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王昌龄隐居

[唐代] 常建

韵脚:"文"韵


清溪深不测1,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宿王昌龄隐居》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测:一作极

《宿王昌龄隐居》背景

创作背景

  常建和王昌龄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沦于一尉”,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即西山。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却并未退隐。此诗即作于常建辞官归隐途经王昌龄入仕前的居所,即今安徽省含山县石门山时。常建夜宿故人旧时隐居之处,触景生情,遂作此篇。

《宿王昌龄隐居》翻译

AI智能翻译

清溪之水深不可测,隐藏的地方只有我说。
松际露微月,洒下清辉似为郎君。
茅草亭在花影,芍药园圃滋生苔纹。
我也感谢时,离开,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古诗词翻译

翻译
清溪之水深不可测,隐居之处只有孤云。
松林中间明月微露,洒下清辉似为郎君。
茅亭花影睡意正浓,芍药园圃滋生苔纹。
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宿王昌龄隐居》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测:一作“极”。
⑵隐处:隐居的地方。唯:只有。
⑶犹:还,仍然。
⑷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⑸药院:种芍药的庭院。滋:生长着。
⑹余:我。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⑺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群:与……为伍。

《宿王昌龄隐居》拼音

诗词拼音

sù wáng chāng líng yǐn jū
宿王昌龄隐居

qīng xī shēn bù cè, yǐn chǔ wéi gū yún.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sōng jì lù wēi yuè, qīng guāng yóu wèi jūn.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máo tíng sù huā yǐng, yào yuàn zī tái wén.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yú yì xiè shí qù, xī shān luán hè qún.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宿王昌龄隐居》评析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征君诗神气清朗,如此篇与《题破山寺》意趣俱到,可谓吃着丹头。地水火风皆可助我变化者,是天然学问人,刘辰翁曰:清远沉冥,不类色相,景同意别。

《唐诗归折衷》

唐云:字字超凡。

《唐诗别裁》

清澈之笔,中有灵悟。

《唐诗成法》

王之清才,死后松月犹若绻恋,生时不见用,此所以感而欲隐也。读此方知李颀“物在人亡”一首俗浅。

《唐诗归》

钟云:幽严(“隐处”句下)。谭云:是昌龄一幅小像。钟云:“为”字说林月灵妙(“松际”一联下)。

《宿王昌龄隐居》鉴赏

唐诗鉴赏辞典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常建和王昌龄是开元十五年(727)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沦于一尉”,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即西山。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却并未退隐。题曰“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

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本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齐梁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清人徐增说:“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样理解,也具情趣。 ...

诗词赏析

  常建这首《《宿王昌龄隐居》常建 古诗》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下面是原北京大学教授倪其心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此诗题曰“《宿王昌龄隐居》常建 古诗”,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此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齐梁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清人徐增说:“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样理解,也具情趣。 ...

常建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常建,唐代,-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