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 辛弃疾

创作时间:1205年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2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3,气吞4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5,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6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7下,一片神鸦8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9否?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鉴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标注

词典引注

1舞榭歌台[wǔ xiè gē tái]: 供歌舞用的台榭。

【引】 唐 黄滔 《馆娃宫赋》:“舞榭歌台,朝为宫而暮为沼;英风霸业,古人失而今人惊。”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明 无名氏 《玉环记·玉箫叹怀》:“舞榭歌台,做成门面;调脂弄粉,扮作生涯。”

2寄奴[jì nú]: 南朝 宋高祖 刘裕 的乳名。

【引】《宋书·武帝纪上》:“ 高祖 武皇帝 讳 裕 ,字 德舆 ,小字 寄奴 , 彭城县 绥舆里 人, 汉高帝 弟 楚元王 交 之后也。”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 寄奴 曾住。” 元 吴师道 《戏马台》诗:“ 寄奴 千载心争雄,登高把酒临秋风。”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雪中原之涂炭,光先人之令闻, 寄奴 、 元璋 之绩,知其不远。”

3金戈铁马[jīn gē tiě mǎ]: (2).形容威武雄壮的军旅兵马。

【引】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但闻金戈铁马,以及呼号之声,则幻而又幻矣。” 杨度 《〈游学译编〉叙》:“金戈铁马,万众奔腾。”

4气吞[qì tūn]: 谓一口气吞下。形容气势很大。

【引】 宋 陆游 《雨三日歌》:“兴来尚能气吞酒,诗成不觉泪渍笔。”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清 恽敬 《刑部尚书金公墓志铭》:“我公得之,大水破沙,力刷其阻,气吞其涯。”

5封狼居胥[fēng láng jū xū]: 原指 汉 大将 霍去病 登 狼居山 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引】《汉书·霍去病传》:“票骑将军 去病 率师躬将所获 荤允 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 章渠 ,以诛 北车耆 ,转系左大将 双 ,获旗鼓,历度 难侯 ,济 弓卢 ,获 屯头王 、 韩王 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 狼居胥山 ,禅于 姑衍 ,登临 翰海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广地也。”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南史·王玄谟传》:“上谓 殷景仁 曰:‘闻 王玄谟 陈说,使人有封 狼居胥 意。’”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元 嘉 草草,封 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欲投笔磨盾,封 狼居胥 。”

6望中[wàng zhōng]: (2).想望之中。

【引】 宋 王安石 《江口送道源》诗:“六朝人物草连空,今日无端入望中。”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 扬州 路。” 明 谢榛 《秋日怀弟》诗:“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7佛狸祠[]: 古祠名。遗址在今 江苏 六合县 东南的 瓜步山 上。 北魏 太武帝 (字 佛狸 )于 宋 元嘉 二十七年击败 王玄谟 的军队以后,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引】见《魏书·世祖纪下》、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二。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可堪回首, 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 宋 岳珂 《桯史·稼轩论词》引此词, 佛狸 作“ 佛狸 ”。

8神鸦[shén yā]: (2).指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引】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庙有驯鸦,客舟将来,则迓于数里之外,或直至县下,船过亦送数里,人以饼饵掷空,鸦仰喙承取,不失一,土人谓之神鸦,亦谓之迎船鸦。”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可堪回首, 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 清 朱彝尊 《大孤山》诗:“天梯鬼斧开,庙火神鸦散。”

9能饭[néng fàn]: 谓饭量极大。 战国 廉颇 故事。表示年虽老而不忘报国。

【引】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 使者既见 廉颇 , 廉颇 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 使还报王曰:‘ 廉将军 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犀首空好饮, 廉颇 尚能饭。”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凭谁问: 廉颇 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1205年;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 ,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

AI智能翻译

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走。
斜阳草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回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元嘉草草,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四十三年,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烽火连天鏖战苦,扬州一带遭荼毒。
可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

古诗词翻译

翻译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韵译
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à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赢得:剩得,落得。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位神祇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拼音

诗词拼音

yǒng yù lè jīng kǒu běi gù tíng huái g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qiān gǔ jiāng shān, yīng xióng wú mì, sūn zhòng móu chù.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wǔ xiè gē tái, fēng liú zǒng bèi yǔ dǎ fēng chuī qù.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xié yáng cǎo shù, xún cháng xiàng mò, rén dào jì nú céng zhù.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xiǎng dāng nián, jīn gē tiě mǎ, qì tūn wàn lǐ rú hǔ.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yuán jiā cǎo cǎo, fēng láng jū xū, yíng de cāng huáng běi gù.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sì shí sān nián, wàng zhōng yóu jì, fēng huǒ yáng zhōu lù.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kě kān huí shǒu, fú lí cí xià, yī piàn shén yā shè gǔ.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píng shuí wèn, lián pō lǎo yǐ, shàng néng fàn fǒu?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

佚名

这首词为辛弃疾六十五岁守京口时所作,词中感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他以古喻今,不仅赞扬了宋武帝刘裕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且自不甘休,以廉颇自比,表现了仍要抗金的决心。此词运用典故纯熟,句句有金石之声,是宋词中的佳作。

http://www.china10k.com/simp/history/5/55/55z/55z07/55z07061.htm

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 )。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 ...

诗词赏析

  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侂:tuō,胄:zhò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 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

诗词赏析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上片怀古抒情。第一第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可是如今,像 ...

网络点评

四十三年: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写这首词时,前后共四十三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时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 ...

辛弃疾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辛弃疾,宋代,1140年5月11日-1207年9月10日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