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 王勃

韵脚:"真"韵


城阙辅三1秦,风烟望五津2

与君离别意,同2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3,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4,儿女5共沾巾。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辅三:一作俯西

2同:一作俱

词典引注

1三秦[sān qín]: (1). 秦 亡以后, 项羽 三分 关中 ,封 秦 降将 章邯 为 雍王 , 司马欣 为 塞王 , 董翳 为 翟王 ,

【引】合称三秦。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后指今 陕西 一带。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城阙辅 三秦 ,风烟望 五津 。” 金冯璧 《河山形胜图》诗:“地形西控 三秦 远,河势南吞二 华 秋。”

2五津[wǔ jīn]: 长江 自 湔堰 至 犍为 一段五大渡口的合称。

【引】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其 大江 自 湔堰 下至 犍为 ,有五津。始曰 白华津 ,二曰 万里津 ,三曰 江首津 ,四曰 涉头津 ……五曰 江南津 。” 五津 皆在 蜀 中,因用以泛指 蜀 地。 南朝 梁元帝 《荆州长沙寺阿育像碑》:“郤望 五津 ,距 青莲 之洞,傍临三天,带明月之流。”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城阙辅 三秦 ,风烟望 五津 。”

3知己[zhī jǐ]: (2).彼此相知而情谊深切的人。

【引】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莫道山高水远无知己,你看海角天涯都有俺旧弟兄。”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我也常想看看 日本 ,但不喜欢让人家招待。也讨厌让便衣钉梢,只想同两三位知己走走。”

4岐路[qí lù]: (2).指离别分手处。

【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别易会难,古人所重; 江 南饯道,下泣言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岐路言离,欢笑分首。”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5儿女[ér nǚ]: (2).指青年男女。

【引】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儿女泪,君休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背景

创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

AI智能翻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与你离别意,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海内存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无为在歧路,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样,一起哭得泪水沾湿了手巾。

古诗词翻译

翻译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拼音

诗词拼音

sòng dù shào fǔ zhī rèn shǔ zhōu sòng dù shào fǔ zhī rèn shǔ chuān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héng què fǔ sān qín, fēng yān wàng wǔ jīn.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yǔ jūn lí bié yì, tóng shì huàn yóu rén.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hǎi nèi cún zhī jǐ,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wú wéi zài qí lù, ér nǚ gòng zhān jīn.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评析

《唐诗镜》

此是高调,读之不觉其高,以气厚故。

《唐诗意》

慰安其情,开广其急,可作正小雅。

《诗境浅说》

一气贯注,如娓娓清谈,极行云流水之妙。大凡作律诗,忌支节横断,唐人律诗,无不气脉流通。此诗尤显。作七律亦然。

《唐诗广选》

顾华玉曰:多少叹息,不见愁语。胡元瑞曰:唐初五言律唯王勃《送薛华》及此诗,终篇不着景物而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

《唐宋诗举要》

吴北江曰:壮阔精整(首二句下)。又曰:凭空挺起,是大家笔力(“海内”二句下)。姚曰:用陈思《赠白马王彪》诗意,实自浑转。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陈德公先生曰:通首质序,未免起率易之嫌。顾尔时开拓此境,声情婉上,正是绝尘处。陈伯玉之近调,高达夫之先驱也。五六直作腐语,气旺笔婉,不同学究。结强言耳,黯然之意,弥复神伤。

《唐诗近体》

前四句言宦游中作别,后四句翻出达见,语意迥不犹人,洒脱超诣,初唐风格。

《唐诗矩》

前后两截格。前二句实,后六句悉虚,恐笔力不到则易疏弱,此体固不足多尚。

《唐诗归》

此等作,取其气完而不碎,真律成之始也。其工拙自不必论,然诗文有创有修,不可靠定此一派,不复求变也。

《唐诗三百首》

陈婉俊补注云:赠别不作悲酸语,魄力自异。

《批点唐音》

读《送卢主簿》并《白下驿》及此诗,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郭云:苍然率然,多少感慨,说无为愁,我始欲愁。

《古唐诗合解》

此等诗气格浑成,不以景物取妍,具初唐之风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鉴赏

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2003-03-31 16:24:15)

袁行霈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

诗词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 ...

诗词赏析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

  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

诗词赏析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 ...

网络点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 ...

王勃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王勃,唐代,650-675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