...

诗词赏析

  这首词调,创自清真。写离别情景,故能随意驰骋,而又与音调协合,具声乐美。

  词上片写送别,下片写别后之思。词中运用陪衬、反衬、熔情入景、化用前人诗文之语等多种手法,细腻曲折地写出了送别怀人的悲凄与深情。全词所表现的惜别、怀旧之情,显得极为蕴藉,只于写景、叙事、托物上见之,而不直接流露。

  起两句“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写送别的地点、时间。时间是夜里,夜是美丽的,又是温馨可念的,故曰“良”;联系后文,地点是靠近河桥的一个旅店或驿站;用《诗。小雅。庭燎》的“夜如何其”问夜到什么时分了,带出后文。“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夜是露凉有月的秋夜。但送别情人;依依不舍,故要问“夜何其”,希望这个临别温存的夜晚还未央、未艾。可是这时候,室内铜盘上已是蜡尽烛残,室外斜月余光已渐收坠,霏霏的凉露浓到会沾人衣,居然是“夜向晨”了,即是良夜苦短、天将向晓的时候。这三句以写景回答上文;又从景物描写上衬托临别时人心的凄恻和留恋。“斜、堕、余、凉”,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字:“烛泪”更是不堪。周邦彦词喜运化唐诗。“烛泪”句即运化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李商隐《无题》诗“蜡炬成灰泪始干”。  ...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周邦彦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周邦彦,宋代,1056-1121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汉辞宝©2025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