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出自:[唐代]杜甫所作《登高》

拼音:jiān nán kǔ hèn fán shuāng bìn , lǎo dǎo xīn tíng zhuó jiǔ bēi 。

诗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繁体: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翻译: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登高》原文

[唐代]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1落木2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3来。

万里悲秋4常作客5,百年6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7繁霜8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打开APP阅读诗词全文详解
查看《登高》全文详解

《登高》引用标注

1无边[wú biān]: (1).没有边际。

【引】 晋 僧朗 《答晋主昌明书》:“大 晋 重基,先承孝治,惠同天地,覆养无边。”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滚滚来。” 元 郝经 《沙洲夜泊》诗:“天连平 楚 无边阔, 河 入长 淮 彻底浑。” 艾青 《新的年代冒着风雪来了》诗:“无边的大地覆盖着白雪,静静地静静地等待春天。”

2落木[luò mù]: 落叶。

【引】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滚滚来。”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锐进百馀步,困惫,又皆落木梗路,遂回。” 清 顾炎武 《广昌道中》诗之二:“枯荑春至迟,落木秋来早。”

3衮衮[gǔn gǔn]: (3).大水奔流貌。

【引】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衮衮来。” 宋 王安石 《望越亭》诗:“乱山千顷翠相围,衮衮沧江去复归。”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词:“衮衮 长江 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

4悲秋[bēi qiū]: 对萧瑟秋景而伤惑。

【引】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所以才子有悲秋之辞,佳人有伤春之咏。” 郑振铎 《山中杂记·蝉与纺织娘》:“那末你的感触将更深了,那也许就是所谓悲秋。”

5作客[zuò kè]: (1).谓寄居异地。

【引】 唐 杜甫 《刈稻了咏怀》诗:“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 陆游 《醉中长歌》:“人生未死贵适意,万里作客元非穷。”

6百年[bǎi nián]: (5).一生;

【引】终身。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 苏轼 《渚宫》诗:“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寿冢》:“百年恍惚真疑梦,万事纷纭已到头。”

7苦恨[kǔ hèn]: (1).苦恼。

【引】 唐 杜甫 《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西游补》第三回:“﹝ 行者 ﹞现原身望望使者,使者早已不见, 行者 越发苦恨,须臾闷倒。”

8繁霜[fán shuāng]: (2).比喻白色。

【引】 唐 杜甫 《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 戴叔伦 《赠康老人洽》诗:“繁霜入鬓何足论,旧国连天不知处。”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艰】字的诗句

诗词飞花令:包含【杯】字的诗句

《登高》标注

词典引注

1无边[wú biān]: (1).没有边际。

【引】 晋 僧朗 《答晋主昌明书》:“大 晋 重基,先承孝治,惠同天地,覆养无边。”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滚滚来。” 元 郝经 《沙洲夜泊》诗:“天连平 楚 无边阔, 河 入长 淮 彻底浑。” 艾青 《新的年代冒着风雪来了》诗:“无边的大地覆盖着白雪,静静地静静地等待春天。”

2落木[luò mù]: 落叶。

【引】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滚滚来。”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锐进百馀步,困惫,又皆落木梗路,遂回。” 清 顾炎武 《广昌道中》诗之二:“枯荑春至迟,落木秋来早。”

3衮衮[gǔn gǔn]: (3).大水奔流貌。

【引】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衮衮来。” 宋 王安石 《望越亭》诗:“乱山千顷翠相围,衮衮沧江去复归。”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词:“衮衮 长江 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

4悲秋[bēi qiū]: 对萧瑟秋景而伤惑。

【引】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所以才子有悲秋之辞,佳人有伤春之咏。” 郑振铎 《山中杂记·蝉与纺织娘》:“那末你的感触将更深了,那也许就是所谓悲秋。”

5作客[zuò kè]: (1).谓寄居异地。

【引】 唐 杜甫 《刈稻了咏怀》诗:“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 陆游 《醉中长歌》:“人生未死贵适意,万里作客元非穷。”

6百年[bǎi nián]: (5).一生;

【引】终身。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 苏轼 《渚宫》诗:“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寿冢》:“百年恍惚真疑梦,万事纷纭已到头。”

7苦恨[kǔ hèn]: (1).苦恼。

【引】 唐 杜甫 《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西游补》第三回:“﹝ 行者 ﹞现原身望望使者,使者早已不见, 行者 越发苦恨,须臾闷倒。”

8繁霜[fán shuāng]: (2).比喻白色。

【引】 唐 杜甫 《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 戴叔伦 《赠康老人洽》诗:“繁霜入鬓何足论,旧国连天不知处。”

《登高》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767年9月9日; 创作地点:重庆市奉节县;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杜甫 古诗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杜甫 古诗》。

《登高》评析

《十八家诗钞》

张云:此孙仅所谓“夐邈高耸,若凿太虚而号万窍”者。

《昭昧詹言》

前四句景,后四句情。一、二碎,三、四整,变化笔法。五、六接递开合,兼叙点,一气喷薄而出。此放翁所常拟之境也。收不觉为对句,换笔换意,一定章法也。而笔势雄骏奔放,若天马之不可羁,则他人不及。

《瀛奎律髓》

此诗已去成都分晓。旧以为在梓州作,恐亦未然。当考公病而止酒在何年也。长江滚滚,必临大江耳。

《唐七律隽》

四句如千军万马,冲坚破锐,又如飘风骤雨,折旆翻盆。合州极爱之,真有力拔泰山之势。

《删订唐诗解》

太白过散,少陵过整,故此诗起太实,结亦滞。

《唐诗评选》

尽古来今,必不可废。结句生僵,不恶,要亦破体特断,不作死板语。

《杜诗镜铨》

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唐诗广选》

杨诚斋曰:全以“萧萧“滚滚”唤起精神,见得连绵,不是装凑赘语。刘会孟曰:三、四句自雄畅,结复郑重。

《唐音癸签》

无论结语膇重,即起处“鸟飞回”三字,亦勉强属对,无意味。

《初白庵诗评》

七律八句皆属对,创自老杜。前四句写景,何等魄力。

《唐诗镜》

三、四是愁绪语。

《诗薮》

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透律第一也。元人评此诗云:“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亦有识者。

《义门读书记》

远客悲秋,又以老病止酒,其无聊可知。千绪万端,无首无尾,使人无处捉摸,此等诗如何可学?“风急天高猿啸哀”,发端已藏“独”字。……“潦倒新停浊酒杯”,顶“百年多病”。结凄壮,止益登高之悲,不见九日之乐也。前半先写“登高”所见,第五插出“万里作客”,呼起“艰难”,然后点出“登台”,在第六句中,见排奡纵横。

《艺苑卮言》

何仲默取沈云卿“独不见”,严沧浪取崔司勋《黄鹤楼》,为七言律压卷。二诗固胜,百尺无枝,亭亭独上,在厥体中,要不得为第一也。……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

《诚斋诗话》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一联蜂腰,后一联鹤膝。

《麓堂诗话》

“无边落木……独登台”,景足何等景,事是何名事!宋人乃以《九日蓝田崔氏庄》为律诗绝唱,何耶?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归愚谓“落句词意并竭”,其言良是。许印芳:七言律八句皆对,首句仍复用韵,初唐人已创此格,至老杜始为精密耳。此诗前人有褒无贬,胡元瑞尤极口称赞,未免过夸,然亦可见此诗本无疵颣也。至于沈归愚评语,今按所选《别裁集》评此诗云:“格奇而变,每句中有三层,中四句好在‘无边’、‘不尽’、‘万里’、‘百年’。……”归愚之言止此,晓岚称其贬落句为“同意并竭”,所引未审出于何书?果有是言,勿论所评的当与否,而一口两舌,沈之胸尤学识,亦是虚谷一流耳。

《后村诗话》

此两联(按指“无边落木”四句)不用故事,自然高妙,在樊川《齐山九日》七言之上。

《唐诗笺注》

通首下字皆不寻常。

《五色批本杜工部集》

起结皆臃肿逗滞,节促而兴短,句句实,乃不满耳。

《唐诗别裁》

八句皆对,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变。昔人谓两联俱可裁去二字,试思“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成何语耶?好在“无边”、“不尽”、“万里”、“百年”。

《鹤林玉露》

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唐宋诗醇》

气象高浑,有如巫峡千寻,走云连风,诚为七律中稀有之作。后人无其骨力,徒肖之于声貌之间,外强而中干,是为不善学杜者。

《岘佣说诗》

《登高》一首,起二“风急天高……鸟飞回”,收二“艰难苦恨……浊酒杯”,通首作对而不嫌其笨者;三、四“无边落木”二句,有疏宕之气;五、六“万里悲愁”二句,有顿挫之神耳。又首句妙在押韵,押韵则声长,不押韵则局板。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陆深曰:杜格高,不尽合唐律。此篇声韵,字字可歌,与诸作又别。蒋一葵曰:虽起联而句中各自对,老杜中联亦多用此法。吴山民曰:次联势若大海奔涛,四叠字振起之。三联“常”、“独”二字,何等骨力!周珽云:章法句法,直是蛇神牛鬼佐其笔哉。

作者简介

杜甫,唐代,712年2月12日-770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汉辞宝©2025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