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 白居易

韵脚:"庚"韵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1

野火2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3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4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标注

词典引注

1枯荣[kū róng]: 枯萎和茂盛。亦泛指生死、盛衰。 南朝 梁 简文帝 《蒙华林园戒》诗:“伊余久齐物,本自一枯荣。

【引】” 唐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宋 朱松 《秋怀》诗之六:“乾坤一逆旅,鼎鼎竟何为?枯荣俯仰中,儿辈浪自悲。” 明 刘基 《孤儿行》:“人生一世为弟兄,同根自合同枯荣。”

2野火[yě huǒ]: (1).野外焚烧草木所放的火。

【引】《战国策·楚策一》:“于是 楚王 游于 云梦 ,结驷千乘,旌旗蔽天。野火之起若云蜺,兕虎之嗥若雷霆。” 三国 魏 曹植 《吁嗟篇》:“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唐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刘半农 《教我如何不想她》诗:“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3晴翠[qíng cuì]: 草木在阳光照耀下映射出的一片碧绿色。

【引】 唐 白居易 《赋得古草原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唐 温庭筠 《太液池歌》:“叠澜不定照天井,倒影荡摇晴翠长。”

4别情[bié qíng]: (1).离别的情思。

【引】 唐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前蜀 韦庄 《东阳赠别》诗:“无限别情言不得,回看溪柳恨依依。”《诗刊》1978年第2期:“ 大虎 进山建水库, 秀梅 赴约来送行。柳荫下,诉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背景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

AI智能翻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野火烧不尽,遇到春风吹拂它又生长起来。
远芳侵古道,阳光照耀下的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边远的城市。
又把王孙去,心中充满象茂草一样的离别情意。

古诗词翻译

翻译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拼音

诗词拼音

cǎo fù dé gǔ yuán cǎo sòng bié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yī suì yī kū róng.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yě huǒ shāo bù jìn, 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yuǎn fāng qīn gǔ dào, qíng cuì jiē huāng chéng.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yòu sòng wáng sūn qù, qī qī mǎn bié qíng.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评析

《瀛奎律髓汇评》

冯舒:逋翁真巨眼。查慎行:人但知三、四之佳,不知先有“一岁一枯荣”句紧接上,方更精神。试置他处,当亦索然。纪昀:此犹是未放笔时,后乃愈老愈颓唐矣。许印芳:“又”字复。

《唐诗三百首》

诗以喻小人也。消除不尽,得时即生干犯正路。文饰鄙陋,却最易感人。

《古欢堂集杂著》

刘孝绰妹诗:“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孟浩然“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此联岂出自刘欤?白乐天《咏原上草送客》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之意,分为两句,风致亦自不减。古人作诗,皆有所本,而脱化无穷,非蹈袭也。

《诗境浅说》

此诗借草取喻,虚实兼写。三四承上荣枯而言。唐人咏物,每有仅于末句见本意者,此作亦同之。但诵此诗者,皆以为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无确定,以为喻世道,则治乱循环;以为喻天心,则贞元起伏。虽严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见智见仁,无所不可。篇《锦瑟》,在笺者会意耳。五六句古道荒城,言草所丛生之地;远芳晴翠,写草之状态。而以“侵”字、“接”字,绘其虚神,善于体物,琢句尤工。

《幽闲鼓吹》

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顾著作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咸阳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延誉,声名大振。

《近体秋阳》

浑朴,其情当在《十九首》之间。

《苕溪渔隐丛话》

《复斋漫录》云:乐天以诗谒顾况,况喜其《咸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予以为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之句,语简而意尽。

《网师园唐诗笺》

天然名句,宜见赏于逋翁(“野火”二句)。

《而庵说唐诗》

前一解,要看“原上”二字,后一解,要看“王孙去”三字,古人作法,一丝不走。

《唐宋诗举要》

情韵不匮,句亦振拔,宜其见重于逋翁也。

《唐诗成法》

不必定有深意,一种宽然有馀地气象,便不同啾啾细声,此大小家之别。

《唐诗别裁》

此诗见赏于顾况,以此得名者也。然老成而少远神,白诗之佳者,正不在此。

《唐律消夏录》

三、四的是佳句,但“一岁一枯荣”虽是起下,而语太显露,遂使下句意味不全。五、六虽分“古道”、“荒城”,而用意实是合掌。结句呆用王孙,更庸弱。香山诸体颇称大手笔,此作独枯率窄狭,不能展动,得非以好句累之乎?

《唐诗解》

上二联写物生之无间,下二联是草色之关情。乐天语尚真率,佳处固自不少,要非入选之诗,独此丰格犹存,故采以备长庆之一体。

《历代诗法》

极平淡,亦极新异,宜顾况之倾倒也。

《雨航杂录》

《续古诗》:“何意掌上玉,化为眼中砂。……晴沙金屑色,春水曲尘波。”自是晚唐色相。至《古原草》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几希初唐乎?

《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唐诗鉴赏辞典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 ...

诗词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 ...

网络点评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

白居易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772-846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