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宋代] 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1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2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3,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4?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鉴赏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标注

词典引注

1匀注[yún zhù]: 均匀地点染;

【引】化妆。 宋徽宗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 宋 王易简 《水龙吟·白莲》词:“ 西子 残妆, 环儿 初起,未须匀注。”

2蕊珠宫[ruǐ zhū gōng]: 亦省称“ 蕊宫 ”。 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

【引】 唐 顾云 《华清词》:“相公清斋朝 蕊宫 ,太上符箓龙蛇踪。” 宋 邵雍 《二色桃》:“疑是 蕊宫 双姊妹,一时俱肯嫁春风。” 宋徽宗 《燕山亭·见杏花作》词:“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 蕊珠宫 女。”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宅结亲》:“人间丞相府,天上 蕊珠宫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家住 蕊珠宫 ,恨无端业海风,把人轻向烟花送。”

3万水千山[wàn shuǐ qiān shān]: 形容路途遥远险阻。

【引】 宋徽宗 《燕山亭·见杏花作》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贯休》:“﹝ 贯休 ﹞至 蜀 ,以诗投 孟知祥 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特特来’。” 清 李渔 《怜香伴·惊遇》:“远隔着万水千山,跋涉前来。” 毛泽东 《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思量[sī liang]: (3).想念;

【引】相思。《敦煌曲子词·风归云遍·征夫数载》:“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 宋徽宗 《燕山亭》词:“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覆国后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五国城时途中,途中见杏花而托物兴感而作,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惨写照。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翻译

AI智能翻译

剪裁好白色的丝绸,轻轻叠成数层,又将淡淡的胭脂均匀的涂抹。
时髦的漂亮衣服,艳丽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简直羞杀了天上的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经历了多少、无情的风雨。
愁苦。
闲院落凄凉,还要经受几番春暮。
(闲院做一次:问院)
寄托离恨重重,的双燕,哪里懂得人间的苦痛。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阻隔,哪里知道故园今在何处。
怎不思量,任梦里、有时曾离去。
没有根据,就连梦也难做成,因我痛苦的彻夜难眠。

古诗词翻译

翻译
剪裁好白色的丝绸,轻轻叠成数层,又将淡淡的胭脂均匀的涂抹,时髦的漂亮衣服,艳丽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简直羞杀了天上的蕊珠宫的仙女。红颜易凋零,更何况,经历了多少无情的风雨 ,面对愁苦的情景,扣问凄凉的院落,还要经受几番春暮。
谁帮我寄去重重的离愁,这双飞的燕子哪里懂得人间的苦痛。天遥地远,万水千山阻隔,哪里知道故园今在何处?只有在梦中有时曾去。就连梦也难做成,因我痛苦的彻夜难眠。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1.宴山亭:词牌名。一作《燕山亭》。与《山亭宴》无涉。以宋徽宋赵佶词为准。双片九十九字。上片十一句五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上片第八句为上三下四句式。第九句二字,多为感叹词语,第十句首字领格,引领两个四言句。下片第二句首字领格。下片第八句为上三下四句式。下片第九句多为感叹词语。第十句为上三下四句式。此调有宋徽宋、毛圱、王之道、张雨诸词可校。
2.冰绡:洁白的丝绸,比喻花瓣。
3.胭脂:原文“燕脂”,通假字。
4.靓(jìng)装:美丽的妆饰。
5.蕊珠宫女:指仙女。蕊珠,道家指天上仙宫。
6.凭寄:凭谁寄,托谁寄。
7.者:同“这”。
8.无据:不知何故。
9.和:连。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拼音

诗词拼音

yān shān tíng běi xíng jiàn xìng huā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cái jiǎn bīng xiāo, qīng dié shù zhòng, dàn zhe yān zhī yún zhù.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xīn yàng jìng zhuāng, yàn yì xiāng róng, xiū shā ruǐ zhū gōng nǚ.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yì dé diāo líng, gèng duō shǎo wú qíng fēng yǔ.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chóu kǔ.
愁苦。
xián yuàn luò qī liáng, jǐ fān chūn mù.
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xián yuàn yī zuò: wèn yuàn
(闲院 一作:问院)
píng jì lí hèn chóng chóng, zhě shuāng yàn, hé zēng huì rén yán yǔ.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tiān yáo dì yuǎn, wàn shuǐ qiān shān, zhī tā gù gōng hé chǔ.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zěn bù sī liang, chú mèng lǐ yǒu shí céng qù.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wú jù, hé mèng yě xīn lái bù zuò.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鉴赏

佚名

①冰绡:洁白的绸。

②蕊珠宫女:指仙女。

③凭寄:凭谁寄,托谁寄。

④无据:不可靠。

⑤和:连。

【评解】

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下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词中以花喻人,抒写真情实感。

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为赵佶被俘北行见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实写杏花。 ...

佚名

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 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时在途中所写,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惨写照。全词通过写杏花的凋零,借以哀伤自己悲苦无告、横遭摧残的命运。

词之上片先以细腻的笔触工笔、描绘杏花,外形而及神态,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杏花图。近写、细写杏花,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具体形容。杏花的瓣儿好似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朵朵花儿都是那样精美绝伦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新样”三句,先以杏花比拟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颜光艳照人,散发出阵阵暖香,胜过天上蕊珠宫里的仙女 。“羞杀”两字,是说连天上仙女看见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进一步衬托出杏花的形态、色泽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现了杏花盛放时的动人景象。

以下笔锋突转,描写杏花遭到风雨摧残后的黯淡场景。春日绚丽非常,正如柳永《木兰花慢》中所云:“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但为时不久就逐渐凋谢,又经受不住料峭春寒和无情风雨的摧残,终于花落枝空;更可叹的是暮春之时,庭院无人,美景已随春光逝去,显得那样凄凉冷寂。这里不仅是在怜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怜 。试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为阶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笔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烂漫和易得 ...

英语翻译

Petal on petal of well-cut fine silk ice-white,
evenly touched with rouge light,
Your fashion new and overflowing charm make shy all fragrant palace maids on high.
How easy 'tis for you to fade!
You cannot beat the cruel wind and shower's raid.
I'm sad to ask the courtyard sad and drear
how many waning springs have haunted here?

My heart is overladen with deep grief.
How could a pair of swallows give relief?
Could they know what I say?
'Neath boundless sky my ancient palace's far away.
Between us countless ...

诗词解评

  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下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词中以花喻人,抒写真情实感。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为赵佶被俘北行见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实写杏花。前三句,写花片重叠,红白相间。后三句,写花容艳丽,花气浓郁。“羞杀”一句,总束杏花之美。“易得”以下,转变徵之音,怜花怜己,语带双关。花易凋零一层、风雨摧残一层、院落无人一层,愈转愈深,愈深愈痛。换头,因见双燕穿花,又兴孤栖膻幕之感。燕不会人言语一层、望不见故宫一层、梦里思量一层、和梦不做一层,且问且叹,如泣如诉。总是以心中有万分委曲,故有此无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绵邈,促节繁音,回肠荡气。况蕙风云:“真”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工书善画,知乐能词,为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才子,但在政治上,他是个昏庸的亡国之君,父子双双为敌国所俘,蒙受奇耻大辱。这首词与李煜的《虞美人》一样同属亡国之音,本词是徽宗皇帝被虏北行见杏花有感之作。在被掳北行途中,宋徽宗忽见杏花盛开如火,不禁万感交集,写下这首如泣如诉之词。上片明写杏花,借杏花的娇艳及被风雨摧残的衰败景象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寄托着对帝王生活的痛苦 ...

诗词赏析

  词通过写杏花的凋零,借以哀伤自己悲苦无告、横遭摧残的命运。词之上片先以细腻的笔触工笔、描绘杏花,外形而及神态,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杏花图。近写、细写杏花,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具体形容。杏花的瓣儿好似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朵朵花儿都是那样精美绝伦地呈现人们眼前。“新样”三句,先以杏花比拟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颜光艳照人,散发出阵阵暖香,胜过天上蕊珠宫里的仙女。“羞杀”两字,是说连天上仙女看见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进一步衬托出杏花的形态、色泽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现了杏花盛放时的动人景象。

  以下笔锋突转,描写杏花遭到风雨摧残后的黯淡场景。春日绚丽非常,正如柳永《木兰花慢》中所云:“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但为时不久就逐渐凋谢,又经受不住料峭春寒和无情风雨的摧残,终于花落枝空;更可叹的是暮春之时,庭院无人,美景已随春光逝去,显得那样凄凉冷寂。这里不仅是怜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怜。试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为阶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笔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烂漫和易得凋 ...

宋徽宗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宋徽宗,宋代,1082-1135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