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昔往日
[先秦] 屈原
惜往日1之曾信兮,受命诏2以昭诗。
奉先功3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4。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
秘密事5之载心6兮,虽过失犹弗治。
心纯庬7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8其然否。
蔽晦9君之聪明10兮,虚惑误11又以欺。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
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12而过之。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
惭光景13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临沅湘之玄渊14兮,遂自忍而沈流15。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
焉舒情16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17。
独鄣壅而蔽隐18兮,使贞臣为无由。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不逢汤武与桓缪19兮,世孰云而知之。
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20寤而追求21。
封介山22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23。
思久故24之亲身25兮,因缟素而哭之。
或忠信而死节26兮,或訑谩27而不疑。
弗省察28而按实29兮,听谗人之虚辞。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
何芳草之早夭兮,微霜降而下戒。
谅聪不明而蔽壅30兮,使谗谀31而日得。
自前世之嫉贤32兮,谓蕙若33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𡠜母姣而自好。
虽有西施之美容34兮,谗妒35入以自代。
愿陈情36以白行37兮,得罪过之不意。
情冤38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39。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40而自载;
乘泛桴以下流兮,无舟楫41而自备。
背法度而心治42兮,辟与此其无异。
宁溘死而流亡43兮,恐祸殃44之有再。
不毕辞45而赴渊兮,惜壅君46之不识。
《九章•昔往日》标注
词典引注
1往日[wǎng rì]: 昔日;
【引】从前。《楚辞·九章·惜往日》:“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往日之事,患皆然也。”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二折:“婶子,我和你往日无冤,近日无雠。” 张天翼 《欢迎会》:“要照往日的习惯--他们就得拍手顿脚。”
2命诏[mìng zhào]: 君王的命令。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3先功[xiān gōng]: 祖先的功业。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王逸 注:“承宣祖业,以示民也。”《汉书·郊祀志下》:“此鼎殆 周 之所以褒赐大臣,大臣子孙,刻铭其先功,臧之于宫庙也。”
4嫌疑[xián yí]: (1).疑惑难辨的事理。
【引】《墨子·小取》:“处利害,决嫌疑。”《楚辞·九章·惜往日》:“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朱熹 集注:“嫌疑,谓事有同异而可疑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
5密事[mì shì]: 机密之事。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朱熹 集注:“虽国所秘之密事,皆载于其心。”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凡章表皆启封,其言密事,得帛囊盛。”《新唐书·刑法志》:“ 武后 已称制,惧天下不服,欲制以威,乃修 后周 告密之法,诏官司受讯,有言密事者,驰驿奏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五四章:“今日学生有密事相商,所以亲自前来,以免误事。”
6载心[zài xīn]: (1).放在心里。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朱熹 集注:“虽国所秘之密事,皆载于其心。”
7纯庬[chún méng]: 亦作“ 纯庞 ”。
【引】 纯朴敦厚。《楚辞·九章·惜往日》:“心纯庬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王逸 注:“纯庬,素性敦厚,慎语言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桃花源二鸟》:“地方民居,皆敦朴纯庞,循循守礼。”
8清澈[qīng chè]: (1).犹明察。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王逸 注:“内弗省察其侵冤也。澈,一作澄。” 清 冯桂芬 《启肃毅伯李公论清丈书》:“州县公事无不乐于糊涂而恶于清澈者,于田赋为尤甚。”
9蔽晦[bì huì]: (1).犹蒙蔽。
【引】《战国策·赵策二》:“ 奉阳君 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10聪明[cōng míng]: (5).犹言视听;听到的和看到的。
【引】《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孔颖达 疏:“聪明,谓闻见也。天之所闻见用民之所闻见也。”《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汉书·王嘉传》:“今 云 等至有图弑天子逆乱之谋者,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务聪明以销厌未萌之故。” 颜师古 注:“务聪明者,广视听也。” 宋 秦观 《主术》:“夫人主以一身之思虑,一耳目之聪明,而当天下功罪利害之机。”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四:“奇情至此叹观止,或令聋聩开聪明。”
11惑误[huò wù]: (1).使之疑而误之。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姜亮夫 校注:“使之疑而误之也。”
12气志[qì zhì]: 指精神、意志。
【引】《礼记·孔子闲居》:“清明在躬,气志如神。”《楚辞·九章·惜往日》:“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唐 元稹 《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始君善交人,凡气志豪健尚功名者,多师之。” 察盦 《学界风潮纪》下编:“学生等气志不为稍动。”
13光景[guāng jǐng]: (1).阳光。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洪兴祖 补注:“《说文》云:景,光也。” 南朝 梁 萧子范 《春望古意》诗:“光景斜 汉 宫,横桥照彩虹。” 宋 王安石 《白云》诗:“愿回 羲和 借光景,常使秀色留檐边。”
14玄渊[xuán yuān]: (1).深渊。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临 沅 湘 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窈若玄渊之万仞,则近不能以少多量焉。” 明 高叔嗣 《叙怀》诗:“升龙假玄渊,鸣凤托芳条。”
15沈流[shěn liú]: 沉入水流。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临 沅 湘 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汉 扬雄 《法言·寡见》:“或曰:‘奔垒之车,沉流之航,可乎?’” 汪荣宝 义疏引 俞樾 曰:“‘奔垒’当作‘贲垒’……‘贲垒之车’谓车之覆于垒者,下句‘沉流之航’,谓舟之沉于流者。”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质疑问礼者,先怀愧色;探微赜奥者,翻汩沉流。风教颓圮,莫甚于此。”
16舒情[shū qíng]: 抒发情怀。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晋 卢谌 《赠崔温诗》:“良俦不获偕,舒情将焉诉。” 唐 张正元 《冬日可爱》诗:“属思光难驻,舒情影若遗。”
17不聊[bù liáo]: (1).谓不愿苟且偷生。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洪兴祖 补注:“不苟生也。”
18蔽隐[bì yǐn]: (1).掩盖。
【引】《战国策·秦策三》:“明主莅正……不能者不敢当其职焉,能者亦不得蔽隐。”《楚辞·九章·惜往日》:“独鄣壅而蔽隐兮,使贞臣为无由。”
19桓缪[huán miù]: 春秋 五霸中 齐桓公 和 秦缪公 的并称。缪,
【引】通“ 穆 ”。《楚辞·九章·惜往日》:“不逢 汤 武 与 桓 缪 兮,世孰云而知之。”
20文君[wén jūn]: (2).指 晋文公 。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 介子 忠而立枯兮, 文君 寤而追求。” 王逸 注:“ 文君 , 晋文公 也。”
21追求[zhuī qiú]: (1).尽力寻找、探索。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 介子 忠而立枯, 文君 寤而追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夫人思慕本乡,追求 洋川 米。” 宋 欧阳修 《试笔·李邕书》:“因见 邕 书,追求 钟 王 以来字法,皆可以通。” 闻一多 《演讲录·战后文艺的道路》:“如果我们只是追求我们更多的个人自由,让我们藏的更深,那就离人民愈远。”
22介山[jiè shān]: (1).山名。在 山西省 介休县 东南。 春秋 晋 介之推 隐居此山,
【引】故名。《楚辞·九章·惜往日》:“封 介山 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清 钱谦益 《母刘氏赠恭人》:“不愧 介山 之隐,亦已足矣。”
23优游[yōu yóu]: (8).广大貌;
【引】宽广貌。《楚辞·九章·惜往日》:“封 介山 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朱熹 集注:“优游,言其德之大也。” 汉 班固 《白虎通·号》:“谓之尧者何?尧者峣峣也,至高之貌,清妙高远,优游博衍,众圣之主,百王之长也。”
24久故[jiǔ gù]: 犹故旧,
【引】老朋友。《楚辞·九章·惜往日》:“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王夫之 通释:“久故,谓从亡出外之旧故。”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窃惟执事之于 愈 也,无师友之交,无久故之事。” 清 方苞 《胡右邻墓志铭》:“余平生非亲懿久故,未尝为铭幽之文。”
25亲身[qīn shēn]: (1).不离左右的亲近。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洪兴祖 补注:“亲身,言不离左右也。”
26死节[sǐ jié]: (1).为保全节操而死。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 唐 高适 《燕歌行》:“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郭沫若 《南冠草》尾声:“我自己也是 中国 人,我要对于这些死节的先生们表示一点孝敬。”
27訑谩[yí màn]: 欺诈。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洪兴祖 补注:“訑、谩,皆欺也。”《西京杂记》卷四:“﹝ 古生 ﹞善訑谩。”
28省察[xǐng chá]: (1).审察;
【引】仔细考察。《楚辞·九章·惜往日》:“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史记·吴王濞列传》:“陛下多病失志,不能省察。” 宋 苏辙 《论用台谏札子》:“惟陛下留神省察,无忽臣言,则社稷之福也。” 清 昭梿 《啸亭杂录·魁制府》:“公至营宣谕毕, 勒公 即就逮,合营诉其冤抑,乞公代奏,公毫不省察,故人心涣散,不复为其所用。”
29按实[àn shí]: (1).查考实情;
【引】查验确实。《楚辞·九章·惜往日》:“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宋史·职官志五》:“若狱空或断绝,则御史按实以闻。”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永清县志阙访列传序例》:“或如应酬肤语,或如案牍文移,泛填排偶之辞,閒杂帖括之句,循名按实,开卷茫然。”《清史稿·礼志六》:“先是, 康熙 间,巡抚 曹申吉 已入祠,至是以阿附 吴三桂 按实,夺之。”
30蔽壅[bì yōng]: (1).蒙蔽。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十三:“是以明哲之君,时有蔽壅之累。” 清 方苞 《书〈孙文正传〉后》:“而为所蔽壅者,乃忧勤恭俭明察之君。”
31谗谀[chán yú]: (2).指好谗毁、阿谀之人。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汉书·贾谊传》:“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
32嫉贤[jí xián]: 嫉妒有才德的人。
【引】《楚辞·离骚》:“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楚辞·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33蕙若[huì ruò]: 蕙草与杜若。
【引】皆香草。《楚辞·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南朝 梁 江淹 《伤友人赋》:“吊蕙若之暂芳兮,慨琬琰之永阏。” 唐 钱起 《送李九贬南阳》诗:“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34美容[měi róng]: (1).美好的容貌。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虽有 西施 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平王 使 无忌 为太子娶于 秦 , 秦 女美容。”
35谗妒[chán dù]: 亦作“ 谗妒 ”。 忌妒陷害。亦指忌妒陷害他人的人或话。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虽有 西施 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唐 柳宗元 《上扬州李吉甫相公献所著文启》:“及阁下遭谗妒,在外十馀年,又不得效薄伎于前,以希一字之褒贬。”《明史·秦良玉传》:“臣自征 播 以来,所建之功,不满谗妒口,贝锦高张,忠诚孰表。”
36陈情[chén qíng]: 陈诉衷情。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王逸 注:“列己忠心,所趋务也。”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一:“ 亚 ( 陈亚 )与 章郇公 同年友善, 郇公 当轴,将用之,而为言者所抑。 亚 作药名《生查子》陈情献之。” 清 汪懋麟 《送梦敦学士假归桐城》诗之二:“陈情原遂躬耕志,已办山中薜荔衣。”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 杜甫 曾经三次直接向皇帝陈情。”
37白行[bái xíng]: (1).表白自己的行为。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朱熹 集注:“白,明也。自明其行之无罪也。”
38情冤[qíng yuān]: 情实与冤枉。
【引】犹是非曲直。《楚辞·九章·惜往日》:“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朱熹 集注:“情冤,情实与冤枉,犹言曲直也。”
39错置[cuò zhì]: 杂然罗列。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洪兴祖 补注:“错,仓各切。” 唐 柳宗元 《愚溪诗序》:“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
40辔衔[pèi xián]: 御马的缰绳和嚼子。
【引】《列子·汤问》:“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楚辞·九章·惜往日》:“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朱熹 集注:“辔,马缰;衔,马勒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故辔衔不饬,虽 王良 不能以致远。”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子当御,正子之辔衔耳。”
41舟楫[zhōu jí]: (3).船桨。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乘泛桴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42心治[xīn zhì]: 谓不用法度,而凭主观意愿治理政事。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韩非子·用人》:“释法术而心治, 尧 不能正一国。”
43流亡[liú wáng]: (3).随流水消逝。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王逸 注:“意欲淹没,随水去也。”
44祸殃[huò yāng]: 祸害;
【引】灾祸。《楚辞·九章·惜往日》:“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王逸 注:“罪及父母与亲属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水浒传》第四六回:“三庄盟誓成虚谬,众虎咆哮起祸殃。”
45毕辞[bì cí]: 尽所欲言。
【引】《楚辞·九章·惜往日》:“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王逸 注:“陈言未终,遂自投也。”《韩非子·存韩》:“愿大王幸使得毕辞于前,乃就吏诛不晚也。”
46壅君[yōng jūn]: 受蒙蔽的君王;
【引】昏君。《楚辞·九章·惜往日》:“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