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


出自:[唐代]韩愈所作《谢自然诗》

拼音:yán yíng zàn míng miè ,wǔ sè guāng shǔ lián 。

诗句: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

繁体:檐楹暫明滅,五色光屬聯。

翻译:檐柱暂时亮灭,五色光芒对句。


《谢自然诗》原文

[唐代] 韩愈

......

一朝坐空室6,云雾生其间7

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

白日变幽晦8,萧萧9风景寒。

檐楹暂1明灭,五色10光属联11

观者徒倾骇12,踯躅讵敢13前。

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

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

......

《谢自然诗》又作批注

1暂:一作气

《谢自然诗》引用标注

1谢自然[xiè zì rán]: 唐 女道士。

【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 果州 南充县 ,寒女 谢自然 ,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轻生学其术,乃在 金泉山 。”《云笈七签》卷一一三:“又 蜀 女真 谢自然 泛海,将诣 蓬莱 求师,船为风飘到一山,见道士,指言 天台山 司马承贞 ,名在 丹台 ,身居 赤城 ,此真良师也…… 自然 乃回求 承贞 ,受度后,白日上升而去。” 清 赵翼 《美人风筝》诗之五:“肉飞炼得几多年,白日升天 谢自然 。”

2童騃[tóng ái]: (1).年幼无知。

【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 唐 白居易 《观儿戏》诗:“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 清 赵翼 《子才过访草堂》诗:“求荣求利耶,为此童騃乐。”

3荣慕[róng mù]: 羡慕。

【引】《三国志·魏志·杜恕传》:“搢绅之儒,横加荣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

4凝心[níng xīn]: 专心;

【引】一心一意。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云笈七签》卷一○四:“太清真人 宋伦 ,字 德玄 , 洛阳 人也。以 厉王 甲辰岁入道。于是凝心寝景,抱一冲和,不交人事,日诵五千文数遍。”《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无奈他此时是凝心静气,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了节儿。” 叶圣陶 《线下·平常的故事》:“现在她正把鞋面同鞋底联缀起来;这很容易缀得歪斜,所以她凝心壹志地工作,几乎把一切都忘了。”

5具言[jù yán]: 备言,

【引】详细告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立召入,具言 灌夫 醉饱事,不足诛。”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拜 邓训 为谒者,监护水功。 训 隐括知其难立,具言 肃宗 。 肃宗 从之,全活数千人。”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

6空室[kōng shì]: (2).净室。

【引】《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 长房 ﹞卧于空室,以朽索悬万斤石于心上,众蛇竞来啮索且断, 长房 亦不移。” 唐 韩愈 《谢自然诗》:“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7其间[qí jiān]: (1).其中;

【引】那中间。 唐 韩愈 《谢自然》诗:“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然古书之存于今者寡矣,其间亦有异闻焉,安可废之。” 鲁迅 《野草·过客》:“东,是几株杂树和瓦砾;西,是荒凉破败的丛葬;其间有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

8幽晦[yōu huì]: (1).昏暗。

【引】《楚辞·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九:“进去时灯光是很幽晦的。”

9萧萧[xiāo xiāo]: (3).形容凄清、寒冷。

【引】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10五色[wǔ sè]: (2).泛指各种颜色。

【引】《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三国 魏 曹丕 《芙蓉池》诗:“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唐 韩愈 《谢自然诗》:“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有人说你有个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声。”

11属联[shǔ lián]: 相连。

【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

12倾骇[qīng hài]: 惊骇。

【引】《史记·大宛列传》:“见 汉 之广大,倾骇之。” 唐 韩愈 《谢自然诗》:“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民习于所知,虽有更革,必无倾骇,成效一见,争相乐从。”

13讵敢[jù gǎn]: 岂敢;

【引】怎敢。 唐 韩愈 《谢自然诗》:“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 元 蒲道源 《点绛唇·次杜仲正经历怀古韵》词:“自笑疏顽,讵敢侪英秀。”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谅郎君口同百舌,胆如鼷鼠,讵敢作犯法事?”

14里胥[lǐ xū]: 指里长。

【引】《汉书·食货志上》:“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里胥,如今里吏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参见“ 里长 ”。

15所见[suǒ jiàn]: (1).看到的。

【引】《晋书·嵇康传》:“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入门无所见,冠屦同蜕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

16蜕蝉[tuì chán]: 蝉脱壳。谓解脱成仙。

【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入门无所见,冠屦同蜕蝉,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脱兔 彭 殇之囿,蜕蝉人鬼之场。”

17可传[kě chuán]: (2).可以流传。

【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18象物[xiàng wù]: (1).谓取法于物象;

【引】描摹物象。《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杜预 注:“象所图物,著之于鼎。” 南朝 梁 刘协 《文心雕龙·才略》:“ 荀况 学宗,而象物名赋,文质相称,固巨儒之情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余闻古 夏后 ,象物知神奸。”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之五:“今夫文章者……有象物之体,有抒情之体。”

19山林[shān lín]: (1).山与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

【引】《周礼·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一:“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山林民可入,魍魉莫逢旃。” 赵树理 《三里湾·国庆前夕》:“咱们社里还有副业、有水利、有山林、有菜园、有牲口……每部门都得有正副负责人。”

20逶迤[wēi yí]: (11).衰败貌。

【引】 唐 陈子昂 《修竹篇》诗序:“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逶迤不复振,后世恣欺谩。”

21人鬼[rén guǐ]: (2).人和鬼。

【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幽明纷杂乱,人鬼更相残。”

22长延[cháng yán]: 绵长久远。

【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

23万类[wàn lèi]: 犹万物。

【引】《鬼谷子·捭阖》:“筹策万类之终始。” 晋 张华 《鹪鹩赋》:“何造化之多端兮,播群形于万类。” 唐 韩愈 《谢自然诗》:“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明 王廷陈 《咏怀》:“万类殊所嗜,物岂慕非伦。”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4饥食[jī shí]: 充饥之食。

【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耘。”

25噫乎[yī hū]: 叹词。

【引】表示慨叹。《史记·河渠书》:“薪不属兮 卫 人罪,烧萧条兮噫呼何以御水。”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噫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 宋 苏轼 《山陂陀行》:“此非小有兮,噫乎何以乐此而不去。”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檐】字的诗句

诗词飞花令:包含【联】字的诗句

《谢自然诗》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暂:一作气

词典引注

1谢自然[xiè zì rán]: 唐 女道士。

【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 果州 南充县 ,寒女 谢自然 ,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轻生学其术,乃在 金泉山 。”《云笈七签》卷一一三:“又 蜀 女真 谢自然 泛海,将诣 蓬莱 求师,船为风飘到一山,见道士,指言 天台山 司马承贞 ,名在 丹台 ,身居 赤城 ,此真良师也…… 自然 乃回求 承贞 ,受度后,白日上升而去。” 清 赵翼 《美人风筝》诗之五:“肉飞炼得几多年,白日升天 谢自然 。”

2童騃[tóng ái]: (1).年幼无知。

【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 唐 白居易 《观儿戏》诗:“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 清 赵翼 《子才过访草堂》诗:“求荣求利耶,为此童騃乐。”

3荣慕[róng mù]: 羡慕。

【引】《三国志·魏志·杜恕传》:“搢绅之儒,横加荣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

4凝心[níng xīn]: 专心;

【引】一心一意。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云笈七签》卷一○四:“太清真人 宋伦 ,字 德玄 , 洛阳 人也。以 厉王 甲辰岁入道。于是凝心寝景,抱一冲和,不交人事,日诵五千文数遍。”《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无奈他此时是凝心静气,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了节儿。” 叶圣陶 《线下·平常的故事》:“现在她正把鞋面同鞋底联缀起来;这很容易缀得歪斜,所以她凝心壹志地工作,几乎把一切都忘了。”

5具言[jù yán]: 备言,

【引】详细告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立召入,具言 灌夫 醉饱事,不足诛。”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拜 邓训 为谒者,监护水功。 训 隐括知其难立,具言 肃宗 。 肃宗 从之,全活数千人。”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

6空室[kōng shì]: (2).净室。

【引】《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 长房 ﹞卧于空室,以朽索悬万斤石于心上,众蛇竞来啮索且断, 长房 亦不移。” 唐 韩愈 《谢自然诗》:“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7其间[qí jiān]: (1).其中;

【引】那中间。 唐 韩愈 《谢自然》诗:“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然古书之存于今者寡矣,其间亦有异闻焉,安可废之。” 鲁迅 《野草·过客》:“东,是几株杂树和瓦砾;西,是荒凉破败的丛葬;其间有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

8幽晦[yōu huì]: (1).昏暗。

【引】《楚辞·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九:“进去时灯光是很幽晦的。”

9萧萧[xiāo xiāo]: (3).形容凄清、寒冷。

【引】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10五色[wǔ sè]: (2).泛指各种颜色。

【引】《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三国 魏 曹丕 《芙蓉池》诗:“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唐 韩愈 《谢自然诗》:“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有人说你有个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声。”

11属联[shǔ lián]: 相连。

【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

12倾骇[qīng hài]: 惊骇。

【引】《史记·大宛列传》:“见 汉 之广大,倾骇之。” 唐 韩愈 《谢自然诗》:“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民习于所知,虽有更革,必无倾骇,成效一见,争相乐从。”

13讵敢[jù gǎn]: 岂敢;

【引】怎敢。 唐 韩愈 《谢自然诗》:“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 元 蒲道源 《点绛唇·次杜仲正经历怀古韵》词:“自笑疏顽,讵敢侪英秀。”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谅郎君口同百舌,胆如鼷鼠,讵敢作犯法事?”

14里胥[lǐ xū]: 指里长。

【引】《汉书·食货志上》:“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里胥,如今里吏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参见“ 里长 ”。

15所见[suǒ jiàn]: (1).看到的。

【引】《晋书·嵇康传》:“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入门无所见,冠屦同蜕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

16蜕蝉[tuì chán]: 蝉脱壳。谓解脱成仙。

【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入门无所见,冠屦同蜕蝉,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脱兔 彭 殇之囿,蜕蝉人鬼之场。”

17可传[kě chuán]: (2).可以流传。

【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18象物[xiàng wù]: (1).谓取法于物象;

【引】描摹物象。《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杜预 注:“象所图物,著之于鼎。” 南朝 梁 刘协 《文心雕龙·才略》:“ 荀况 学宗,而象物名赋,文质相称,固巨儒之情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余闻古 夏后 ,象物知神奸。”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之五:“今夫文章者……有象物之体,有抒情之体。”

19山林[shān lín]: (1).山与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

【引】《周礼·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一:“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山林民可入,魍魉莫逢旃。” 赵树理 《三里湾·国庆前夕》:“咱们社里还有副业、有水利、有山林、有菜园、有牲口……每部门都得有正副负责人。”

20逶迤[wēi yí]: (11).衰败貌。

【引】 唐 陈子昂 《修竹篇》诗序:“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逶迤不复振,后世恣欺谩。”

21人鬼[rén guǐ]: (2).人和鬼。

【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幽明纷杂乱,人鬼更相残。”

22长延[cháng yán]: 绵长久远。

【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

23万类[wàn lèi]: 犹万物。

【引】《鬼谷子·捭阖》:“筹策万类之终始。” 晋 张华 《鹪鹩赋》:“何造化之多端兮,播群形于万类。” 唐 韩愈 《谢自然诗》:“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明 王廷陈 《咏怀》:“万类殊所嗜,物岂慕非伦。”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4饥食[jī shí]: 充饥之食。

【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耘。”

25噫乎[yī hū]: 叹词。

【引】表示慨叹。《史记·河渠书》:“薪不属兮 卫 人罪,烧萧条兮噫呼何以御水。”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噫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 宋 苏轼 《山陂陀行》:“此非小有兮,噫乎何以乐此而不去。”

《谢自然诗》评析

《唐宋诗醇》

前叙后断,排斥不遗余力,人诧其白日飞升,吾独为孤魂冤痛,警世至深切矣。“凝心感魑魅”一语,包括半部《愣严》。

《韩诗臆说》

二语说理极高妙,然是文体,非诗体也(“莫能”二句下)。韩集中惟此及《丰陵行》等篇,皆涉叙论直致,乃有韵之文也,可置不读。篇末直与《原道》中一样说话,在诗体中为落言诠矣。

《批韩诗》

何焯曰:四语为后半篇议论伏案(“慌惚”句下)。描写似太史公《封禅书》(“来自”句下)。切寒女(“寒衣”二句下)。朱彝尊曰:率尔漫写,不见作手。

《黄氏日钞》

《谢自然诗》,指其轻举之事,为幽明杂乱,人鬼相残,不知人生常理而弃其身。卓哉,正大之见乎!

《韵语阳秋》

白日升天之说,上古无有也。老子为道家之祖,未尝言飞升。后之学道者,稍知清虚寡欲,则好事者必以白日上升归之,见于仙记者,抑何多耶?……韩退之集载《谢自然诗》曰:“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人多以为上升,而不知自然为魅所着也。故其末云:“噫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

《义门读书记》

阮公《咏怀》云:“王子十五年,游衍伊洛滨。朱颜茂春华、辨慧怀清真。焉见浮邱公,举手谢时人。轻荡易恍惚,飘飖弃其身。飞飞鸣且翔,挥翼且酸辛。”退之此篇,盖从之出。安溪先生云:“世固有仙道,自韩子言之,则皆鬼魅所为也,信乎?”曰:其入于鬼魅者多矣,故首曰:“凝心感魑魅。”后曰:“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而中叙其升举之候,风寒幽晦,则非休徽可知。然韩子本意,虽视仙道犹鬼道也。故曰:“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其《记梦》云:“安能从汝巢神山?”则直谓世无仙道,但窟宅岩崖,群彼异物耳!韩子之距邪也严,故于仙佛皆以乌兽号之。若朱子《感兴》二诗,则探其本原之论也。

《昌黎诗增注证讹》

公五言古诗如“在纺织耕耘”及“乃一龙一猪”、“夫平生好乐”等句,其句脉皆上一下四,亦古人所未有,直从《三百篇》来(“在纺”句下)。

《读韩记疑》

按谢自然事,当日俱奉为神仙,公谓此特为妖魅所惑。末言人生常理,不但议论宏伟,其一片至诚侧怛之心,尤足令人感悚。

《读书记疑》

谢自然,贞元十年十一月十二日辰时白昼上升,见于郡守李坚之奏,又赐诏褒谕,其事自非诬。昌黎诗云:“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盖纪其实也。是时举世莫不崇信,而公独谓:“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而有“孤魂抱深冤”、“永托异物群”之叹,其卓识不惑如此,与《论佛骨表》同,世之人未有表而出之者也。余尝见王凤洲所撰《昙阳子传》,正所谓木石怪变、狐狸妖患者,而乃为之张大其事以传。其视昌黎公,当愧死无地矣。

《昌黎先生诗集注》

公排斥佛老,是生平得力处。此篇全以议论作诗,词严义正,明目张胆,《原道》、《佛骨表》之亚也。

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768-824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标签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