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香积寺
[唐代] 王维
韵脚:"冬"韵
不知香积寺1,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2,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3曲,安禅4制毒龙5。
- 标注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过香积寺》标注
词典引注
1香积寺[xiāng jī sì]: 中国 著名佛教古刹。(1)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附近。 唐 永隆 二年建, 宋 太平兴国 三年改为 开利寺 。
【引】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不知 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赵殿成 笺注:“《陕西通志》: 香积寺 在 长安县 神禾原 上。”(2)在今 四川省 绵阳市 境内。 唐 杜甫 有《涪城县香积寺官阁》诗:“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阁迥添愁。”(3)在今 广东省 博罗县 西。 宋 苏轼 有《游博罗香积寺》诗,其诗引曰:“寺去县七里,三山犬牙,夹道皆美田,麦禾甚茂。”
2人径[rén jìng]: (1).人行小路。
【引】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3空潭[kōng tán]: 澄澈的深渊。
【引】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洗炼》:“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4安禅[ān chán]: 佛教语。指静坐入定。俗称打坐。
【引】 南朝 梁 张缵 《南征赋》:“寻太傅之故宅,今筑室以安禅。”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宋 陆游 《病退》诗:“美睡三竿日,安禅半篆香。” 清 读彻 《送郎癯入匡山》诗:“偶向 匡 庐去,安禅第几重?” 清 黄景仁 《题上方寺》诗:“试问安禅者,能忘入世情?”
5毒龙[dú lóng]: (3).佛教故事。佛本身曾作大力毒龙,众生受害。但受戒以后,忍受猎人剥皮,小虫食身,以至身干命终,
【引】后卒成佛。见《大智度论》卷十四。后用以比喻妄心。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过香积寺》翻译
AI智能翻译
古树没有人走的路,深山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
泉声咽危石,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荫寒气犹浓。日已将暮。
薄暮空潭曲,有如禅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古诗词翻译
翻译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过香积寺》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过:过访,探望。香积寺:唐代著名寺院,有争议,一说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故址已废。一说在河南汝州,今风穴寺,唐时称香积寺。
⑵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⑶钟:寺庙的钟鸣声。
⑷咽:呜咽。危:高的,陡的。“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⑸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⑹薄暮:黄昏。曲:水边。“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⑺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过香积寺》拼音
诗词拼音
guò xiāng jī sì
过香积寺
bù zhī xiāng jī sì, shù lǐ rù yún fēng.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gǔ mù wú rén jìng, shēn shān hé chǔ zhōng.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quán shēng yàn wēi shí, rì sè lěng qīng sōng.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bó mù kōng tán qū, ān chán zhì dú lóng.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过香积寺》评析
《唐诗直解》
《茧斋诗谈》
《唐诗评选》
《网师园唐诗笺》
《唐诗镜》
《唐贤清雅集》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唐诗从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唐诗解》
《唐诗摘钞》
《唐宋诗举要》
《唐诗别裁》
《诗境浅说》
《唐诗广选》
《唐贤三昧集笺注》
《过香积寺》鉴赏
佚名
香积寺: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制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见《涅磐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简析】:
全诗没有一字写寺,所写的都是寺外的环境,更见古寺的幽深。
诗词赏析
诗题“《过香积寺》王维 古诗”的“过”,意谓“访问”、“探望”。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先看三四两句。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觉钟声从何而来,只有“嗡嗡”的声音在四周缭绕;这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天的古树和层峦叠嶂的群山。这是十分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
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写声写色,逼真如画,堪称名句。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冷”。 ...
王维的其他诗词
-
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馀。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