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


出自:[唐代]杜甫所作《又呈吴郎》

拼音:jí fáng yuǎn kè suī duō shì ,shǐ chā shū lí què shèn zhēn 。

诗句: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

繁体:即防遠客雖多事,使插疏籬卻甚真。

翻译: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


《又呈吴郎》原文

[唐代] 杜甫

堂前1扑枣2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祗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1远客虽多事,使2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徵求3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又呈吴郎》又作批注

1防:一作知

2使:一作便

《又呈吴郎》引用标注

1堂前[táng qián]: (1).正房前面。

【引】 汉 无名氏 《艳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唐 杜甫 《又呈吴郎》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2扑枣[pū zǎo]: 击落枣子。

【引】 唐 杜甫 《又呈吴郎》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后以指对邻居宽容之典。 清 吴伟业 《松鼠》诗:“扑枣听邻家,搔瓜任边邑。”

3徵求[]: 1.征收;

【引】求索。《谷梁传·桓公十五年》:“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徵求。” 唐 杜甫 《又呈吴郎》诗:“已诉徵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宋 秦观 《进策·论议上》:“故 杨炎 变之以为两税之法,已而盗起兵兴,征求无节,法又大弊。”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韵》:“徵求皮肉尽,枯骨待削剥。”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入相奇缘》:“性贪黩无厌,徵求财货,皇皇如不及。”

诗词飞花令

《又呈吴郎》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防:一作知

2使:一作便

词典引注

1堂前[táng qián]: (1).正房前面。

【引】 汉 无名氏 《艳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唐 杜甫 《又呈吴郎》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2扑枣[pū zǎo]: 击落枣子。

【引】 唐 杜甫 《又呈吴郎》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后以指对邻居宽容之典。 清 吴伟业 《松鼠》诗:“扑枣听邻家,搔瓜任边邑。”

3徵求[]: 1.征收;

【引】求索。《谷梁传·桓公十五年》:“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徵求。” 唐 杜甫 《又呈吴郎》诗:“已诉徵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宋 秦观 《进策·论议上》:“故 杨炎 变之以为两税之法,已而盗起兵兴,征求无节,法又大弊。”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韵》:“徵求皮肉尽,枯骨待削剥。”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入相奇缘》:“性贪黩无厌,徵求财货,皇皇如不及。”

《又呈吴郎》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767年; 创作地点:重庆市奉节县东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他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杜甫 古诗》。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份不大相称的敬词,这是让吴郎易于接受。

《又呈吴郎》评析

《杜诗详注》

此章告以恤邻之道也。……“无食无儿一妇人”句,中含四层哀矜意:通章皆包摄于此。此诗是直写性情,唐人无此格调。然语淡而意厚,蔼然仁者痌瘝一体之心,真得《三百篇》神理者。卢世㴶曰: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如此章,极煦育邻妇,又出脱邻妇;欲开示吴郎,又回护吴郎。八句中,百种千层,莫非仁音,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叫化腔,亦创格,不害为切至,然卑之甚。纯用议论,亦是新体。

《读杜心解》

若只观字句,如嚼蜡耳。须味于无味之表。

《汇编唐诗十集》

通涉议论,是律中最下乘。

《四溟诗话》

太白不成语者少,老杜不成语者多,如“无食无儿”、“举家闻”、“若咳”之类。凡看二公诗,不必病其累句,不必曲为之护,正使瑕瑜不掩,亦是大家。

《唐诗归》

钟云:许妇人扑枣,已是细故,况吴郎之枣乎?当看其作诗又呈吴郎,是何念头?钟云:“无食无儿”四字不合说不苦,近人以此为不成语,何故(“无食无儿”句下)?钟云:于困贱人非惟体悉,又生出一段爱敬,彼呼就者何人?又云:菩萨心肠,经济人话头(“不为穷困”二句下)。

《诗薮》

杜七言律,通体太拙者,“闻道云安曲米春”之类;太粗者,“堂前扑枣任西邻”之类……杜则可,学杜则不可。

《杜诗镜铨》

此与《题桃树》作,皆未可以寻常格律求之。体贴深至(“不为困穷”句下)。

《五色批本杜工部集》

邵长衡云:此诗说有佳者,吾所不解。王慎中云:不成诗。

《杜诗集评》

李因笃云:盛唐唯公有此等诗,未见超脱。吴农祥云:虽非公佳处,亦可见公爱物济世之心。

《杜臆》

此亦一简,本不成诗。然直写情事,曲折明了,亦成诗家一体。大家无所不有,亦无所不可也。

作者简介

杜甫,唐代,712年2月12日-770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