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宋代] 苏轼

创作时间:1076年8月15日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超然台


明月几时有,把酒1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2,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3,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4,低绮户5,照无眠。

不应6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7,月有阴晴圆缺8,此事古难全。

但愿9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0

  • 标注
  • 翻译
  • 拼音
  • 鉴赏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标注

词典引注

1把酒[bǎ jiǔ]: (1).手执酒杯。

【引】谓饮酒。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儒林外史》第十回:“今日喜遇着二位世兄,正好把酒话旧。”

2宫阙[gōng què]: 古时帝王所居宫门前有双阙,故称宫殿为宫阙。

【引】《史记·高祖本纪》:“ 萧丞相 营作 未央宫 ,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 高祖 还,见宫阙甚壮。”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趋事辞宫阙,载笔陪旌棨。”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绛续筹传露正垂,岧峣宫阙壮朝仪。” 康有为 《泛舟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诗:“万里烟波回紫潮,五云宫阙耸丹霄。”

3琼楼玉宇[qióng lóu yù yǔ]: (1).指神话中月宫里的亭台楼阁。

【引】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清 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平山堂 ﹞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

4朱阁[zhū gé]: (1).红色的楼阁。

【引】 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玄云拖朱阁,振风薄绮疏。” 唐 许浑 《宴饯李员外》诗:“云叶渐低朱阁掩,浪花初起画樯回。” 宋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清 孙枝蔚 《对酒》诗:“香气来朱阁,风光在画船。”

5绮户[qǐ hù]: 彩绘雕花的门户。

【引】 唐 元稹 《生春》诗之十七:“何处生春早,春生绮户中。”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词:“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元 张宪 《白苧舞词》:“璚窗绮户锁风色,桃树日长蝴蝶飞。”

6不应[bù yīng]: (1).不应该。

【引】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鸱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7悲欢离合[bēi huān lí hé]: 指人世间悲与欢、聚与散的遭遇。

【引】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今日说一桩异闻,单为财色二字弄出天大的祸来。后来悲欢离合,做了锦片一场佳话。” 孙犁 《秀露集·〈善暗室纪年〉序》:“其中,有个人的兴起振奋,也有自己的悲欢离合。”

8圆缺[yuán quē]: 指月亮的盈亏。

【引】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十:“华月屡圆缺,君还浩无期。”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清 黄遵宪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泰西纪历二千年,祇作寻常数圆缺。”

9但愿[dàn yuàn]: 只愿,

【引】只希望。 晋 陶潜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但愿人间有欢笑,不愿人间有哭声。”

10婵娟[chán juān]: (6).指代明月或月光。

【引】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风吹 列子 归何处?夜夜婵娟在柳梢。”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长空万里,见婵娟可爱,全无一点纤凝。”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翻译

AI智能翻译

明月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美丽月宫,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转朱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不应有恨,为什么常常要趁着离别的时候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亮也会遇到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时间,虽然远离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拼音

诗词拼音

shuǐ diào gē tóu
水调歌头

míng yuè jǐ shí yǒu, bǎ jiǔ wèn qīng tiān.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ù zhī tiān shàng gōng què, jīn xī shì hé nián?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wǒ yù chéng fēng guī qù, yòu kǒng qióng lóu yù y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gāo chù bù shèng hán.
高处不胜寒。
qǐ wǔ nòng qīng yǐng, hé sì zài rén jiān!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zhuǎn zhū gé, dī qǐ hù, zhào wú mián.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bù yīng yǒu hèn, hé shì zhǎng xiàng bié shí yuán?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rén yǒu bēi huān lí hé, yuè yǒu yīn qíng yuán qu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ǐ shì gǔ nán quán.
此事古难全。
dàn yuàn rén cháng jiǔ, qiān lǐ gòng chán juān.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鉴赏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王闿运《湘绮楼词评》

大开大阖之笔,亦他人所不能。才子才子,胜诗文字多矣。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

杨慎《草堂诗余》·卷三

中秋词古今绝唱。此等词翩翩羽化而仙,岂是烟火人道得只字。

曾季狸《艇斋诗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本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李冶《敬斋古今注》·卷八

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时词手,多用此格。如鲁直云:“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盖效坡语也。近世闲闲老人亦云:“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黄苏《蓼园词选》

按通首只是咏月耳。前阕是见月思君,言天上宫阙,高不胜寒,但仿佛神魂归去,几不知身在人间也。次阕,言月何不照人欢洽,何似有恨,偏于人离索之时而圆乎?复又自解,人有离合,月有圆缺,皆是常事,惟望长久共婵娟耳。缠绵惋恻之思,愈转愈曲,愈曲愈深。忠爱之思,令人玩味不尽。

先著、程洪《词洁》·卷三

凡兴象高,即不为字面碍。此词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惟后半“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等字,苛求者,未免指此为累。然再三读去,抟捖运动,何损其佳?少陵《咏怀古迹》诗云:“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未尝以风尘、天地、西南、东北等窒塞,有伤是诗之妙。诗家最上一乘,固有以神行者矣,于词何独不然?题为中秋对月怀子由,宜其怀抱俯仰,浩落如是。录坡公词若并汰此作,是无眉目矣。亦恐词家疆宇狭隘,后来作者,惟堕入纤秾一队,不可以救药也。后村二调亦极力能出脱者,取为此公嗣响,可以不孤。

刘熙载《艺概》·词概

词以不犯本位为高,东坡《满庭芳》“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语诚慷慨,然不若《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尤觉空灵蕴藉。

风中的芥子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  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  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  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 ...

佚名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 、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 ,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 ,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

网络点评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

苏轼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苏轼,宋代,1036年12月19日-1101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