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国殇

[先秦] 屈原


谓死于国事者。小尔雅曰:「无主之鬼谓之殇。」

操吴戈1兮被犀甲2,车错毂兮短兵接3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4兮击鸣鼓5

天时坠兮威灵6怒,严杀尽兮弃原壄。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7

带长剑兮挟秦弓8,首身离兮心不惩9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10

AI解读 (小程序端已接入deepseek、豆包等AI大模型,点击下面链接快捷进入小程序与AI对话)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鉴赏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九歌•国殇》标注

词典引注

1吴戈[wú gē]: 兵器名。 吴 地所产,故称。亦泛指精良的戈。

【引】《楚辞·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洪兴祖 补注引《说文》:“戈,平头戟也。” 南朝 梁 沈约 《从军行》:“玄埃晦朔马,白日照吴戈。” 赵朴初 《临江仙·题萧淑芳画花卉长卷》词之二:“岂独爱花兼爱刺,锋铦何减吴戈?”

2犀甲[xī jiǎ]: (1).犀牛皮制的铠甲。犀皮不常有,或用牛皮,

【引】亦称犀甲。《楚辞·九歌·国殇》:“操 吴 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犀甲 吴 兵斗弓弩,蛇矛 燕 骑驰锋铓。” 郑泽 《王寅春日谒屈子祠》诗:“犀甲 吴 戈悲 战国 ,女萝山鬼怨灵修。”

3短兵接[duǎn bīng jiē]: 犹言短兵相接。

【引】《楚辞·九歌·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 王逸 注:“言戎车相迫,轮毂交错,长兵不施,故用刀剑以相接击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 母弟 丁公 为 楚 将, 丁公 为 项羽 逐窘 高祖 彭城 西,短兵接, 高祖 急,顾 丁公 曰:‘两贤岂相厄哉!’” 唐 刘长卿 《杂曲歌辞·太行苦热行》:“何劳短兵接,自有长缨缚。”参见“ 短兵相接 ”。

4玉枹[yù fú]: 鼓槌的美称。

【引】《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清 纳兰性德 《记征人语》诗:“犀甲玉枹看绣涩,《九歌》原自近《招魂》。”

5鸣鼓[míng gǔ]: (1).即鼓。

【引】《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淮南子·泛论训》:“撞大钟,击鸣鼓,奏《咸池》,扬干戚。”

6威灵[wēi líng]: (1).神灵。

【引】《楚辞·九歌·国殇》:“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7超远[chāo yuǎn]: (1).遥远。

【引】《楚辞·九歌·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王逸 注:“言身弃平原山壄之中,去家道甚远也。” 南朝 梁 江淹 《侍始安王石头》诗:“平原忽超远,参差见南 湘 。”

8秦弓[qín gōng]: 指古时 秦 地所产的弓。

【引】《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 秦 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洪兴祖 补注:“《汉书·地理志》云: 秦 有 南山 檀柘,可为弓干。”

9不惩[bù chéng]: (2).不戒惧;

【引】不警戒。《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 秦 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朱熹 集注:“惩,创艾也。虽死而心不悔也。”《韩非子·难二》:“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盖讥 汲黯 之白首于主爵,而不惩 张汤 牛车之祸也。”

10鬼雄[guǐ xióng]: 鬼中之雄杰。用以誉为国捐躯者。

【引】《楚辞·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王逸 注:“言国殇既死之后,精神强壮,魂魄武毅,长为百鬼之雄杰也。” 宋 李清照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清 赵翼 《题褒忠录》诗:“想见强魄如鬼雄,不屑人间泪如雨。”

《九歌•国殇》背景

创作背景

  在屈原生活的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代,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战国七雄中后来居上,扩张势头咄咄逼人,楚国成为其攻城略地的主要对象之一。但楚怀王却放弃了合纵联齐的正确方针,一再轻信秦国的空头许诺,与秦交好,当秦国的诺言终成画饼时,秦楚交恶便不可避免。自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起,楚国曾经和秦国发生多次战争,都是秦胜而楚败。仅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楚秦战于丹阳(在今河南西峡以西一带),楚军大败,大将屈殇被俘,甲士被斩杀达8万,汉中郡为秦所有。楚以举国之兵力攻秦,再次大败于蓝田。

  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与齐、韩、魏联合攻楚,杀楚将唐昧,取重丘(今河南泌阳北)。次年,楚军再次被秦大败,将军景缺阵亡,死者达2万。再次年,秦攻取楚国8城,楚怀王被骗入秦结盟,遭到囚禁,其子顷襄王即位。公元前298年(顷襄王元年),秦再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攻取析(今河南西峡)等15座城池。在屈原生前,据以上统计,楚国就有15万以上的将士在与秦军的血战中横死疆场。后人指出:《国殇》之作,乃因“怀、襄之世,任馋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怒神怨,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原盖深悲而极痛之”。古代将尚未成年(不足20岁)而夭折的人称为殇,也用以指未成丧礼的无主之鬼。按古代葬礼,在战场上“无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敛以棺柩,葬入墓域,也都是被称为“殇”的无主之鬼。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正是在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

《九歌•国殇》翻译

AI智能翻译

战士们手里拿着锋利的兵器啊,身披犀牛皮制成的铠甲,敌我双方的车轮相互交错啊,双方展开短兵相接的混战。
旌旗蔽日阵前敌人如果说,两军射出的箭在双方的阵地上交相坠落啊,战士们奋勇争先杀敌。
凌我阵地啊,践踏了我们的行列,驾辕左马死啊,右马又受伤。
车轮深陷啊绊住四匹马,战士举鼓槌啊,击鼓声震天。
天时坠啊神灵震怒,战士们悲壮地被杀尽啊,尸体丢弃在原野上。
(坠啊做一次:怨恨啊)
勇夫出征一去不复返,平原辽阔啊,离家路很远。
佩带长剑秦弓,即使首身分离啊,心中也不改变对祖国的忠诚。
真勇敢啊又以武,刚强彻始终啊,士气不可侵。
身既死啊,战士的精神仍威武刚毅啊,是鬼中的英雄。
(精魂刚毅啊做一次:你魂魄啊)

古诗词翻译

翻译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九歌•国殇》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殇: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
⑵操吴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着吴国的戈,身上披着犀牛皮制作的甲。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被,通“披”,穿着。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
⑶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错:交错。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⑷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敌兵像云一样涌上来。极言敌军之多。
⑸矢交坠: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
⑹凌:侵犯。躐(liè):践踏。行:行列。
⑺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殪:死。
⑻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战车的两个车轮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了。霾:通“埋”。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
⑼援玉枹(fú)兮击鸣鼓:手持镶嵌着玉的鼓槌,击打着声音响亮的战鼓。先秦作战,主将击鼓督战,以旗鼓指挥进退。枹:鼓槌。鸣鼓:很响亮的鼓。
⑽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天地一片昏暗,连威严的神灵都发起怒来。天怨神怒。天时:上天际会,这里指上天。天时怼:指上天都怨恨。怼:怨恨。威灵:威严的神灵。
⑾严杀尽兮弃原野:在严酷的厮杀中战士们全都死去,他们的尸骨都丢弃在旷野上。严杀:严酷的厮杀。一说严壮,指士兵。尽:皆,全都。
⑿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还。反:通“返”。
⒀忽:渺茫,不分明。超远:遥远无尽头。
⒁秦弓:指良弓。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
⒂首身离:身首异处。心不惩:壮心不改,勇气不减。惩:悔恨。
⒃诚:诚然,确实。以:且,连词。武:威武。
⒄终:始终。凌:侵犯。
⒅神以灵:指死而有知,英灵不泯。神:指精神。
⒆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九歌•国殇》拼音

诗词拼音

jiǔ gē guó shāng
九歌·国殇

cāo wú gē xī bèi xī jiǎ, chē cuò gǔ xī duǎn bīng jiē.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jīng bì rì xī dí ruò yún, shǐ jiāo zhuì xī shì zhēng xiān.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líng yú zhèn xī liè yú xíng, zuǒ cān yì xī yòu rèn shāng.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mái liǎng lún xī zhí sì mǎ, yuán yù bāo xī jī míng gǔ.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tiān shí zhuì xī wēi líng nù, yán shā jǐn xī qì yuán yě.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zhuì xī yī zuò: duì xī
(坠兮 一作:怼兮)
chū bù rù xī wǎng bù fǎn, píng yuán hū xī lù chāo yuǎn.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dài cháng jiàn xī xié qín gōng, shǒu shēn lí xī xīn bù chéng.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chéng jì yǒng xī yòu yǐ wǔ, zhōng gāng qiáng xī bù kě líng.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shēn jì sǐ xī shén yǐ líng, hún pò yì xī wèi guǐ xióng.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hún pò yì xī yī zuò: zi hún pò xī
(魂魄毅兮 一作:子魂魄兮)

《九歌•国殇》鉴赏

诗词赏析

  《九歌》是一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九歌·国殇》屈原 古诗》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诗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 ...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屈原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屈原,先秦,前343-前278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汉辞宝©2025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