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碑

[唐代] 李商隐

韵脚:"支"韵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1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2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3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4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5,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6大笔何淋漓7

点窜8尧典舜典字,涂改9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1丈字如斗2,负以灵鳌10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11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12孔鼎13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皇14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15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16

愿书万本诵万过,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 标注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韩碑》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三:一作二

2斗:一作手

词典引注

1法宫[fǎ gōng]: 宫室的正殿,古代帝王处理政事之处。

【引】《汉书·晁错传》:“臣闻五帝神圣,其臣莫能及,故自亲事,处于法宫之中,明堂之上。”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法宫,路寝正殿也。”《汉书·梅福传》“当户牖之法坐” 唐 颜师古 注:“法坐,正坐也,听朝之处,犹言法宫、法驾也。”宫,一本作“ 官 ”。 唐 李商隐 《韩碑》诗:“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清 钱谦益 《四川雅州名山县知县刘尔宗授文林郎制》:“朕虽在明堂法宫之中, 黎 风 雅 雨夷獠杂处之民,未尝不食坐见之也。”

2封狼[fēng láng]: (1).大狼。借指奸恶之人。

【引】 唐 李商隐 《韩碑》诗:“ 淮西 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康有为 《读〈史记刺客传〉》诗:“封狼当道狐凭社,竟卖中原起沸波。”

3长戈[cháng gē]: (1).一种古代兵器。

【引】长柄的戈。 唐 李商隐 《韩碑》诗:“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金 赵秉文 《庐州城下》诗:“利镞穿 吴 甲,长戈断 楚 缨。” 清 周岐 《塞下曲》:“横角夜吹闻四野,长戈朝试解重围。”

4阴风[yīn fēng]: (2).隐含杀伐之气的风。

【引】 唐 杜甫 《北征》诗:“阴风西北来,惨澹随 回鹘 。” 唐 李商隐 《韩碑》诗:“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淡天王旗。”

5牙爪[yá zhǎo]: (2).比喻勇士或武将。

【引】 唐 李德裕 《扶风马公神道碑铭》:“备牙爪则数逾十万,竭心膂则酬必九迁。” 唐 李商隐 《韩碑》诗:“ 愬 武 古 通 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汝曹悉皆天下精兵之髓,实吾之股肱牙爪。”

6濡染[rú rǎn]: (3).浸湿。常指运笔写字作画。

【引】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公退斋戒坐小閤,濡染大笔何淋漓!”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紫姑大书字》:“墨浆以大器贮,备濡染也。” 明 高濂 《玉簪记·手谈》:“[外]仙姑手中佳扇,为何无人题写?[旦]欲求足下濡染,未敢轻渎。” 郭沫若 《木笔》诗:“蘸足紫墨水,好向纸上写新诗,问谁在濡染大笔,这样地淋漓?”

7淋漓[lín lí]: (4).形容酣畅。

【引】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宋 陆游 《哀郢》诗之二:“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玉娇梨》第九回:“只见楮砚中信笔淋漓,不消数刻工夫早已做成一套时曲。” 老舍 《贫血集·不成问题的问题》:“他发誓,要好好地,痛快淋漓地写几篇文字,把那些有名的画家、音乐家、文学家,都骂得一个小钱也不值!”

8点窜[]: 删改;

【引】修改。《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他日,公又与 遂 书,多所点窜。” 唐 李商隐 《韩碑》诗:“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清 平步青 《霞外捃屑·杂觚·幕府拟稿》:“ 曾文正公 大事章奏,必令幕府诸贤,各创一稿,然后审择点窜。”

9涂改[tú gǎi]: 抹去或用白粉涂在原来的字或画上,重新写或画。

【引】 唐 李商隐 《韩碑》诗:“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余尝借观,皆 坡 ( 苏东坡 )亲笔,凡有涂改,即押字于下,而用台印。” 鲁迅 《〈嵇康集〉序》:“后又有 朱 校二次,亦据刻本,凡先所幸免之字,辄复涂改,使悉从同。”

10灵鳌[líng áo]: 神话传说中的巨龟。

【引】语出《楚辞·天问》:“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王逸 注引《列仙传》:“有巨灵之鳌,背负 蓬莱之山 而抃舞。” 三国 魏 曹植 《远游篇》:“灵鳌戴 方丈 ,神岳俨嵯峨!” 唐 李商隐 《韩碑》诗:“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元 周权 《九日偕友登东岩定香寺》诗:“当时补天馀,偶堕灵鳌背。”

11磨治[mó zhì]: (1).打磨治理。

【引】 唐 李商隐 《韩碑》诗:“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金龙砚》:“后其孙于京师得铁镜,背铭高古,有道人请为磨治。” 清 恽敬 《张皋文墓志铭》:“今皇帝加上列圣尊号, 盛京 太庙旧藏宝,例遣官磨治,篆所加尊号,刻入之。”

12汤盘[tāng pán]: (1).《礼记·大学》:“ 汤 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孔颖达 疏:“ 汤 之盘铭者, 汤 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必于沐浴之者,戒之甚也。”后以“汤盘”为自警之典。

【引】 唐 李商隐 《韩碑》诗:“ 汤 盘 孔 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词。”

13孔鼎[kǒng dǐng]: 正考父 庙之鼎。 正考父 系 孔子 先祖。

【引】《左传·昭公七年》:“及 正考父 佐 戴 、 武 、 宣 ,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 杜预 注:“ 考父 庙之鼎。” 唐 李商隐 《韩碑》诗:“ 汤 盘 孔 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宋 欧阳修 《集古录目序》:“ 汤 盘, 孔 鼎, 岐阳 之鼓, 岱山 、 邹邑 、 会稽 之刻石……皆三代以来至宝,怪奇伟丽、工妙可喜之物。”

14圣皇[shèng huáng]: 对皇帝的尊称。

【引】 汉 班固 《东都赋》:“于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将朝圣皇,匪敢晏宁。”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旧唐书·房琯传》:“ 琯 昨于南朝为圣皇制置天下,乃以 永王 为 江南 节度, 颍王 为 剑南 节度, 盛王 为 淮南 节度。”

15淳熙[chún xī]: 亦作“淳熙”。 淳正熙洽。

【引】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宋 范仲淹 《体仁足以长人赋》:“君非仁,则曷享于推戴;人非长,则宁致于淳熙?”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若大臣身任封疆,不能使地方日有起色、风俗日见淳熙,何以膺节钺而无愧乎?”

16攀追[pān zhuī]: 攀比追随;

【引】攀高追远。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清 薛福成 《〈合肥苏氏族谱〉序》:“夫攀追先民于旷远之世,于实无徵,于义无取。”

《韩碑》翻译

AI智能翻译

元和天子唐宪宗的姿质神圣英武,他是何人呢真可与黄帝伏羲媲美。
曾发誓洗雪列圣耻辱,坐定法宫中接受四夷的朝拜臣服。
淮西有贼五十年,宛如狼生貙貙生罴暴臣代代相继。
不占据山河占据平地,依仗利器援戈挥日肆意作歹为非。
帝得到贤明的宰相裴度,匪徒们暗杀他不死是神明的辅助。
腰悬相印作都统,天气阴沉秋风惨淡漫卷天皇大旗。
李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记载随。
行军司马智慧并且勇敢,十四万大军威武雄壮象虎豹熊罴。
入蔡捆绑贼献太庙,裴度功勋无人可比朝庭封赏也高。
皇上说你度功第一,你的从军韩愈应当写个平淮西碑。
越拜稽首跳跳舞,连说镌刻于金石的文章我能做好。
古的时代称为大手笔,此事重大不能交给一般职司草拟。
应当仁不让自古就有,他直说得皇上点头称许表示满意。
公回去斋戒坐小阁,笔酣墨饱挥酒文章多么痛快淋漓。
删改《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写在纸上,清晨在宫殿红阶前再拜呈送君王。
表说我愈加冒死上,歌颂神圣功德文章应当刻于石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碑用巨鳌背负顶端还盘绕着螭龙。
句奇对重比喻的少,有人在皇上面前诋毁他为文营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的斯文若元气,它早就深入人心沁进人们的肝脾。
汤盘孔中有著作,鼎盘虽已不存在铭文却万代留芳。
啊圣王和圣相,相互声威显赫淳正光明广为流传。
王安石的这篇文章不看后,宪宗的事业怎能与三皇五帝媲美。
希望书万本诵读一万遍,即使口角吐沫右手生茧也无所谓。
传的有七十二代,作为封禅玉检明堂基石千秋显炜。

古诗词翻译

翻译
元和天子禀赋神武英姿,可比古来的轩辕、伏羲。他立誓要洗雪历代圣王的耻辱,坐镇皇宫接受四夷的贡礼。淮西逆贼为祸五十年,割据一方世代绵延。自恃强大,不去占山河却来割据平地;梦想挥戈退日,胆敢反叛作乱。
圣君得到贤相名叫裴度,逆贼暗杀未成,自有神灵卫护。他腰悬相印,统兵上战场,天子的军旗在寒风中飘扬。得力的将官有、武、古、通,仪曹外郎任书记随军出征;还有那智勇双全的行军司马韩愈,十四万大军,龙腾虎跃陷阵冲锋。攻下了蔡州,擒住叛贼献俘太庙,功业盖世皇上加恩无限;天子宣布裴度功劳第一,命令韩愈撰写赞辞。
韩愈在朝堂拜舞行礼接受诏命说歌功的文章他能够胜任。从来撰述都推崇大手笔,此事本不属佐吏的职司;既然自古有当仁不让的箴言,韩愈欣然领受圣上的旨意。天子听完这番言辞,频频点头大加赞许。韩公退朝后斋戒沐浴坐于小阁,笔蘸饱墨挥洒淋漓。推敲《尧典》《舜典》的古奥文字,化用《清庙》《生民》的庄严笔意。一纸雄文,别具一格,朝拜时铺展在玉陛丹墀。上表说“臣韩愈冒死呈览”,歌颂圣君贤相的功业,刻写在石碑之上。
碑高三丈字大如斗,灵鳌驼负,螭龙盘围。文句奇特语意深长,世俗难以理解;有人便向皇上进谗,诬蔑此文偏私失实。百尺长绳把《韩碑》李商隐 古诗拽倒,粗砂大石磨去了字迹。韩公此文浩浩真气却无法磨灭,已经深入众人的肝脾;正象那汤盘孔鼎的铭文,古器虽早就荡然无存,世间却永远流传着文辞。啊,圣王与贤相的不朽功勋,显耀人寰辉煌无比。韩公碑文倘不能昭示百代,宪宗的帝业,又怎得与三皇五帝遥相承继!我甘愿抄写一万本、吟诵一万遍,哪怕是我口角流沫,右手磨出茧皮!让它流传千秋万代,好作封禅的祭天玉检、明堂的万世基石。

《韩碑》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元和:唐宪宗年号。
⑵轩、羲:轩辕、伏羲氏,代表三皇五帝。
⑶列圣:前几位皇帝。
⑷法宫:君王主事的正殿。
⑸四夷:泛指四方边地。
⑹淮西有贼:指盘踞蔡州的藩镇势力。
⑺封狼:大狼。
⑻貙、罴:野兽,喻指叛将。
⑼都统:招讨藩镇的军事统帅。
⑽天王旗:皇帝仪仗的旗帜。
⑾愬武古通:愬,李愬;武,韩公武;古,李道古;通,李文通,四人皆裴度手下大将。
⑿仪曹外郎:礼部员外郎李宗闵。
⒀行军司马:指韩愈。
⒁虎貔:猛兽。喻勇猛善战。
⒂蔡:蔡州。
⒃贼:指叛将吴元济。
⒄无与让:即无人可及。
⒅不訾:即“不赀”,不可估量。
⒆日可麾:用鲁阳公与韩人相争援戈挥日的典故。此喻反叛作乱。麾通“挥”。
⒇度:裴度。
(21)从事:州郡官自举的僚属。
(22)愈:韩愈。
(23)为辞:指撰《平淮西碑》。
(24)稽首:叩头。
(25)蹈且舞:指古代臣子朝拜皇帝时手舞足蹈的一种礼节。
(26)金石刻画:指为钟鼎石碑撰写铭文。
(27)大手笔:指撰写国家重要文告的名家。
(28)职司:指掌管文笔的翰林院。
(29)屡颔天子颐:使皇帝多次点头称赞。颐,指面颊。
(30)公:指韩愈。
(31)斋戒:沐浴更衣。
(32)濡染:浸沾。
(33)点窜、涂改:运用的意思。
(34)尧典、舜典:《尚书》中篇名。
(35)清庙、生民:《诗经》中篇名。
(36)破体:指文能改变旧体,另一说为行书的一种。
(37)丹墀:宫中红色台阶。
(38)昧死:冒死,上书用谦语。
(39)圣功:指平定淮西的战功。
(40)灵鳌:驭负石碑的,形似大龟。
(41)蟠以螭:碑上所刻盘绕的龙类饰纹。
(42)喻:领悟,理解。
(43)谗:进言诋毁。
(44)拽:用力拉。
(45)磨治:指磨去碑上的刻文。
(46)斯文:此文。
(47)若:像。
(48)元气:无法消毁的正气。
(49)汤盘:商汤浴盆,《史记正义》:“商汤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
(50)孔鼎:孔子先祖正考夫鼎。此以汤盘、孔鼎喻《韩碑》李商隐 古诗。
(51)相与:相互。
(52)赫:显耀。
(53)淳熙:鲜明的光泽。
(54)书:抄写。
(55)胝:因磨擦而生厚皮,俗称老茧。
(56)明堂基:明堂的基石
(57)曷:何,怎么。

《韩碑》拼音

诗词拼音

hán bēi
韩碑

yuán hé tiān zǐ shén wǔ zī, bǐ hé rén zāi xuān yǔ xī.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shì jiāng shàng xuě liè shèng chǐ, zuò fǎ gōng zhōng cháo sì yí.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huái xī yǒu zéi wǔ shí zài, fēng láng shēng chū chū shēng pí.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bù jù shān hé jù píng dì, zhǎng gē lì máo rì kě huī.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dì dé shèng xiāng xiāng yuē dù, zéi zhuó bù sǐ shén fú chí.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yāo xuán xiāng yìn zuò dū tǒng, yīn fēng cǎn dàn tiān wáng qí.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sù wǔ gǔ tōng zuò yá zhǎo, yí cáo wài láng zài bǐ suí.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xíng jūn sī mǎ zhì qiě yǒng, shí sì wàn zhòng yóu hǔ pí.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rù cài fù zéi xiàn tài miào, gōng wú yǔ ràng ēn bù zī.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dì yuē rǔ dù gōng dì yī, rǔ cóng shì yù yí wèi cí.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yù bài qǐ shǒu dǎo qiě wǔ, jīn shí kè huà chén néng wéi.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gǔ zhě shì chēng dà shǒu bǐ, cǐ shì bù xì yú zhí sī.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dāng rén zì gǔ yǒu bù ràng, yán qì lǚ hàn tiān zǐ yí.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gōng tuì zhāi jiè zuò xiǎo gé, rú rǎn dà bǐ hé lín lí.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diǎn cuàn yáo diǎn shùn diǎn zì, tú gǎi qīng miào shēng mín shī.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wén chéng pò tǐ shū zài zhǐ, qīng chén zài bài pù dan chi.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biǎo yuē chén yù mèi sǐ shàng, yǒng shén shèng gōng shū zhī bēi.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bēi gāo sān zhàng zì rú dòu, fù yǐ líng áo pán yǐ chī.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jù qí yǔ zhòng yù zhě shǎo, chán zhī tiān zǐ yán qí sī.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zhǎng shéng bǎi chǐ zhuāi bēi dào, cū shā dà shí xiāng mó zhì.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gōng zhī sī wén ruò yuán qì, xiān shí yǐ rù rén gān pí.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tāng pán kǒng dǐng yǒu shù zuò, jīn wú qí qì cún qí cí.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wū hū shèng wáng jí shèng xiāng, xiāng yǔ xuǎn hè liú chún xī.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gōng zhī sī wén bù shì hòu, hé yǔ sān wǔ xiāng pān zhuī.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yuàn shū wàn běn sòng wàn biàn, kǒu jué liú mò yòu shǒu zhī.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chuán zhī qī shí yǒu èr dài, yǐ wéi fēng shàn yù jiǎn míng táng jī.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韩碑》评析

《唐诗易简录》

七仄句作提笔,倍见峭劲,叠用“相”字,其和转筋脉在此,其古趣横生亦在此(“帝得圣相”句下)。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星心月口,忽变为伟调雄文,才人固不可测。

《古欢堂集杂著》

李商隐《韩碑》一首,媲杜凌韩,音声节奏之妙,令人含咀无尽。每怪义山用事隐僻,而此诗又别辟一境,诗人莫测如此。

《消寒诗话》

义山《韩碑》,在其诗中另自一体,直拟退之,殆复过之。

《载酒园诗话又编》

《韩碑》诗亦甚肖韩,仿佛《石鼓歌》气概,造语更胜之。

《唐诗镜》

宏达典雅,其品不在《淮西碑》下。

《艇斋诗话》

李义山诗雕镌,唯《咏平淮西碑》一篇,诗极雄健,不类常日作。如“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及“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等语,甚雄健。

《唐贤清雅集》

义山自负杜诗韩文,此篇即本碑体成诗。渔洋山人谓直追昌黎,愚意有过之无不及也。叙事简明,极似碑文。一路烟云缭绕,至此三峰连合,脱卸到作碑着重司马一层(“行军司马”句下)。众写得十分郑重,与后“拽碑倒”相激射点窜,确亦可谓大笔淋漓,句奇语重(“濡染大笔”句下)。大段排宕,至此“一落千丈强”;故意用“长绳”、“粗砂”、“大石”等字,增其气焰,亦自学韩得来(“长绳百尺”二句下)。仍用总束回应成章法,归重碑文作结。余尝言不熟《史记》法,不能作七古大篇。观此知非臆说,作七古最要紧是气,最好熟读千万遍,自然异人。

《李义山诗集辑评》

朱彝尊曰:题赋《韩碑》,诗定学韩文,神物之善变如此。纪昀:笔笔挺拔,步步顿挫,不肯作一流易语。

《网师园唐诗笺》

昌黎出人头地,正在句奇语重,咏韩诗便似韩笔,才人能事,无所不可。

《义门读书记》

可继《石鼓歌》,字字古茂,句句典雅,颂美之体,讽刺之遗也。

《五朝诗善鸣集》

此大手笔也,出之纤浓艳丽之人,令人不测,非唯晚唐,亦初、盛、中有数文字。

《中晚唐诗叩弹集》

义山古诗奇丽,有酷似长吉处,独此篇直追退之,荆公谓其得老杜藩篱,亦以近体言之耳。

《野鸿诗的》

(李商隐)唯《韩碑》一首乃为可取,惜“彼何人哉轩与羲”句,恶劣不堪颂耳。

《唐音审体》

诗咏韩碑,即用韩文叙事笔法。然是学韩文,非学韩诗也,识者辨之。

《古诗选•七言诗凡例》

杜七言千古标准,自钱、刘、元、白以来无能步趋者。贞元、元和间,学杜者唯韩文公一人耳……李义山《韩碑》一篇,直追昌黎。

《诗源辨体》

(义山)七言唯《韩碑》、《安平公》二诗稍类退之,而《韩碑》为工。

《彦周诗话》

李义山诗,字字锻炼,用事婉约,仍多近体,唯有《韩碑》诗一首是古体。有曰:“涂改《尧典》《舜典》字,点窜《清庙》《生民》诗。”岂立段碑时躁词耶?

《选玉溪生诗补说》

淮西之役,晋公以宰相督师,则功罪系焉。韩碑归美天子,推重晋公,《春秋》法也,况碑文于愬功原未尝略,前人论之详矣。义山此摩昌黎酷肖。或云义山与段文昌之子成式交,故不敢贬段。愚谓诗取蕴藉,极力推重韩碑,则段碑自见,义山原未尝有讳也。若侈口诋段,岂复成风雅乎!

《唐诗别裁》

晚唐人古诗,秾鲜柔媚,近诗馀矣。即义山七古,亦以辞胜。独此篇,意则正正堂堂,辞则鹰扬风翙,在尔时如景星庆云,偶然一见。

《七言诗平仄举隅》

中间顿宕纡回,于此第五字用平处见之(“帝曰汝度”句下)。第四字变换者二句,皆极力摹仿韩公之撑住也。而前句以二“䝙”字相磨戛出之,尚不自觉;后句以“功”字撑出,又以“书”字硬接,则劲势到二十分矣。此句内五平问以二仄,而其势较前句之七平者更劲:是岂得以七仄、七平之例泥之乎(“咏神圣功”句下)!

《唐诗观澜集》

玉溪诗以纤丽胜,此独古质,纯以气行,而句奇语重,直欲上步韩碑,乃全集中第一等作。“封狼生䝙䝙生罴”,句奇。

《唐诗归》

钟云:特识(“此事不系”句下)。钟云:二语是此诗大主意(“点窜《尧典》”二句下)。钟云:文章定价,说得帝王无权(“公之斯文”二句下)。谭云:比例甚妙(“汤盘孔鼎”二句下)。钟云:一篇典谟、雅颂大文字,出自纤丽手中,尤为不测。潭云:文章语作诗,毕竟要看来是诗,不是文章。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李义山《韩碑》,句奇语重,追步退之。

《韩碑》鉴赏

佚名

轩,即轩辕黄帝;羲,即伏羲氏,皆为传说中的占古圣王。愬武古通:指随裴度出征的大将军李愬、韩公武、李道古、李文通。尧典舜典:《尧典》和《舜典》皆系《尚书》篇名。清庙生民:《清庙》和《生民》为《诗经篇名。汤盘:传为商汤沐浴之器;孔鼎,指孔子祖先正考父之鼎,二者上面的铭文分别在《礼记》和《左传》中有记载。玉检:古代宣扬帝王功业封禅祭祀仪式中《封禅书》的封套。

【简析】:

这首诗是一则历史。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宰相裴度率兵平定淮西,但首先破蔡州生擒叛者吴元济的是大将李愬。宪宗命韩愈撰《平淮西碑》时,韩主要是突出了裴度在执行宪宗旨意后的运筹帷幄,引起李愬不满。愬妻(唐安公主之 ...

佚名

【赏析】

韩愈的《平淮西碑》,歌颂了平叛战争,突出宰相裴度的战略决策之功,着眼于宣扬唐朝廷削平藩镇割据的战略方针,表现出独特的政治卓见。段文昌重撰的碑文,对李愬的功绩叙述充分,但在大处方面逊于韩碑。李商隐在这首诗中极力推崇韩碑,一再强调裴度的决策、统帅首功,功不可灭,体现出他将国家治乱归于中枢是否得人的一贯主张,强烈的向往对宪宗和裴度在伐叛战争中的明断果决和相互信任,而对宪宗后来信谗推碑之举不无微词。

本诗叙议相兼,而以叙事为主。描写了裴度奉命任统帅讨平淮西叛镇,韩愈奉命撰碑及推碑的过程。诗的开头以平叛战争的缘起;最后一段,是对韩碑的热烈赞颂。

这首诗气势磅礴。诗一开始,就渲染宪宗的“神武”和平叛的决心,显示出一种雄健的气势。“誓将上雪列圣耻”一句,将眼前的平叛战争和安史之乱以来国家多灾多难的历史联系起来,表明此役关系到国家的中兴。接下来写淮西藩镇长期反抗朝廷,突出其嚣张跋扈的气焰,以反衬下面裴度平淮西之功的不同寻常。 ...

诗词赏析

  全诗意在记叙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的始末,竭力推崇《韩碑》李商隐 古诗的典雅及其价值。情意深厚,笔力矫健。《韩碑》李商隐 古诗既未抹煞李愬雪夜破城的丰功,也未特别铺张裴度的伟绩,态度比较公允。李商隐极力推崇《韩碑》李商隐 古诗,也就是同意韩氏的观点。叙议相兼,在艺术风格上受到韩愈《石鼓歌》的影响。清人屈复《玉溪生诗意》中说:“生硬中饶有古意,甚似昌黎而清新过之。

  这首诗是一则历史。公元817年(宪宗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率兵平定淮西,但首先破蔡州生擒叛者吴元济的是大将李愬。宪宗命韩愈撰《平淮西碑》时,韩主要是突出了裴度在执行宪宗旨意后的运筹帷幄,引起李愬不满。愬妻(唐安公 ...

李商隐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李商隐,唐代,813-858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