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去年战桑乾源

[唐代] 李白

创作时间:749年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1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2田。

秦家筑城避1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

烽火然不息,征战2无已时。

野战3格斗4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3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5,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战城南▪去年战桑乾源》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避:一作备

2征战:一作长征

3上挂枯树枝:一作衔飞上枯枝

词典引注

1条支[tiáo zhī]: (2). 唐 代西域地名。在今 苏联 吉尔吉斯 和 哈萨克 一带。 唐 设 条枝 都督府。

【引】 唐 李白 《战城南》诗:“洗兵 条支 海上波,放马 天山 雪中草。”《旧唐书·地理志三》:“ 条枝都督府 于 诃达罗支国 所治 伏宝瑟颠城 置,以其王领之。仍于其部分置八州。”

2黄沙[huáng shā]: (3).指人死后的葬地。

【引】 唐 李白 《战城南》诗:“ 匈奴 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只因颇识琴书味,风流不久归黄沙。” 清 洪升 《长生殿·埋玉》:“若是再禁加,拼代你殒黄沙。”

3野战[yě zhàn]: (1).交战于旷野。

【引】《管子·重令》:“内守不能完,外攻不能服,野战不能制敌,侵伐不能威四邻,而求国之重,不可得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凡此诸君,非能攻城野战,折冲拓境,悬旌效节,祈连方,转元功,骋锐绝域也。” 唐 李白 《战城南》诗:“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二章:“现在你们的工事,已经不是一般的野战工事,而是一种新型工事的雏形。”

4格斗[gé dòu]: 搏斗。

【引】《汉书·戾太子传》:“吏围捕太子……主人公遂格斗死。” 唐 李白 《战城南》诗:“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送饯》:“残兵格斗筋力疲,沿出烽火军声沸。”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在黑暗中,显出了战场,一片格斗厮杀的景象。”

5凶器[xiōng qì]: (2).兵器。古人认为应该慎用。

【引】《国语·越语下》:“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后汉书·杜诗传》:“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唐 李白 《战城南》诗:“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宋 梅尧臣 《黄敏复尉新城》诗:“堂上千金子,捕以操凶器。”

《战城南▪去年战桑乾源》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749年;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此诗当作于唐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根据新旧唐书记载,天宝年间,唐玄宗轻动干戈,逞威边远,而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宗宗严酷的事实,汇聚到诗人胸中,同他忧国悯民的情怀产生激烈的矛盾。他沉思,悲愤,内心的呼喊倾泻而出,铸成这一名篇。

《战城南▪去年战桑乾源》翻译

AI智能翻译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
万长征战,三军将士皆已耗尽了青春年华、衰老无比。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今不知有多少人战死荒漠之中,结果只是白骨黄沙。
秦家筑城躲避胡人的地方,汉时仍然烽火高举。
烽火燃不息,那么战争也就没有结束的时候。
野战格斗而死,战败的马匹在战场上悲鸣。
老鹰啄人肠,肠子都挂上枯树枝头。
士卒涂草丛,将军到头来也一无所获。
才知道战争是凶器,有德的君主只有在不得已时才用到它。

古诗词翻译

翻译
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
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
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
要知道匈奴是以杀戮为职业的,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在他们领域中的旷野里,自古以来就只能见到白骨和黄沙。
秦朝的筑城备胡之处,汉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烧。
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
战土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
乌鸦叼着死人的肠子,飞到枯树枝上啄食。
士卒的鲜血涂红了野草,将军们在战争中也是空无所获。
要知道兵者是凶器啊,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它的。

《战城南▪去年战桑乾源》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战城南》李白 古诗:乐府古题。《乐府诗集》中列入《鼓吹曲辞》中,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⑵桑干源:即桑干河,为今永定河之上游。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源出山西管滓山。唐时此地常与奚、契丹发生战事。
⑶葱河道:葱河即葱岭河。今有南北两河。南名叶尔羌河,北名喀什噶尔河。俱在新疆西南部。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为塔里木河支流。
⑷洗兵:指战斗结束后,洗兵器。条支:汉西域古国名。在今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之间。此泛指西域。
⑸天山:一名白山。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在今新疆境内北部。
⑹”匈奴“句:此句谓匈奴以杀掠为其职业。
⑺秦家筑城:指秦始皇筑长城以防匈奴。避:一作“备”。
⑻汉家烽火:《后汉书·光武帝纪》:“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李贤注:“边方告警,作高土台,台上作桔槔,桔槔头上有笼。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以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
⑼上挂枯树枝:一作“衔飞上枯枝”。
⑽空尔为:即一无所获。

《战城南▪去年战桑乾源》拼音

诗词拼音

zhàn chéng nán
战城南

qù nián zhàn, sāng gān yuán, jīn nián zhàn, cōng hé dào.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xǐ bīng tiáo zhī hǎi shàng bō, fàng mǎ tiān shān xuě zhōng cǎo.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wàn lǐ cháng zhēng zhàn, sān jūn jǐn shuāi lǎo.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xiōng nú yǐ shā lù wèi gēng zuò, gǔ lái wéi jiàn bái gǔ huáng shā tián.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qín jiā zhù chéng bì hú chù, hàn jiā hái yǒu fēng huǒ rán.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fēng huǒ rán bù xī, zhēng zhàn wú yǐ shí.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yě zhàn gé dòu sǐ, bài mǎ hào míng xiàng tiān bēi.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wū yuān zhuó rén cháng, xián fēi shàng guà kū shù zhī.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shì zú tú cǎo mǎng, jiāng jūn kōng ěr wèi.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nǎi zhī bīng zhě shì xiōng qì, shèng rén bù dé yǐ ér yòng zhī.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战城南▪去年战桑乾源》评析

《昭昧詹言》

结二语虚议作收,陈琳、鲍照不逮其恣。

《诗比兴笺》

陈古刺今,此乐府之至显者。

《竹林答问》

诗至八言,冗长啴缓,不可以成句矣,又最忌折腰。东方朔八言诗不传,古人无继之者。即古诗中八字句法亦不多见,不比九字、十字奇数之句,犹可见长也。有唐一代,惟太白仙才,有此力量。如《战城南》“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北风行》“日月照之何不及此”,《久别离》“为我吹行云使西来”,《公无渡河》“有长鲸白齿若雪山”等句,惟其逸气足以举之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写到淋漓痛快处,觉笔化为戟,血化为碧,巾帼化为须眉。又曰:作乐府等篇,非有坠铁深刻之候,则琅玕之出不奇;非有凿道蜀山之力,则钩栈之设不险;非有落羽层云之巧,则风雨之观不大。青莲《远别离》、《蜀道难》诸(诗)脍炙人口外,如《战城南》苍而浑,《胡无人》奇而壮,……俱多开天落地语,可谓极力于汉者,六朝安望其津畦!

《唐诗别裁》

奇句(“匈奴”二句下)。端庄语以摇曳出之(“乃知”二句下)。末句用《老子》:

《唐宋诗醇》

古词云:“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又云:“愿为忠臣安可得!”白诗亦本其意,而语尤惨痛,意更切至,所以刺黩武而戒穷兵者深矣。

《李太白诗集》

严羽评:此篇乏雄深之力,成语有入诗似诗者,生割不化,典亦成俚。虽豪情不拘,而率笔未善。

《战城南▪去年战桑乾源》鉴赏

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萧士赟说:“开元、天宝中,上好边功,征伐无时,此诗盖以讽也。”所评颇中肯綮。

天宝年间,唐玄宗轻动干戈,逞威边远,而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宗宗严酷的事实,汇聚到诗人胸中,同他忧国悯民的情怀产生激烈的矛盾。他沉思,悲愤,内心的呼喊倾泻而出,铸成这一名篇。

整首诗大体可分为三段和一个结语。

第一段共八句,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前四句写征伐的频繁。以两组对称的句式出现,不仅音韵铿锵,而且诗句复沓的重叠和鲜明的对举,给人以东征西讨、转旆不息的强烈印象,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洗兵”二句写征行的广远。左思《魏都赋》描写曹操讨灭群雄、威震寰宇的气势时说:“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此二句用其意。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秽;放马,牧放战马,在条支海上洗兵,天山草中牧马,其征行之广远自见。由战伐频繁进至征行广远,境界扩大了,内容更深厚了,是善于铺排点染的笔墨。“万里”二句是本段的结语。“万里长征战”,是征伐频繁和广远的总括,“三军尽衰老”是长年远征的必然结果,广大士兵在无谓的战争中耗尽了青春的年华和壮盛的精力。有了前面的描写,这一声慨叹水到渠成,自然坚实,没有一点矫情的喧呶叫嚣之感。 ...

诗词赏析

  这首诗用的是汉代乐府诗的题目,有意学习乐府诗的传统,但比汉代那首《《战城南》李白 古诗》写得更形象,更深刻。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桑干”、“葱河”、“条支”、“天山”都是边疆地名。整首诗大体可分为三段和一个结语。

  第一段共八句,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前四句写征伐的频繁。以两组对称的句式出现,不仅音韵铿锵,而且诗句复沓的重叠和鲜明的对举,给人以东征西讨、转旆不息的强烈印象,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洗兵”二句写征行的广远。左思《魏都赋》描写曹操讨灭群雄、威震寰宇的气势时说:“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此二句用其意。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秽;放马,牧放战马,在条支海上洗兵,天山草中牧马,其征行之广远自见。由战伐频繁进至征行广远,境界扩大了,内容更深厚了,是善于铺排点染的笔墨。“万里”二句是此段的结语。“万里长征战”,是征伐频繁和广远的总括,“三军尽衰老”是长年远征的必然结果,广大士兵在无谓的战争中耗尽了青春的年华和壮盛的精力。有了前面的描写,这一声慨叹水到渠成,自然坚实,没有一点矫情的喧呶叫嚣之感。 ...

李白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701年1月16日-762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