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楚宫俱泯灭


出自:[唐代]杜甫所作《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拼音:zuì shì chǔ gōng jù mǐn miè ,

诗句:最是楚宫俱泯灭,

繁体:最是楚宮俱泯滅,

上一句:云雨荒台岂梦思。

下一句:舟人指点到今疑。

翻译: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

[唐代]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1悲,风流儒雅1亦吾师。

怅望2千秋一洒泪3,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4俱泯灭5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又作批注

1宋玉:一作为主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引用标注

1风流儒雅[fēng liú rú yǎ]: 称扬人学识渊博,举止潇洒,很有风度。

【引】 北周 庾信《枯树赋》:“ 殷仲文 风流儒雅,海内知名。”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摇落深知 宋玉 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河 帅 公辅 世家,风流儒雅,政迹亦卓然有声。”

2怅望[chàng wàng]: 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引】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西游记》第五十回:“却说 唐僧 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不见 行者 回来,欠身怅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着怅望的时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闻记者也走了来,其中有几个是我在 汉口 认识的。”

3洒泪[sǎ lèi]: 挥泪。

【引】 三国 魏 曹植 《鞞舞歌·灵芝篇》:“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袍。”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洒泪祭奠了。”

4楚宫[chǔ gōng]: (3).古 楚国 的宫殿。

【引】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最是 楚 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唐 李商隐 《柳》诗:“ 灞 岸已攀行客手, 楚 宫先骋舞姬腰。” 清 邓汉仪 《题息夫人庙》诗:“ 楚 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5泯灭[mǐn miè]: 灭绝;消失。

【引】 三国 魏 钟会 《檄蜀文》:“往者 汉 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最是 楚 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宋 陈亮 《问答上》:“至于著在人心,不可泯灭者,或有感而后发,或因以泄其馀忿,亦其势然耳。”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宣言》:“倘不得早维持,乘时发愤,则数千年声名文物之邦,累世代冠裳礼义之族,从此沦亡,由兹泯灭,是谁之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五》:“我以为介绍别人的作品,删节实在是极可惜的,倘有妙文,大家都应该设法流传,万不可听其泯灭。”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最】字的诗句

诗词飞花令:包含【灭】字的诗句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宋玉:一作为主

词典引注

1风流儒雅[fēng liú rú yǎ]: 称扬人学识渊博,举止潇洒,很有风度。

【引】 北周 庾信《枯树赋》:“ 殷仲文 风流儒雅,海内知名。”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摇落深知 宋玉 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河 帅 公辅 世家,风流儒雅,政迹亦卓然有声。”

2怅望[chàng wàng]: 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引】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西游记》第五十回:“却说 唐僧 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不见 行者 回来,欠身怅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着怅望的时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闻记者也走了来,其中有几个是我在 汉口 认识的。”

3洒泪[sǎ lèi]: 挥泪。

【引】 三国 魏 曹植 《鞞舞歌·灵芝篇》:“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袍。”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洒泪祭奠了。”

4楚宫[chǔ gōng]: (3).古 楚国 的宫殿。

【引】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最是 楚 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唐 李商隐 《柳》诗:“ 灞 岸已攀行客手, 楚 宫先骋舞姬腰。” 清 邓汉仪 《题息夫人庙》诗:“ 楚 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5泯灭[mǐn miè]: 灭绝;消失。

【引】 三国 魏 钟会 《檄蜀文》:“往者 汉 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最是 楚 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宋 陈亮 《问答上》:“至于著在人心,不可泯灭者,或有感而后发,或因以泄其馀忿,亦其势然耳。”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宣言》:“倘不得早维持,乘时发愤,则数千年声名文物之邦,累世代冠裳礼义之族,从此沦亡,由兹泯灭,是谁之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五》:“我以为介绍别人的作品,删节实在是极可惜的,倘有妙文,大家都应该设法流传,万不可听其泯灭。”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766年; 创作地点:重庆市奉节县;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评析

《唐宋诗醇》

顾宸曰:李义山诗云:“襄王枕上元无梦,莫枉阳台一段云。”得此诗之旨。

《昭昧詹言》

一意到底不换,而笔势回旋往复,有深韵。七律固以句法坚峻、壮丽、高朗为贵,又以机趣凑泊、本色自然天成者为上乘。

《唐宋诗举要》

吴曰:次首以宋玉自况,深曲精警,不落恒蹊,有神交千载之契。

《读杜心解》

此下四首,分咏峡口古迹也,俱就各人时事寄概……三、四,空写,申“知悲”;五、六,实拈,申“吾师”。……结以“楚宫泯灭”,与“故宅”相形,神致吞吐,抬托愈高。

《杜诗详注》

(“怅望千秋”一联)二句乃流对。此诗起二句失粘。

《杜诗集评》

如此诗亦自“风流儒雅”。

《唐诗别裁》

谓高唐之赋乃假托之词,以讽淫惑,非真有梦也。怀宋玉亦所以自伤。言斯人虽往,文藻犹存,不与楚宫同其泯灭,其寄概深矣。

《杜诗镜铨》

流水对,一往情深(“怅望千秋”二句下)。意在言外(“最是楚宫”二句下)。“亦”字承庾信来,有岭断云连之妙。

《杜诗言志》

此第二首,则将自己怀抱与宋玉古事引为同调。

《杜臆》

玉悲“摇落”,而公云“深知”,则悲与之同也。故“怅望千秋”,为之“洒泪”;谓玉萧条于前代,公萧条于今代,但不同时耳。不同时而同悲也……知玉所存虽止文藻,而有一段灵气行乎其间,其“风流儒雅”不曾死也,故吾愿以为师也。

《唐音审体》

义山诗“楚天云雨俱堪疑”从此生出。

作者简介

杜甫,唐代,712年2月12日-770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