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曲二首▪白马金鞍从武皇
[唐代] 王昌龄
创作时间:731年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韵脚:"阳"韵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1十万宿长杨。
楼头2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 标注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青楼曲二首▪白马金鞍从武皇》标注
词典引注
1旌旗[jīng qí]: (2).借指军士。
【引】 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白马金鞍从 武皇 ,旌旗十万宿 长杨 。”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2楼头[lóu tóu]: (1).楼上。
【引】 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 建章 。”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 南游子。”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辞》:“猛虎在圈中,成群相聚处……楼头观者人如堵。”
《青楼曲二首▪白马金鞍从武皇》翻译
AI智能翻译
楼上少妇叫筝坐,她的目光却情不自禁地追随着那马上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
驰道杨花满御沟,少妇盛装上楼,等待迎接保家卫国的夫婿。
金章紫绶一千多骑兵,他也立功回来,封侯拜爵。
古诗词翻译
翻译
将军乘坐佩饰金鞍的白马随皇帝出征,十万军士在长杨宫宿下。
楼上窗边的少妇弹奏着筝曲,远望着队伍的尘土进入建章宫。
大军从驰道回来,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盛装打扮的女子登上高楼。
迎接夫君带着千余兵马,征战胜利归来,拜官赐爵。
《青楼曲二首▪白马金鞍从武皇》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鞍(ān):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
⑵武皇:汉武帝刘彻,指代英武过人的君主,即唐玄宗。
⑶旌旗(jīng qí):旗帜,这里借指军士。
⑷长杨:长杨宫的省称,西汉皇家射猎、校武的大苑子。
⑸鸣筝:弹奏筝曲。
⑹飞尘:飞扬的尘土。
⑺建章:建章宫的省称。汉武帝所建造,在西汉都城长安的近郊。
⑻驰道:古代供君王行驶车马的道路。泛指供车马驰行的大道。
⑼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
⑽红妆漫绾(wǎn):形容女子盛装打扮的样子。绾,盘绕起来打结。
⑾金章紫绶: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⑿骑(jì):一人一马称为一骑。
⒀拜侯:授予爵位。拜,授官。侯,侯爵。
《青楼曲二首▪白马金鞍从武皇》拼音
诗词拼音
qīng lóu qū èr shǒu
青楼曲二首
bái mǎ jīn ān cóng wǔ huáng, jīng qí shí wàn sù zhǎng yáng.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lóu tóu xiǎo fù míng zhēng zuò, yáo jiàn fēi chén rù jiàn zhāng.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chí dào yáng huā mǎn yù gōu, hóng zhuāng màn wǎn shàng qīng lóu.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jīn zhāng zǐ shòu qiān yú qí, fū xù cháo huí chū bài hóu.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青楼曲二首▪白马金鞍从武皇》评析
《唐诗绝句类选》
《升庵诗话》
《诗境浅说续编》
《唐诗解》
《唐诗训解》
《诗式》
《唐诗直解》
《湘绮楼论唐诗》
《唐诗笺注》
《姜斋诗话》
《青楼曲二首▪白马金鞍从武皇》鉴赏
唐诗鉴赏辞典
《青楼曲》第一首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一个是白马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安大道上前进,渐走渐远,到后来就只见马后扬起的一线飞尘;一个是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楼上的少妇正在弹筝,那优美的筝声并没有因楼外的热烈场景而中断,好象这一切早就在她意
料之中似的。前面的场景平静,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这两种不同的意境,前后互相映衬,对照鲜明。
诗人是怎样把这两个不同的场景剪接在一个画面上的呢?这就是通过楼头少妇的神态,把长安大道上的壮丽场景,从她的眼神中反映出来。表面上她好象无动于衷,实际上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欣羡,于是就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着那马上的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还没
有收回她的视线。“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我们仿佛还听到她从筝弦上流出的愉快的乐声。这少妇跟马上将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此关注他的行动呢?这可从《青楼曲》的第二首中找到答案。原来那马上的将军是她的夫婿,他正立功回来,封侯拜爵,连他部队里许多骑将 ...
诗词赏析
《《青楼曲二首》王昌龄 古诗》的第一首诗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一个是白马金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安大道上行进,越走越远,到后来就只见地上扬起的一线飞尘;一个是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楼上的少妇正在弹筝,那优美的筝声并没有因楼外的热烈场景而中断,仿佛这一切早就在她意料之中似的。前面的场景热烈、雄伟,给人以壮丽的感觉;后面的场景又显得端庄、平静,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前后互相映衬,对照鲜明。
诗人把这两个不同的场景连接在一个画面上的方法,就是通过楼头少妇的神态,将长安大道上的壮丽场景,从她的眼中反映出来。表面上她似乎无动于衷,实际上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欣羡,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着那马上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还没有收回她的视线。
这少妇与马上将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此关注他的行动,这可从《《青楼曲二首》王昌龄 古诗》的第二首诗中找到答案。原来那马上的将军是她的夫婿,他正立功回来,封侯拜爵,就连他部队里许多骑将都受到封赏。他们经过驰道回来时,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去了。把这两首诗合起来看,前一首描绘的是一支皇家大军凯旋的场景。因为这次胜利的不平常,连皇帝都亲自出迎了,作为将领的妻子,她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诗人未用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