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

[唐代] 杜牧

韵脚:"真"韵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1

唯有凉州2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河湟》标注

词典引注

1汉臣[hàn chén]: 汉 朝的臣子。亦指古代汉族政权的臣子。

【引】《史记·留侯世家》:“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 汉 臣。”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诗:“伏柱闻 周 史,乘槎有 汉 臣。” 唐 杜牧 《河湟》诗:“牧羊驱马虽戍服,白发丹心尽 汉 臣。”

2凉州[liáng zhōu]: (1).乐府《近代曲》名,属宫调曲。原是 凉州 一带的地方歌曲, 唐 开元 中由 西凉府 都督 郭知运 进。

【引】 唐 王昌龄 《殿前曲》之二:“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 唐 杜牧 《河湟》诗:“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閒人。”《新唐书·礼乐志十二》:“而 天宝 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河湟》背景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驻守在河西、陇右的军队东调平叛,吐蕃乘机进占了《河湟》杜牧 古诗地区,对唐朝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杜牧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热切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侵侮,因此对收复失地极为关心,先后写了好几首诗,《《河湟》杜牧 古诗》便是其中的一首。

《河湟》翻译

AI智能翻译

元载你曾借筷子,宪宗皇帝也留意。
旋见衣冠到东市,忽然丢了弓剑不向西巡视。
牧羊驱马虽然戎服,白头发丹忠心尽汉臣。
只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的人。

古诗词翻译

翻译
元载相公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杜牧 古诗,宪宗皇帝对此事关心也格外留神。
不久却见大臣身穿朝服就刑东市,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
《河湟》杜牧 古诗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
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

《河湟》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河湟》杜牧 古诗:指今青海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河和湟水流域,唐时是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湟水是黄河上游支流,源出青海东部,流经西宁,至甘肃兰州市西汇入黄河。《唐书·吐蕃传》记载:“世举谓西戎地曰《河湟》杜牧 古诗。”
⑵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为宰相,曾任西州刺史。大历八年(773年)曾上书代宗,对西北边防提出一些建议。借箸:为君王筹划国事。《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
⑶留神:指关注《河湟》杜牧 古诗地区局势。
⑷“旋见”句:指大历十二年(777年)元载因事下狱,代宗下诏令其自杀。东市:代指朝廷处决罪犯之地。《汉书·晁错传》记载,晁错在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对削藩定边指出不少建议,但景帝听信谗言,仓促下令杀了他。行刑时“错衣朝衣,斩东市。”
⑸遗弓剑:指唐宪宗死,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剑。不西巡:是指唐宪宗没有来得及实现收复西北疆土的愿望。《水经注·河水》:“阳周县桥山上有黄帝冢。帝崩,唯弓剑存焉。”《唐会要》记载:“宪宗于元和十五年正月驾崩,年四十三。”
⑹“牧羊”两句:《汉书·苏武传》记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以及“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里是借苏武来比喻《河湟》杜牧 古诗百姓身陷异族而忠心不移。
⑺凉州:原本是唐王朝西北属地,安史之乱中,吐蕃乘乱夺取。李唐王室出自陇西,所以偏好西北音乐。唐玄宗时凉州曾有《凉州新曲》献于朝廷。
⑻闲人:闲散之人。

《河湟》拼音

诗词拼音

hé huáng
河湟

yuán zài xiàng gōng céng jiè zhù, xiàn zōng huáng dì yì liú shén.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xuán jiàn yì guān jiù dōng shì, hū yí gōng jiàn bù xī xún.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mù yáng qū mǎ suī róng fú, bái fà dān xīn jǐn hàn chén.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wéi yǒu liáng zhōu gē wǔ qǔ, liú chuán tiān xià lè xián rén.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河湟》评析

《藏海诗话》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此联甚陋,唐人多如此……子苍云:小杜《河湟》一篇第二联“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极佳,为“借箸”一联累耳。

《升庵诗话》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观此则载曾谋复河湟,史亦不言其事。

《河湟》鉴赏

唐诗鉴赏辞典

安史之乱爆发后,驻守在河西、陇右的军队东调平叛,吐蕃乘机进占了河湟地区,对唐朝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杜牧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热切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侵侮,因此对收复失地极为关心,先后写了好几首诗,《河湟》便是其中的一首。

河湟本指湟水与黄河合流处的一片地方,这里用以指吐蕃统治者自唐肃宗以来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诗以“河湟”为题,十分醒目,寓主旨于其中,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

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说:宰相元载对西北边事多所策划,却不为代宗所用,反遭不测;宪宗也曾锐意收复河陇,却不及西征,赍志以殁。这里一连使用了三个典故。“借箸”,用张良的故事。不仅以之代“筹划”一词,而且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之意,从而表明作者对他的推重。“衣冠就东市”,是用晁错的故事。意在说明元载的主张和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暗示元载留心边事,有经略之策。杜牧比之晁错,足见对他的推重和惋惜。“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并暗切宪宗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作者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婉的说法,流露出对其猝然而逝的叹惋。以上全用叙述,不着议论,但作者对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却溢于言表。 ...

诗词赏析

  此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一连使用了三个典故。“借箸”,用张良的故事。不仅用来代“筹划”一词,而且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从而表明诗人对他的推重。“衣冠就东市”,是用晁错的故事。意在说明元载的主张和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暗示元载留心边事,有经营的策略。杜牧用晁错来作比较,表现出对晁错的推重和惋惜。“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并暗指宪宗喜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诗人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婉的说法,流露出对他猝然逝世的叹惋。以上全用叙述,不着议论,但诗人对《河湟》杜牧 古诗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却溢于言表。

  后四句用强烈的对照描写,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河湟》杜牧 古诗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十分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至于统治者,诗人不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先从《河湟》杜牧 古诗传入京城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

杜牧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803-852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