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涉江

[先秦] 屈原


此篇多以余、吾并称,详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余幼好此奇服1兮,年既老而不衰2

带长铗3之陆离4兮,冠切云5之崔嵬6

被明月7兮佩宝璐8

世溷浊9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10

驾青虬兮骖白螭11,吾与重华12游兮瑶之圃。

登昆崙兮食玉英13,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14

乘鄂渚15而反顾16兮,欸秋冬之绪风17

步余马兮山皋18,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19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20

船容与21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22

朝发枉渚23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24兮,虽僻远25之何伤26

入溆浦27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28兮,猿狖29之所居。

山峻高30以蔽日31兮,下幽晦32以多雨。

霰雪33纷其无垠兮,云霏霏34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35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36而从俗兮,固将愁苦37而终穷38

接舆髡首39兮,桑扈40裸行41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42而不豫43兮,固将重昏44而终身!

乱曰:

鸾鸟45凤皇日以远兮,燕雀46乌鹊47巢堂坛48兮。

露申49辛夷死林薄50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51易位时不当兮,怀信52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AI解读 (小程序端已接入deepseek、豆包等AI大模型,点击下面链接快捷进入小程序与AI对话)

《九章•涉江》标注

词典引注

1奇服[qí fú]: (2).比喻高洁的志行。

【引】《楚辞·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王夫之 通释:“奇,珍异也。奇服,喻其志行之美,即所谓修能也。”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偏我与尔好奇服,四海茫茫罕知遇。”

2不衰[bù shuāi]: (1).不衰退;

【引】不减弱。《楚辞·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王逸 注:“衰,懈也。” 汉 张衡 《思玄赋》:“潜服膺以永靓兮,绵日月而不衰。”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有 大梁 夙将 超唯 为岭外刺史,年将九十矣,耳目不衰。”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平日嗜酒,膳食尽废,清瘦柴立,而精明殊不衰。”

3长铗[cháng jiá]: (1).指长剑。

【引】铗,剑柄。《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晋 张协 《杂诗》之七:“长铗鸣鞘中,烽火列边亭。”

4陆离[lù lí]: (4).长剑低昂貌。

【引】《文选·屈原〈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吕向 注:“陆离,剑低昂貌。” 唐 聂夷中 《胡无人行》:“腰间悬陆离,大歌胡无行。”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高冠岌岌佩陆离,纵横击剑胸中奇。”

5切云[qiè yún]: 上摩青云。

【引】极言其高。《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汉 严忌 《哀时命》:“冠崔嵬而切云兮,剑淋离而从横。” 唐 李商隐 《昭肃皇帝挽歌辞》之一:“玉律朝惊露,金茎夜切云。”

6崔嵬[cuī wéi]: (4).高耸貌;

【引】高大貌。《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王逸 注:“崔嵬,高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沁水》:“ 秦 坑 赵 众,收头颅,筑台于垒中,因山为台,崔嵬桀起。”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民族宫》诗:“ 中华 自古多弟兄,屹立崔嵬 民族宫 。”

7明月[míng yuè]: (2).指明珠。

【引】《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于污渎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

8宝璐[bǎo lù]: 美玉。

【引】《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宝璐。” 王逸 注:“璐,美玉也。” 宋 沈遘 《送僧象微归山》诗:“岩足多丹石,光华灿宝璐。” 明 归有光 《冰崖草堂赋》:“佩明月之宝璐兮,然犹思乎褐裳。”

9溷浊[hùn zhuó]: (1).混乱污浊。

【引】《鹖冠子·备知》:“ 申徒狄 以为世溷浊不可居,故负石自投于河。”《楚辞·九章·涉江》:“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宋 苏轼 《祭欧阳文忠公文》:“奄一去而莫予遗,岂厌世溷浊,絜身而逝乎。”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下》:“彼见世之溷浊,而慨想于太古荒远之事,以为此愤激之言。” 朱自清 《小舱中的现代》诗:“在溷浊而紧张的空气中,一个个畸异人形憧憧地赶过了。”

10不顾[bù gù]: (3).不理会。

【引】《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宝珞,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马周 初入京,至 灞上 逆旅,数公子饮酒,不顾 周 , 周 市斗酒濯足,众异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 朱暮堂 不顾 汤富海 的意见,不满地说:‘非筛不行! 苏账房 !’”

11白螭[bái chī]: 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白色龙类动物。

【引】《楚辞·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 重华 游兮瑶之圃。” 王逸 注:“虬,螭,神兽,宜于驾乘。” 明 何景明 《述归赋》:“乘白螭于上襄兮,曲文蜺于两服。”

12重华[zhòng huá]: (1). 虞舜 的美称。

【引】《书·舜典》:“曰若稽古帝 舜 ,曰 重华 ,协于帝。” 孔 传:“华,谓文德。言其光文重合于 尧 ,俱圣明。”《楚辞·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 重华 游兮瑶之圃。”一说, 舜 目重瞳,故名。《史记·五帝本纪》:“ 虞 舜 者,名曰 重华 。” 张守节 正义:“﹝ 舜 ﹞目重瞳子,故曰 重华 。”后亦用以代称帝王。 宋 杨万里 《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诗:“ 有虞 有宋 双重华,两圣一心民一家。”《说郛》卷二九引 宋 无名氏《朝野遗记》:“重华( 孝宗 )闻上( 光宗 )疾,自临大内,抚视时,上噤不知人。”

13玉英[yù yīng]: (1).玉之精英。

【引】《尸子》卷下:“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史记·孝文本纪》:“欲出 周 鼎,当有玉英见。” 晋 郭璞 《江赋》:“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 清 姚鼐 《核桃研歌为庶子叶书山先生赋》:“或言天上陨星精,下入渊谷为玉英。”古代有食玉英之说,谓能长生。《尸子》卷下:“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史记·孝文本纪》:“欲出 周 鼎,当有玉英见。” 晋 郭璞 《江赋》:“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 清 姚鼐 《核桃研歌为庶子叶书山先生赋》:“或言天上陨星精,下入渊谷为玉英。”古代有食玉英之说,谓能长生。《楚辞·九章·涉江》:“登 昆崙 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唐 王湾 《奉使登终南山》诗:“玉英时共饭,芝草为余拾。”

14江湘[jiāng xiāng]: 长江 和 湘江 。也指 长江 和 湘江 流域。

【引】《楚辞·九章·涉江》:“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 江 湘 。” 汉 张衡 《南都赋》:“秽 长沙 之无乐,历 江 湘 而北征。”《晋书·王鉴传》:“时 杜韬 作逆, 江 湘 流弊, 王敦 不能制,朝廷深以为忧。 鉴 上疏劝帝征之。”

15鄂渚[è zhǔ]: 相传在今 湖北 武昌 黄鹤山 上游三百步 长江 中。 隋 置 鄂州 ,即因渚得名。世称 鄂州 为 鄂渚 。

【引】《楚辞·九章·涉江》:“乘 鄂渚 而反顾兮,款秋冬之绪风。” 王逸 注:“ 鄂渚 ,地名。” 洪兴祖 补注:“ 楚子 熊渠 ,封中子 红 于 鄂 。 鄂州 , 武昌县 地是也。 隋 以 鄂渚 为名。” 唐 杜甫 《过南岳入洞庭湖》诗:“ 鄂渚 分云树, 衡山 引舳舻。” 明 刘基 《满庭芳》词:“衾寒 鄂渚 ,佩冷 潇湘 。”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余服官 鄂渚 ,适 英 美 水师提督乘兵舰来谒。”

16反顾[fǎn gù]: (1).回头看。

【引】《楚辞·九章·涉江》:“乘 鄂渚 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唐 李縠 《和皮日休悼鹤》:“犹怜反顾五六里,何意忽归十二城。” 清 唐甄 《潜书·利才》:“进死于釜,退死于法。等死耳,其行乎!第疾走,慎毋怯而反顾。” 鲁迅 《野草·墓碣文》:“我疾走,不敢反顾,生怕看见他的追随。”

17绪风[xù fēng]: (1).馀风。

【引】《楚辞·九章·涉江》:“乘 鄂渚 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王逸 注:“绪,馀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二》引 唐 教坊词《瑶台第一层》:“绪风和扇,冰华秀发,雪质孤高。” 清 曹寅 《思仲轩》诗:“绪风播檀栾,前后青参差。”

18山皋[shān gāo]: (1).水边的高地。

【引】《楚辞·九章·涉江》:“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19舲船[líng chuán]: 有窗户的小船。

【引】《楚辞·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 沅 兮,齐 吴 榜以击汰。” 王逸 注:“舲船,船有窗牖者。”

20击汰[jī tài]: 拍击水波。

【引】亦指划船。《楚辞·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 沅 兮,齐 吴 榜以击汰。” 唐 王维 《送邢桂州诗》:“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清 陈维嵩 《桂枝香·石亭探桂和竹逸韵》词:“南郭先生,约我 画溪 击汰。”

21容与[róng yǔ]: (3).随水波起伏动荡貌。

【引】《楚辞·九章·涉江》:“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旧唐书·阎立本传》:“ 太宗 尝与侍臣学士泛舟于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 太宗 激赏数四,诏座者为咏,召 立本 令写焉。”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新月无力,易于沉水;夜静山空,扁舟容与。” 郁达夫 《无题》诗之二:“绿波容与漾双鸥,触我离怀万里愁。”

22疑滞[yí zhì]: 停滞;

【引】停止。《楚辞·九章·涉江》:“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洪兴祖 补注:“ 江淹 赋云:‘舟凝滞于水滨。’ 杜子美 诗云:‘旧客舟凝滞。’皆用此语。”

23枉渚[wǎng zhǔ]: (1).古地名。 枉水 流入 沅水 的小水湾,在今 湖南 常德市 南。

【引】《楚辞·九章·涉江》:“朝发 枉渚 兮,夕宿 辰阳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 沅水 又东历小湾,谓之 枉渚 。”

24端直[duān zhí]: (2).正直。

【引】《楚辞·九章·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王逸 注:“言我推行正直之心。”《韩非子·解老》:“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北齐书·崔昂传》:“ 昂 性端直少华,沉深有志略。” 宋 苏舜钦 《上京兆杜公书》:“天下所相望号端直者,惟丈人与 孔谏议 、 范吏部 耳。” 明 方孝孺 《祭宋仲珩文》:“子之端直,当为神明。”

25僻远[pì yuǎn]: (1).偏僻荒远。

【引】《楚辞·九章·涉江》:“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史记·六国年表序》:“ 秦 始小国僻远,诸 夏 宾之。” 宋 苏辙 《御试制策》:“贤才良士以为此僻远之处而不肯往。” 王统照 《一栏之隔》:“我们僻远的乡村中也知道了这种消息。”

26何伤[hé shāng]: 何妨,何害。意谓没有妨害。

【引】《论语·先进》:“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楚辞·九章》:“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汉 张衡 《思玄赋》:“感鸾鹥之特栖兮,悲淑人之希合。彼无合而何伤兮,患众伪之冒真。”《水浒传》第二回:“ 端王 道:‘这是“齐云社”,名为“天下圆”,但踢何伤。’”

27溆浦[xù pǔ]: 亦作“溆浦”。 水名。源出 湖南省 溆浦县 东南,

【引】流入 沅江 。《楚辞·九章·涉江》:“入 溆浦 余儃佪兮,迷不知吾之所如。” 王逸 注:“ 溆浦 ,水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瞿溪山饭僧》诗:“迎旭凌绝嶝,映泫归 溆浦 。”《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南朝 梁 陆倕 《思田赋》:“出郭门而东鹜,入 溆浦 而南回。” 唐 张九龄 《故辰州泸溪令赵公碣碑铭》序:“ 辰阳 于远, 溆浦 回邅。”

28冥冥[míng míng]: (9).幽深貌。

【引】《楚辞·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乃获狖之所居。” 唐 张籍 《猛虎行》:“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清 唐甄 《潜书·格君》:“深渊冥冥,乔岳安安,静之体也。”

29猿狖[yuán yòu]: 亦作“猿狖”。

【引】 泛指猿猴。《楚辞·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汉 班固 《西都赋》:“猿狖失木,豺狼慑窜。” 唐 杜甫 《天狗赋》:“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书》:“崎岖遂奔亡,空山侣猿狖。”

30峻高[jùn gāo]: 高峻,

【引】高耸。《楚辞·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臣闻峻高者隤,叶茂者摧,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31蔽日[bì rì]: 遮蔽日光。

【引】《楚辞·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下幽晦以多雨。”《旧唐书·刘乃传》:“干霄蔽日,诚巨树也,当求尺寸之材,必后于椓杙。”《花月痕》第八回:“﹝寺院﹞门前古槐两树,蔽日参天。”

32幽晦[yōu huì]: (1).昏暗。

【引】《楚辞·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九:“进去时灯光是很幽晦的。”

33霰雪[xiàn xuě]: (1).雪珠和雪花。

【引】《楚辞·九章·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唐 白居易 《秦中吟·重赋》:“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方冬,与群从子侄,同登眺 嵩 洛 ,既而霰雪微下。” 应修人 《雪夜》:“年来我胸里像胸外,定也在霰雪横飞。”

34霏霏[fēi fēi]: (2).泛指浓密盛多。

【引】《楚辞·九章·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晋书·胡毋辅之传》:“ 澄 ( 王澄 )尝与人书曰:‘ 彦国 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诚为后进领袖也。’” 唐 欧阳詹 《回鸾赋》:“郁霏霏以葳蕤,辉熠熠以严颙。”《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阴风惨惨,杀气霏霏。” 清 孙枝蔚 《杂咏》:“渺渺春江孤雁去,霏霏古树暗香来。”

35幽独[yōu dú]: (1).静寂孤独。亦指静寂孤独的人。

【引】《楚辞·九章·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天雨萧萧滞茅屋,空山无以慰幽独。” 唐 司空图 《秋思》诗:“势利长草草,何人访幽独?”

36变心[biàn xīn]: (2).改变心志。

【引】改变初衷。《楚辞·九章·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37愁苦[chóu kǔ]: 忧愁苦恼。

【引】《楚辞·九章·涉江》:“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唐 杜甫 《发阆中》诗:“别家三月一书来,避地何时免愁苦。”《红楼梦》第一○七回:“ 凤姐 本是贪得无厌的人,如今被抄净尽,自然愁苦。” 梁斌 《播火记》四八:“一听到 严志和 的声音,他愁苦了几天的心情,一下子放平了。”

38终穷[zhōng qióng]: (2).终身穷苦。

【引】《楚辞·九章·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严忌〈哀时命〉》:“举世以为恒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王逸 注:“言举世不识贤愚以为常俗,我固当终身穷苦而已。”

39髡首[kūn shǒu]: (1).剃去头发。

【引】《楚辞·九章·涉江》:“ 接舆 髡首兮, 桑扈 裸行。” 王逸 注:“髡,剔也;首,头也。自刑身体,避世不仕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喇嘛﹞其皈依 释迦 、 金刚 、 毗卢 、 药师 、 无量寿 诸佛,则又似与浮屠同出,其髡首不蓄发亦同定例。” 章炳麟 《文学说例》:“处髡首辫发之俗,而自述‘抽簪’。”

40桑扈[sāng hù]: (2).即 子桑伯子 。古代隐士。

【引】 鲁 人。《楚辞·九章·涉江》:“ 接舆 髡首兮, 桑扈 裸行。” 王逸 注:“ 桑扈 ,隐士也。” 清 姚鼐 《本出先伯之门追感往昔》诗之二:“闻说 伯高 真可学,从游 桑扈 见长贫。”参阅 清 梁玉绳 《人表考》卷五。参见“ 桑户 ”。

41裸行[luǒ xíng]: 赤身露体行走。

【引】《楚辞·九章·涉江》:“ 接舆 髡首兮, 桑扈 裸行。” 王逸 注:“去衣裸裎,效夷狄也。”

42董道[dǒng dào]: 守正道。

【引】《楚辞·九章·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王逸 注:“董,正也;豫,犹豫也。言己虽见先贤执忠被害,犹正身直行,不犹豫而狐疑也。”

43不豫[bù yù]: (2).不犹豫。

【引】《楚辞·九章·惜诵》:“壹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 王逸 注:“豫,犹豫也。”《楚辞·九章·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44重昏[zhòng hūn]: (1).谓思绪非常昏乱。

【引】《楚辞·九章·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王逸 注:“昏,乱也。言己不逢明君,思虑交错,心将重乱,以终年命。” 唐 王维 《宋进马哀辞》:“忽思瘗兮城南,心瞀乱兮重昏。” 明 归有光 《赵汝渊墓志铭》:“ 宋 失维城,宗沦于 朔 。哀哉重昏,鼎折覆餗。”

45鸾鸟[luán niǎo]: 传说中的神鸟、瑞鸟。

【引】《山海经·西山经》:“﹝ 女床之山 ﹞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楚辞·九章·涉江》:“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王逸 注:“鸾、凤,俊鸟也。有圣君则来,无德则去,以兴贤臣难进易退也。” 清 褚继曾 《〈小螺庵病榻忆语〉后序》:“而乃鹊桥欲渡,银汉云遮,鸾鸟才鸣, 女床 雨泣。”

46燕雀[yàn què]: (2).比喻品质卑劣的人。

【引】《楚辞·九章·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王逸 注:“燕雀乌鹊,多口妄鸣,以喻谗佞。”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九:“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王琦 注:“梧桐之木,本凤凰所止,而燕雀得巢其上,喻小人得志。”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鸾凰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冯浩 笺注:“谓遭排忌。”

47乌鹊[wū què]: (3).乌鸦和喜鹊。

【引】《楚辞·九章·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王逸 注:“燕、雀、乌、鹊,多口妄鸣,以喻谗佞。”《晋书·李士业传》:“通街大树上有乌鹊争巢,鹊为乌所杀。”《隋书·孝义传·郭俊》:“家门雍睦,七叶共居,犬豕同乳,乌鹊通巢,时人以为义感之应。”

48堂坛[táng tán]: 犹殿堂。

【引】《楚辞·九章·涉江》:“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营划援域,堂坛宏敞。”

49露申[lù shēn]: 香木名。

【引】即申椒。《楚辞·九章·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姜亮夫 校注:“ 戴震 云:‘即申椒,状若繁露,故名。’”一说,即瑞香花。见 明 杨慎 《升庵诗话·瑞香花诗》。

50林薄[lín bó]: (1).交错丛生的草木。

【引】《楚辞·九章·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王逸 注:“丛木曰林,草木交错曰薄。”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仰而比之,则景星之佐三辰,俯而方之,则林薄之裨嵩岳也。”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之一:“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明史·戚继光传》:“山谷仄隘,林薄蓊翳,边外之形也。” 苏曼殊 《耶婆提病中末公见示新作伏枕奉答兼呈旷处士》诗:“ 恒河 去不息,悲风振林薄。”

51阴阳[yīn yáng]: (10).君臣。

【引】《楚辞·九章·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王逸 注:“阴,臣也。阳,君也。” 洪兴祖 补注:“阴阳易位,言君弱而臣强也。”

52怀信[huái xìn]: 怀抱忠诚。

【引】《楚辞·九章·涉江》:“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蒋骥 注:“怀信,怀抱忠信也。”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屈原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屈原,先秦,前343-前278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汉辞宝©2025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