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哀郢
[先秦] 屈原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1?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2兮,甲之晁吾以行。
发郢都3而去闾兮,荒忽4其焉极?
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5而太息兮,涕淫淫6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7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8以从流9兮,焉洋洋10而为客。
淩阳侯11之泛滥12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13而不解14兮,思蹇产15而不释16。
将运舟17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18之所居兮,今逍遥19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20之平乐21兮,悲江介22之遗风23。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24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25。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26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27。
外承欢28之汋约29兮,谌荏弱30而难持。
忠湛湛31而愿进兮,妒被离32而鄣之。
尧舜之抗行33兮,瞭杳杳34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35之伪名36。
憎愠惀37之脩美38兮,好夫人之忼慨39。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
曼余目以流观40兮,冀壹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41兮,何日夜而忘之!
- 标注
- 翻译
- 拼音
- 鉴赏
《九章•哀郢》标注
词典引注
1震愆[zhèn qiān]: 惊动遭罪。
【引】《楚辞·九章·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王逸 注:“震,动也;愆,过也。言皇天不纯一其施,则万物夭伤;人君不纯一其政,则百姓震动以触罪也。” 清 方苞 《武季子哀辞》:“嗟尔生兮震愆,罹百忧兮连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省城沦陷,方域震愆。”
2轸怀[zhěn huái]: 痛念。
【引】《楚辞·九章·哀郢》:“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晁吾以行。” 王逸 注:“轸,痛也。怀,思也。”《旧唐书·代宗纪》:“今则编户流亡,而垦田减税,计量入之数,甚倍征之法,纳隍之惧,当宁轸怀。”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其岁运漕米,向来未经议免,朕时切轸怀。”
3郢都[yǐng dū]: 春秋 、 战国 时 楚 国都。故址在今 湖北 江陵 东北。
【引】《楚辞·九章·哀郢》:“发 郢都 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洪兴祖 补注:“ 前汉 南郡 江陵 县,故 楚 郢都 。 楚文王 自 丹阳 徙此。后九世 平王 城之。”
4荒忽[huāng hū]: (1).遥远貌。
【引】《楚辞·九章·哀郢》:“发 郢都 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宋 陆游 《〈吕居仁集〉序》:“天下大川莫如 河 江 ,其源皆来自蛮夷荒忽辽绝之域,累数万里而后至中国,以注于海。” 清 姚鼐 《祭林编修澍蕃文》:“路远荒忽兮天茫茫,去海隅兮超 河 漳 。”
5长楸[cháng qiū]: 高大的楸树。古代常种于道旁。
【引】《离骚·九章·哀郢》:“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王逸 注:“长楸,大梓。言己顾望 楚 都,见其大道长树,悲而太息。”《文选·曹植〈名都篇〉》:“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李周翰 注:“古人种楸于道,故曰‘长楸’。” 唐 李商隐 《访人不遇留别馆》诗:“卿卿不惜锁窗春,去作长楸走马身。” 宋 苏轼 《韦偃牧马图》诗:“至今霜蹄踏长楸,圉人困卧沙垄头。”
6涕淫淫[tì yín yín]: 泪流不止貌。
【引】《楚辞·九章·哀郢》:“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王逸 注:“淫淫,流貌。”亦省作“ 涕淫 ”。 晋 庾倏 《大槐赋》:“清风时至,恻怆伤心。将骋轨以轻运,安久留而涕淫。”
7龙门[lóng mén]: (9).古 楚国 都城 郢都 门名。
【引】《楚辞·九章·哀郢》:“过 夏首 而西浮兮,顾 龙门 而不见。” 王逸 注:“ 龙门 , 楚 东门也。言己从西浮而东行,过 夏水 之口,望 楚 东门,蔽而不见,自伤日以远也。” 洪兴祖 补注:“《水经》云:‘ 龙门 ,即 郢城 之东门。’又 伍端休 《江陵记》云:‘南关三门,其一名 龙门 ,一名 修门 。’”
8风波[fēng bō]: (1).风浪。
【引】《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惊觉满床月,风波 江 上声。” 巴金 《家》十九:“船在水面流着,安稳而自然,不曾激起一点风波。”参见“ 风浪 ”。
9从流[cóng liú]: (1).随着水流;
【引】顺着水流。《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汉 刘向 《列女传·阿谷处女》:“婢子授 子贡 觞,迎流而挹之,投而弃之,从流而挹之,满而溢之。” 南朝 梁 吴均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0洋洋[yáng yáng]: (10).无所归貌。
【引】《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王逸 注:“洋洋,无所归貌也。” 宋 司马光 《和王介甫烘虱》:“大者洋洋迷所适,奔走未停身已堕。”
11阳侯[yáng hóu]: (2).借指波涛。
【引】《楚辞·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马茂元 注:“阳侯,波涛之神,这里用作波涛的代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 惠子 ,上相之标也,而不能役舟楫以凌阳侯。” 清 钱谦益 《寿福清公六十序》:“捩柁呼号,与阳侯争一旦之命。”
12泛滥[fàn làn]: (3).波动;
【引】波动貌。《楚辞·九章·哀郢》:“凌 阳侯 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唐 沈佺期 《入卫作》诗:“绿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 峻青 《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这个愿望,泛滥在她心海里已不止一天了。”
13絓结[guà jié]: 谓心中郁结。
【引】《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洪兴祖 补注:“絓,碍也。” 姜亮夫 校注:“絓结犹他处言‘苑结’、‘郁结’,皆一声之转也。” 明 何景明 《寡妇赋》:“像生存之极娱兮,心絓结而不释。”
14不解[bù jiě]: (1).不能解开;
【引】不能分开。《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汉 枚乘 《七发》:“ 楚苗 之食,安胡之饭,抟之不解,一啜而散。” 明 李贽 《过桃园谒三义祠》诗:“谁识 桃园 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
15蹇产[]: 1.指思绪郁结,
【引】不顺畅。《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王逸 注:“蹇产,诘屈也。言己乘船蹈波,愁而恐惧,则心肝县结,思念诘屈,而不可解释也。”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蹇产病昏之后,意乐全销。”
16不释[bù shì]: (2).不能消除;
【引】不能忘掉。《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章阿端》:“室人不幸殂谢,感悼不释于怀。” 钱钟书 《围城》五:“我第一次碰到你以后,倒常常想你,念念不释地恨你。”
17运舟[yùn zhōu]: 犹行船。
【引】语出《楚辞·九章·哀郢》:“将运舟而下浮兮,上 洞庭 而下 江 。” 姜亮夫 校注:“运,运之使行也。” 汉 刘向 《列女传·夏桀末喜》:“﹝ 夏桀 ﹞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酒池,可以运舟。”《太平御览》卷九四九引 晋 成公绥 《阴霖赋》:“百川泛滥潢潦流,灶中生蛙庭运舟。”
18终古[zhōng gǔ]: (2).往昔,
【引】自古以来。《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南朝 梁 刘协 《文心雕龙·时序》:“终古虽远,旷焉如面。” 唐 李白 《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诗:“惟君固 房陵 ,诚节贯终古。”
19逍遥[xiāo yáo]: (1).徜徉;
【引】缓步行走貌。《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姜亮夫 校注:“逍遥即游之义。”《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刘良 注:“逍遥,行貌。”《南史·袁粲传》:“家居负郭,每杖策逍遥,当其意得,悠然忘反。” 杨朔 《孤儿行》:“我正在街上漫步逍遥,忽然有只小手拉住我的衣角,眉开眼笑地仰着小脸蛋儿。”
20州土[zhōu tǔ]: (1).州乡邑。
【引】《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王逸 注:“闵惜乡邑之饶富也。”
21平乐[píng lè]: (2).谓平坦富饶。
【引】《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王逸 注:“闵惜乡邑之富饶也。”
22江介[jiāng jiè]: (1).江岸;
【引】沿江一带。《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 江 介之遗风。” 晋 陆机 《辩亡论下》:“于时大邦之众,云翔电发,悬旌 江 介,筑垒遵渚,襟带要害,以止 吴 人之西。” 唐 张九龄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诗:“追饯扶江介,光辉烛里闾。” 清 冯桂芬 《重建张忠敏公祠记》:“公抚 吴 凡六年,时流贼出没 江 介。”
23遗风[yí fēng]: (1).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
【引】《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史记·货殖列传》:“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在官脩德,民歌遗风。” 洪适 释:“风即风字。”《南史·袁湛传》:“性孝履顺,栖冲业简,有 舜 之遗风。” 宋 陈亮 《胡夫人吕氏墓碣铭》:“吾叙次夫人,以存其大母之遗风。” 清 刘廷玑 《结交行》:“ 羊 左 遗风邈莫攀, 管 鲍 高情亦乌有。” 郭沫若 《牧羊哀话》四:“ 朝鲜 人席地而坐,席地而寝,还存在着我国古代的遗风。”
24南渡[nán dù]: (1).渡水而南。
【引】《楚辞·九章·哀郢》:“当 陵阳 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 注:“渡,一作度。”《史记·晋世家》:“五年春, 晋文公 欲伐 曹 ,假道于 卫 , 卫 人弗许。还自 河 南度,侵 曹 ,伐 卫 。” 唐 柳宗元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诗:“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25相接[xiāng jiē]: (2).连续;
【引】连接。《楚辞·九章·哀郢》:“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忧相接。” 南朝 梁 刘协 《文心雕龙·熔裁》:“及 云 之论 机 ,亟恨其多,而称清新相接,不以为病;盖崇友于耳。”
26郁郁[yù yù]: (5).忧伤、沉闷貌。
【引】《楚辞·九章·哀郢》:“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王逸 注:“中心忧满虑闭塞也。” 唐 王昌龄 《赠宇文中丞》诗:“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二刻拍案惊奇》卷七:“那年坏官回家,郁郁不快,一病而亡。” 洪深 《申屠氏》第五本:“独老丈郁郁,担着心事。”
27含戚[hán qī]: 亦作“ 含戚 ”。
【引】 怀着忧伤。《楚辞·九章·哀郢》:“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汉 刘向 《九叹·悯命》:“怀忧含戚,何侘傺兮。” 唐 刘禹锡 《代裴相公祭李司空文》:“衣冠丧气,风物含戚。”
28承欢[chéng huān]: (1).迎合人意,
【引】求取欢心。《楚辞·九章·哀郢》:“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王逸 注:“言佞人承君欢颜,好其谄言,令之汋汋然。”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29汋约[zhuó yuē]: 绰约。
【引】姿态柔媚貌。《楚辞·九章·哀郢》:“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王逸 注:“汋音绰。”《楚辞·九章·远游》:“质销铄以汋约兮,神要眇以淫放。”
30荏弱[rěn ruò]: 柔弱;
【引】怯弱。《楚辞·九章·哀郢》:“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唐 温庭筠 《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诗之一:“荏弱楼前柳,轻空花外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 湘裙 操杖逐之,鬼忿与争, 湘裙 荏弱,手足皆为所伤。”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后当更加婉约其辞,惟文章势必至流于荏弱,而干犯豪贵,虑亦仍所不免。”
31湛湛[zhàn zhàn]: (2).深厚貌;
【引】浓重貌。《楚辞·九章·哀郢》:“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王逸 注:“湛湛,重厚貌。” 唐 韦应物 《善福精舍示诸生》诗:“湛湛嘉树阴,清露夜景沉。” 宋 刘克庄 《贺新郎·九日》词:“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32被离[bèi lí]: 分散貌。
【引】《楚辞·九章·哀郢》:“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洪兴祖 补注:“被,读曰披。《反离骚》曰:‘亡春风之被离。’” 刘永济 曰:“离披、被离,皆分散貌。”见《屈赋释词》卷中。一说众盛貌。 朱熹 集注:“被离,众盛貌。” 宋 范成大 《惜交赋》:“妒被离而害交兮,谗翕胁而败度。”
33抗行[kàng xíng]: (1).坚持高尚的行为。
【引】《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汉 班固 《答宾戏》:“ 伯夷 抗行于 首阳 , 柳惠 降志而辱士。”《文选·孔融〈荐祢衡表〉》:“ 任座 抗行, 史鱼 厉节,殆无以过也。” 吕向 注:“抗,立也。” 明 何景明 《结肠赋》:“君矫节而抗行兮,屡违时而摈捐。”
34杳杳[yǎo yǎo]: (2).幽远貌。
【引】《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兴祖 补注:“杳杳,远貌。” 唐 柳宗元 《早梅》诗:“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变》:“若后之变者,则万年浩荡,杳杳无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测之矣。”
35不慈[bù cí]: 谓不爱其子。
【引】《礼记·曲礼上》:“不胜丧,乃比于不慈、不孝。”《楚辞·九章·哀郢》:“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洪兴祖 补注:“ 尧 、 舜 与贤而不与子,故有不慈之名。”
36伪名[wěi míng]: (1).犹恶名。
【引】《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37愠惀[yùn lùn]: 心有所蕴积而不善表达。
【引】《楚辞·九章·哀郢》:“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忼慨。” 洪兴祖 补注:“愠,纡粉切,心所愠积也。惀,力允切,思求晓知谓之惀。”
38脩美[xiū měi]: (1).美好。
【引】《楚辞·九章·哀郢》:“憎愠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忼慨。”
39忼慨[kāng kǎi]: (1).激昂;
【引】愤激。《楚辞·九章·哀郢》:“憎愠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忼慨。” 洪兴祖 补注:“忼慨,愤意。”《战国策·燕策三》:“复为忼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清 任元祥 《寄侯朝宗》诗:“市无 朱亥 经过少,客有 于期 忼慨多。”
40流观[liú guān]: (1).周流观览。
【引】《楚辞·九章·哀郢》:“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 明 夏完淳 《望家园作》诗:“流观穷四野,草木荡绿滋。”
41弃逐[qì zhú]: (2).犹放逐。
【引】《楚辞·九章·哀郢》:“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战国策·秦策二》:“今臣不肖,弃逐于 秦 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汉书·汲黯传》:“召 黯 拜为 淮阳 太守…… 黯 既辞,过大行 李息 ,曰:‘ 黯 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
《九章•哀郢》翻译
AI智能翻译
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正当仲春二月向东流亡。
离开家乡到远方,沿着长江、夏水到处流亡。
出国城门心绪啊,我们在甲日的早上开始上道。
发郢都而离开家乡啊,前途渺茫,我罔然不知何往。
一齐举桨用来容纳和啊,令人哀伤的是从此再见不到君王。
望长楸长叹,禁不住雪珠坠落般泪滴涟涟。
过夏首向西漂流,回头看郢都东门却不能见其模样。
牵肠挂肚心悲伤啊,渺渺茫茫不知落脚在何方。
顺着风波随着流啊,从此我就是一个无家的浪子到处飘荡。
凌阳侯的泛滥啊,就象鸟儿飞翔却不知停泊在哪个地方。
心情郁闷不舒畅啊,思绪萦绕纠缠始终难以摆脱。
将船儿顺流东下啊,因此北出洞庭再东入大江。
离开了世世代代居住啊,如今慢慢飘泊渐来东方。
羌灵魂他想回去啊,何曾一时一刻把它忘记。
背夏浦而西想啊,伤心的是故都离我越来越远。
登上大举目远望啊,姑且以此来舒展一下我忧愁的衷肠。
哀州当地的平乐啊,可怜大江两岸还保存着古朴的风气。
在陵阳的哪里啊,大水茫茫也不知道南渡到何方。
竟然不知道夏天的为我啊,又怎么知道郢都的两个东门是否荒凉。
心中久久不悦啊,忧虑与愁苦交替着接连不断。
郢都道路的遥远啊,长江夏水怎么能回头再渡。
如果离开不信啊,不能回郢都至今已有九年时光。
惨淡忧郁而不通啊,惆怅失意心中悲戚满含。
有些人表面顺从柔情媚态,实际上内心虚弱没有坚定操守。
有人忠心耿耿愿意进啊,却遭到众多嫉妒者的障蔽。
尧、舜的高尚啊,高远无比可达九天云霄。
众小人的嫉妒啊,竟然在他们的头上加以“不慈”的污蔑之名。
憎恶怨恨的惀美德啊,却喜欢听那些小人表面上的激昂慷慨。
众小急急求进用,贤臣良士被冷落日益疏远不亲近。
尾声:放开我的眼光向四方环顾,希望什么时候能返回郢都一趟。
鸟飞返故乡啊,狐狸死了还把头朝向生他养他的山冈。
确实不是我的罪过而被弃逐,日日夜夜我哪里能忘记它我的故乡。
《九章•哀郢》拼音
诗词拼音
āi yǐng
哀郢
huáng tiān zhī bù chún mìng xī, hé bǎi xìng zhī zhèn qiān.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mín lí sàn ér xiāng shī xī, fāng zhòng chūn ér dōng qiān.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qù gù xiāng ér jiù yuǎn xī, zūn jiāng xià yǐ liú wáng.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chū guó mén ér zhěn huái xī, jiǎ zhī cháo wú yǐ xíng.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fā yǐng dū ér qù lǘ xī, chāo huāng hū zhī yān jí.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
jí qí yáng yǐ róng yǔ xī, āi jiàn jūn ér bù zài dé.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wàng zhǎng qiū ér tài xī xī, tì yín yín qí ruò sǎn.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guò xià shǒu ér xī fú xī, gù lóng mén ér bú jiàn.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xīn chán yuán ér shāng huái xī, miǎo bù zhī qí suǒ zhí.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shùn fēng bō yǐ cóng liú xī, yān yáng yáng ér wèi kè.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líng yáng hóu zhī fàn làn xī, hū áo xiáng zhī yān báo.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xīn guà jié ér bù jiě xī, sī jiǎn chǎn ér bù shì.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jiāng yùn zhōu ér xià fú xī, shàng dòng tíng ér xià jiāng.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qù zhōng gǔ zhī suǒ jū xī, jīn xiāo yáo ér lái dōng.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qiāng líng hún zhī yù guī xī, hé xū yú ér wàng fǎn.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bèi xià pǔ ér xī sī xī, āi gù dū zhī rì yuǎn.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dēng dà fén yǐ yuǎn wàng xī, liáo yǐ shū wú yōu xīn.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āi zhōu tǔ zhī píng lè xī, bēi jiāng jiè zhī yí fēng.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dāng líng yáng zhī yān zhì xī, miǎo nán dù zhī yān rú.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céng bù zhī xià zhī wèi qiū xī, shú liǎng dōng mén zhī kě wú.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xīn bù yí zhī cháng jiǔ xī, yōu yǔ chóu qí xiāng jiē.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wéi yǐng lù zhī liáo yuǎn xī, jiāng yǔ xià zhī bù kě shè.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hū ruò qù bù xìn xī, zhì jīn jiǔ nián ér bù fù.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cǎn yù yù ér bù tōng xī, jiǎn chà chì ér hán qī.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wài chéng huān zhī zhuó yuē xī, chén rěn ruò ér nán chí.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zhōng zhàn zhàn ér yuàn jìn xī, dù bèi lí ér zhàng zhī.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yáo shùn zhī kàng xíng xī, liǎo yǎo yǎo ér báo tiān.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zhòng chán rén zhī jí dù xī, bèi yǐ bù cí zhī wěi míng.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zēng yùn lún zhī xiū měi xī, hǎo fū rén zhī kāng kǎi.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zhòng qiè dié ér rì jìn xī, měi chāo yuǎn ér yú mài.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luàn yuē: màn yú mù yǐ liú guān xī, jì yī fǎn zhī hé shí.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niǎo fēi fǎn gù xiāng xī, hú sǐ bì shǒu qiū.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xìn fēi wú zuì ér qì zhú xī, hé rì yè ér wàng zhī.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九章•哀郢》鉴赏
诗词翻译
天道不专反复无常啊,为何使老百姓在动乱中遭殃?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正当仲春二月迁往东方。
离别家乡到远处去啊,沿着长江、夏水到处流亡。走出都门我悲痛难舍啊,我们在甲日的早上开始上道。离开旧居,从郢都出发,前途渺茫,我罔然不知何往。桨儿齐摇船儿却徘徊不前啊,可怜我再也不能见到君王。望见故国高大的楸树,我不禁长叹啊,泪落纷纷象雪粒一样。经过夏水的发源处又向西浮行啊,回头看郢都东门却不能见其模样。心绪缠绵牵挂不舍而又无限忧伤啊,渺渺茫茫不知落脚在何方。顺着风波随着江流漂泊吧,于是乎飘流失所客居他乡。船儿行驶在滚滚的波浪之上啊,就象鸟儿飞翔却不知停泊在哪个地方。心中郁结苦闷而无法解脱啊,愁肠百结心情难以舒畅。
将行船向下顺流而去啊,过了洞庭湖又进入长江。离开自古以来的住所啊,如今漂泊来到东方。
我的灵魂时时都想着归去啊,哪会片刻忘记返回故乡?背向夏水边而思念郢都啊,故都日渐遥远真叫人悲伤!登上大堤而举目远望啊,姑且以此来舒展一下我忧愁的衷肠。可叹楚地的土地宽平广博、人民富裕安乐啊,江汉盆地还保持着传统的楚国风尚。 ...
诗词赏析
《《哀郢》屈原 古诗》结构上最为独特者,是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才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这就使诗人被放以来铭心难忘的那一幅幅悲惨画面,一幕幕夺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现。
《史记·屈原列传》载,楚顷襄王立,令尹子兰谗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长江以南之地)。《楚世家》又载顷襄王元年“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秦军沿汉水而下,则郢都震动。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时。
此诗不计乱辞,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前三层为回忆,第四层抒发作诗当时的心情,第五层为对造成国家、个人悲剧之原因的思考。乱辞在情志、结构两方面总括全诗,为第六层。
诗的开头,诗人仰天而问,可谓石破天惊。此下即绘出一幅巨大的哀鸿图。“仲春”点出正当春荒时节,“东迁”说明流徙方向,“江夏”指明地域所在。人流、汉水,兼道而涌,涛声哭声,上干云霄。所以诗中说诗人走出郢都城门之时腹内如绞。他上船之后仍不忍离去,举起了船桨任船飘荡着:他要多看一眼郢都!他伤心再没有机会见到国君了。“甲之鼌(朝)”是诗人起行的具体日期和时辰,九年来从未忘记过这一天,故特意标出。第一层总写九年前当郢都危亡之时自己被放时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