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流人水调子

[唐代] 王昌龄

创作时间:739年 创作地点:湖南省郴州市大庾岭 韵脚:"侵"韵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AI解读 (小程序端已接入deepseek、豆包等AI大模型,点击下面链接快捷进入小程序与AI对话)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听流人水调子》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739年; 创作地点:湖南省郴州市大庾岭;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

  流人即流浪艺人,“水调子”即《水调歌头》。此诗写听流浪艺人弹奏筝曲《水调歌头》的感受,借此表达贬谪途中凄清又幽暗的心境。

《听流人水调子》翻译

AI智能翻译

孤舟微月相对枫林,分交鸣筝与客人心里。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开弦收和泪痕深。

古诗词翻译

翻译
夜晚,天上一弯微月,江上一叶孤舟,两岸是黑黝黝的枫林。演奏者是一位流浪的乐人,他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倾注在筝乐之中,低婉压抑的筝乐,也更加重了客人的乡愁。
就像是飘飘洒洒永不停止的秋雨,弥漫在山岭之上。突然,筝弦断了,乐人思念之极,哀伤之极,以致忘情忘形;低首望去,弦断之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听流人水调子》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分付:即发付,安排。

《听流人水调子》拼音

诗词拼音

tīng liú rén shuǐ diào zi
听流人水调子

gū zhōu wēi yuè duì fēng lín, fēn fù míng zhēng yǔ kè xīn.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lǐng sè qiān zhòng wàn zhòng yǔ, duàn xián shōu yǔ lèi hén shēn.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听流人水调子》评析

《诗境浅说续编》

后二句谓断肠人之深悲,不啻将千万重之雨,一一收与泪痕。后主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水量愁,泪痕收雨,皆以透纸之力写之。

《唐诗摘钞》

只说闻筝下泪,意便浅。说泪如雨,语亦平常。看他句法字法运用之妙,便使人涵咏不尽,今人只知立新意、用新字,如唐人即旧意而语趣一新,亦知之乎?

《唐诗归》

谭云:光景静妙。钟云:“分付”字、“与”字说出鸣筝之情,却解不出。

《唐诗镜》

后二语倒装,故格高句老。“分付”字、“与”字、“收”字俱妙。

《唐贤三昧集笺注》

“与”字复出,不免为瑕瑾。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深沉。

《万首唐人绝句选评》

深沉悲痛,觉《琵琶行》为烦。此等真当字字呕心。

《听流人水调子》鉴赏

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我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王昌龄似乎特别偏爱这样的情景:“亿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等等,都将客愁与江月联在一起。而“孤舟微月”也是写的这种意境,“愁”字未明点,是见于言外的。“枫林”暗示了秋天,也与客愁有关。这种阔叶树生在江边,遇风发出一片肃杀之声 ...

诗词赏析

  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王昌龄似乎特别偏爱这样的情景:“亿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等等,都将客愁与江月联在一起。而“孤舟微月”也是写的这种意境,“愁”字未明点,是见于言外的。“枫林”暗示了秋天,也与客愁有关。这种阔叶树生在江边,遇风发出一片肃 ...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王昌龄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690-756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标签


汉辞宝©2025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