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入平羌江水流


出自:[唐代]李白所作《峨眉山月歌》

拼音:yǐng rù píng qiāng jiāng shuǐ liú 。

诗句:影入平羌江水流。

繁体:影入平羌江水流。

上一句:峨眉山月半轮秋,

下一句: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原文

[唐代]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词飞花令

《峨眉山月歌》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724年秋; 创作地点: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峨眉山;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峨眉山月歌》评析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思入清空,响流虚远,灵机逸韵,相凑而来。每一歌之,令人忘睡。金献之云:王右丞《早朝》诗五用衣服字,李供奉《峨眉山月歌》五用地名字,古今脍炙。然右丞用之八句中,终觉重复!供奉只用四句,而天巧浑成,毫无痕迹,故是千秋绝调。

《唐宋诗醇》

但觉其工,然妙处不传,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王元美曰:“此是太白佳境,益见此老炉锤之妙。”此诗定从随手写出,一经炉锤,定逊此神妙自然。

《艺圃撷馀》

谈艺者有谓七律一句中不可入两故事,一篇中不可重犯故事,此病犯者固多、拈出亦见精严。吾以为皆非妙悟也。作诗到精神传处,随分自佳,下得不觉痕迹,纵使一句两入,两句重犯,亦自无伤。如太白《峨眉山月歌》,四句入地名者五,然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

《唐诗笺注》

“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

《艺苑卮言》

此是太白佳境,然二十八字中,有峨嵋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唐风定》

此种神化处,所谓太白不知其所以然。

《唐诗摘钞》

语含比兴。“君”字指月而言,喻谗邪之蔽明也。七律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之句,参看便明。

《唐诗解》

“君”者,指月而言。清溪、三峡之见,天狭如线,即半轮亦不复可睹矣。

《诗法易简录》

此就月写出蜀中山峡之险峻也。在峨眉山下,犹见半轮月色,照入江中。自清溪入三峡,山势愈高,江水愈狭,两岸皆峭壁层峦,插天万仞,仰眺碧落,仅馀一线,并此半轮之月亦不可见,此所以不能不思也。“君”字,指月也。

《唐诗广选》

如此等神韵,岂他人所能效颦(首二句下)?

《批点唐诗正声》

且不问太白如何,只此诗谁复能知?

《唐诗品汇》

刘须溪云:含情凄婉,有《竹枝》缥渺之音。

《李太白全集》

王琦注:蜂腰鹤膝,双声叠韵,沈休文三尺法也。古今犯者不少,宁尽汰之耶?

《瓯北诗话》

李太白“峨眉山月半轮秋”云云,四句中用五地名,毫不见堆垛之迹,此则浩气喷薄,如神龙行空,不可捉摸,非后人所能模仿也。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701年1月16日-762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