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其一
[唐代] 李白
创作时间:744年春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花间1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1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裴回,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3。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月下独酌其一》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间:一作下,一作前
3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词典引注
1不解[bù jiě]: (4).不懂,不理解。
【引】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唐 李白 《月下独酌》诗之一:“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李筌 注《阴符经》,至‘禽兽之制在气’经年不解,梦乌衣人教之,遂通其义。” 余开选 《狮子》:“‘你要干啥?’ 王天明 不解地问。”
《月下独酌其一》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月下独酌其一》翻译
AI智能翻译
举杯邀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伴月将影,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我歌月徘徊,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醒时相交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另版本“相”为“同”)
永结无情游,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面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经听清和圣,天桥浊如贤。
圣贤已经喝,为什么一定要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只要酒中趣,不要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白天似锦。
谁能春独自忧愁,回答这直接需要喝。
穷通和长短,大自然一向所接受。
一樽齐死生,所有的事情很难确切。
醉后失去天地,兀然在我枕头。
不知道有我自己,这音乐最为严重。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然少,酒倾愁不来。
之所以知道酒圣,喝酒时心自开。
辞粮食在首阳,多次空饥饿颜回。
当代不喝,虚名怎么用呢。
蟹蟹就是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着月色醉高台。
古诗词翻译
翻译
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
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
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
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三
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三月里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锦。
谁能如我春来独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
富贫与长寿,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
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没有差别,何况世上的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
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头扎向了孤枕。
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这种快乐何处能寻?
无穷的忧愁有千头万绪,我有美酒三百杯多。
即使酒少愁多,美酒一倾愁不再回。
因此我才了解酒中圣贤,酒酣心自开朗。
辞粟只能隐居首阳山,没有酒食颜回也受饥。
当代不乐于饮酒,虚名有什么用呢?
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
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
《月下独酌其一》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1.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2.间:一作“下”, 一作“前”。
3.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4.“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5.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6.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7.将:和,共。
8.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9.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10.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1.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12.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13.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14.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汉孔融《与曹操论酒禁书》:“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15.酒泉:酒泉郡,汉置。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16.大道:指自然法则。《庄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17.酒中趣:饮酒的乐趣。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温(桓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18.“三月”二句: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咸阳城:此指长安城。“城”一作“时”。
19.径须:直须。李白《将进酒》诗:“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20.穷通:困厄与显达。《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修短:长短。指人的寿命。《汉书·谷永传》:“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
21.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22.齐死生:生与死没有差别。
23.兀然:昏然无知的样子。孤枕:独枕。借指独宿、独眠。唐李商隐《戏赠张书记》诗:“别馆君孤枕,空庭我闭关。”
24.穷愁:穷困愁苦。《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千万端:一作“有千端”。
25.三百杯:一作“唯数杯”。
26.酒圣:谓豪饮的人。宋曾巩《招泽甫竹亭闲话》诗:“诗豪已分材难强,酒圣还谙量未宽。”
27.卧首阳:一作“饿伯夷”。首阳,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
28.屡空:经常贫困。谓贫穷无财。《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何晏集解:“言回庶几圣道,虽数空匮而乐在其中。”颜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29.乐饮:畅饮。《史记·高祖本纪》:“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
30.安用:有什么作用。安,什么。
31.蟹螯(áo):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晋书·毕卓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金液:喻美酒。唐白居易《游宝称寺》诗:“酒懒倾金液,茶新碾玉尘。”
32.糟丘:积糟成丘。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尸子》卷下:“六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此处泛指仙境。
33.乘月:趁着月光。《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一》:“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月下独酌其一》拼音
诗词拼音
yuè xià dú zhuó sì shǒu
月下独酌四首
huā jiān yī hú jiǔ, dú zhuó wú xiāng qīn.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jǔ bēi yāo míng yuè, duì yǐng chéng sān rén.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yuè jì bù jiě yǐn, yǐng tú suí wǒ shēn.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zàn bàn yuè jiāng yǐng, xíng lè xū jí chūn.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wǒ gē yuè pái huái, wǒ wǔ yǐng líng luàn.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xǐng shí xiāng jiāo huān, zuì hòu gè fēn sǎn.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lìng bǎn běn" xiāng" wèi" tóng"
(另版本“相”为“同”)
yǒng jié wú qíng yóu, xiāng qī miǎo yún hàn.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tiān ruò bù ài jiǔ, jiǔ xīng bù zài tiān.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dì ruò bù ài jiǔ, dì yīng wú jiǔ quán.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tiān dì jì ài jiǔ, ài jiǔ bù kuì tiān.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yǐ wén qīng bǐ shèng, fù dào zhuó rú xián.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xián shèng jì yǐ yǐn, hé bì qiú shén xiān.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sān bēi tōng dà dào, yī dòu hé zì rán.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dàn dé jiǔ zhōng qù, wù wèi xǐng zhě chuán.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sān yuè xián yáng chéng, qiān huā zhòu rú jǐn.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shuí néng chūn dú chóu, duì cǐ jìng xū yǐn.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qióng tōng yǔ xiū duǎn, zào huà sù suǒ bǐng.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yī zūn qí sǐ shēng, wàn shì gù nán shěn.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zuì hòu shī tiān dì, wù rán jiù gū zhěn.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bù zhī yǒu wú shēn, cǐ lè zuì wéi shén.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qióng chóu qiān wàn duān, měi jiǔ sān bǎi bēi.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chóu duō jiǔ suī shǎo, jiǔ qīng chóu bù lái.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suǒ yǐ zhī jiǔ shèng, jiǔ hān xīn zì kāi.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cí sù wò shǒu yáng, lǚ kōng jī yán huí.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dāng dài bù lè yǐn, xū míng ān yòng zāi.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xiè áo jí jīn yè, zāo qiū shì péng lái.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qiě xū yǐn měi jiǔ, chéng yuè zuì gāo tái.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月下独酌其一》评析
《唐宋诗醇》
《停云阁诗话》
《唐诗品汇》
《唐诗归》
《唐诗三百首》
《李太白诗醇》
《唐诗别裁》
《月下独酌其一》鉴赏
唐诗鉴赏辞典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
诗词赏析
这组诗共四首,以第一首流传最广。第一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接着论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 ...
网络点评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当时李白身居长安,正是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所以写下本诗,告诉自己及时行乐。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