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出自:[唐代]杜甫所作《秋兴八首▪夔府孤城落日斜》

拼音:tīng yuán shí xià sān shēng lèi ,fèng shǐ xū suí bā yuè chá 。

诗句: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繁体: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查。


《秋兴八首▪夔府孤城落日斜》原文

[唐代] 杜甫

夔府1孤城落日斜,每依南1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2,山楼粉堞3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秋兴八首▪夔府孤城落日斜》又作批注

1南:一作北

《秋兴八首▪夔府孤城落日斜》引用标注

1夔府[kuí fǔ]: 唐 置 夔州 ,州治在 奉节 ,为府署所在,

【引】故称。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二:“ 夔府 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明 何景明 《渡泸赋》:“襟 夔府 而控 荆门 ,峙 巫峡 而流 瞿塘 。”

2伏枕[fú zhěn]: (2).指卧病在床的人。

【引】 唐 杜甫 《秋兴八首》之一:“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3粉堞[fěn dié]: 用白垩涂刷的女墙。

【引】 唐 骆宾王 《晚泊江镇》诗:“夜乌喧粉堞,宿雁下芦洲。”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二:“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清 赵翼 《书绵州牧刘慕陔守城事》诗:“粉堞俄成赭,尽是贼血污。”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听】字的诗句

诗词飞花令:包含【查】字的诗句

《秋兴八首▪夔府孤城落日斜》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南:一作北

词典引注

1夔府[kuí fǔ]: 唐 置 夔州 ,州治在 奉节 ,为府署所在,

【引】故称。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二:“ 夔府 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明 何景明 《渡泸赋》:“襟 夔府 而控 荆门 ,峙 巫峡 而流 瞿塘 。”

2伏枕[fú zhěn]: (2).指卧病在床的人。

【引】 唐 杜甫 《秋兴八首》之一:“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3粉堞[fěn dié]: 用白垩涂刷的女墙。

【引】 唐 骆宾王 《晚泊江镇》诗:“夜乌喧粉堞,宿雁下芦洲。”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二:“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清 赵翼 《书绵州牧刘慕陔守城事》诗:“粉堞俄成赭,尽是贼血污。”

《秋兴八首▪夔府孤城落日斜》评析

《杜诗言志》

通首重“望京华”三字,盖“望京华”者乃少陵之至性所钟,生平命脉,皆在于此。

《昭昧詹言》

正言在夔府情事。结句乃叹岁月蹉跎,又值秋辰,作惊婉之情,以致哀思。乃倒煞题“秋”字,收拾本篇,即从次句“每”字生来。“每”者,二年在此,常此悲思,而今不觉忽又值秋辰,玩末章末句可见。《笺》乃妄解,引皎然盲说,以次句为“截断众流”。此诗词意景物,皆主夔府言,不主长安,何谓“截断众流”也?……七句无限之情不说,八句变律。先兴后秋。

《义门读书记》

后此皆“望京华”之事,三字所谓诗眼也。以“夔府”、“京华”蹉对……上承“日斜”,下起“月映”,忽晦忽明,曲折变化。

《钱注杜诗》

“每依南斗望京华”,皎然所谓“截断众流句”也。孤城砧断,日薄虞渊,万里孤臣,翘首京国,虽又八表昏黄,绝塞惨淡,唯此望阙寸心,与南斗共其色耳。此句为八首之纲骨。

《杜诗镜铨》

此八诗之骨(“每依北斗”句下)。对结无痕,(八首)篇篇映带秋意(“请看石上”二句下)。此首言才看落日,已复探更,正见流光迅速,总寓不归之感,故下章接言“日日”。

《唐诗评选》

斡旋善巧。尾联故用活句,以留不尽。

《唐诗别裁》

“望京华”,八首之旨,特于此章指出。

《唐诗品汇》

刘云:语苦(“听猿实下”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刘辰翁曰:“画省香炉”虽点缀意,然亦朴。吴山民曰:三、四根“京华”句说来。周珽曰:精笃快思,异情自溢。

《杜臆》

“望京华”正故园所在也。望而不得,奚能不悲?……公虽不奉使,然朝廷授以省郎……公不赴任,实以病故,是“画省香炉”,因“伏枕”而“违”也。

《读杜心解》

二章,乃是八首提掇处。提“望京华”本旨,以申明“他日泪”之所由,正所谓“故园心”也。……首句,点明“夔府”。次句,所谓点眼也。三、四,申上“望京华”,起下“违伏枕”。……五、六长去“京华”,远羁“夔府”也。……“藤萝月”应“落日”。“芦荻花”含“秋”字。此章大意,言留南望北,身远无依,当此高秋,讵堪回首!正为前后筋脉。旧谓夔州暮景,是隔壁话。

《围炉诗话》

子美在夔,非是一日,次篇乃薄暮作诗之情景……“依南斗”而“望京华”者,身虽弃逐凄凉。而未尝一念忘国家之治乱。……猿声下泪,昔于书卷见之,今处此境,诚有然者,故曰“实下”;浮查犹上天,已不得还京,故曰“虚随”、……日斜吟诗,诗成而月已在“藤萝”、“芦荻”,只以境结,而情在其中。

《七修类稿》

通篇悲惋,实、虚、违、隐,又是篇中之目。

《近体秋阳》

《秋兴》诗虽以雄瞻擅名千古,实乃唯此作与“玉露”、“昆明”二篇为胜。然“玉露”篇独“丛菊”一联叫绝,“昆明”篇结语不出,虽强为之解者,累墨连楮,而总无裨于实理;又不如此篇深细见情,惋折可爱也。

《杜诗解》

三,应云“听猿三声实下泪”,今云然者,句法倒装,与第七首三、四一样奇妙,……“请看”二字妙,意不在月也。“已”字妙,月上山头,已穿过藤萝,照此洲前久矣,我适才得见也。先生唯有望京华过日子,见此月色,方知又是一日了也。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陈德公曰:虚实作句眼、字法,杜陵每用之,盖亦无端,此更有力。五、六“违”既自言,“隐”亦在己。二句琢叠,弥费安吟,遂成沈郁。结语回映日斜。“八月”二句绪道所迟暮之感,意流语对,乃见萧疏。评:此首以“夔府”二字为纽,以下俱属夔府情景。

作者简介

杜甫,唐代,712年2月12日-770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标签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