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李白二首•其二

[唐代] 杜甫

创作时间:759年 创作地点:甘肃省天水市 韵脚:"寘"韵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1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1,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2负平生2志。

冠盖3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3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莫身后事。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梦李白二首•其二》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多风波:一作秋多风

2若:一作苦

3身:一作才

词典引注

1告归[gào guī]: (2).告辞,告别回家。

【引】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是晚 孟沂 告归。 张运使 不说破他,只叫馆仆尾着他去。”

2平生[píng shēng]: (1).平素;

【引】往常。《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唐 杜甫 《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周立波 《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 赵子彬 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

3冠盖[guān gài]: (2).指仕宦,

【引】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绝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梦李白二首•其二》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759年; 创作地点:甘肃省天水市;

  这两首诗是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李白与杜甫于天宝四载(745年)秋,在山东兖州石门分手后,就再没见面,但彼此一直深深怀念。公元757年(至德二载),李白因曾参与永王李璘的幕府受到牵连,下狱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乾元元年(758年)初,又被定罪长流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乾元二年(759年)二月,在三峡流放途中,遇赦放还,回到江陵。杜甫这时流寓秦州,地方僻远,消息隔绝,只闻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仍在为李白忧虑,不时梦中思念,于是写成这两首诗。

《梦李白二首•其二》翻译

AI智能翻译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三夜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
回家总是局促,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
江湖多风波,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门搔头发变白,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
冠盖满京华,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
谁说法网恢恢,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
千秋万岁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古诗词翻译

翻译
天上浮云日日飘来飘去,远游的故人却久去不归。
夜晚我屡屡梦中见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分别是你总是神色匆匆,总说能来相见多么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
高车丽服显贵塞满京城,才华盖世你却容颜憔悴。
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梦李白二首•其二》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1.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2.这两句说:李白一连三夜入我梦中,足见对我情亲意厚。这也是从对方设想的写法。
3.告归:辞别。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4.这两句是述李白告归时所说的话。
5.这两句写李白告归时的神态。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6.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冠盖:指代达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7.孰云:谁说。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这句意思是: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
8.这两句说:他活着的时候虽然寂寞困苦,但必将获得千秋万岁的声名。

《梦李白二首•其二》拼音

诗词拼音

mèng lǐ bái èr shǒu qí èr
梦李白二首·其二

fú yún zhōng rì xíng, yóu zǐ jiǔ bù zhì.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sān yè pín mèng jūn, qíng qīn jiàn jūn yì.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gào guī cháng jú cù, kǔ dào lái bù yì.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jiāng hú duō fēng bō, zhōu jí kǒng shī zhuì.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chū mén sāo bái shǒu, ruò fù píng shēng zhì.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guān gài mǎn jīng huá, sī rén dú qiáo cuì.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shú yún wǎng huī huī, jiāng lǎo shēn fǎn lèi.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qiān qiū wàn suì míng, jì mò shēn hòu shì.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梦李白二首•其二》评析

《兰丛诗话》

(宜田)又云:少陵《梦李白》诗,童而习之矣。及自作梦友诗,始益恍然于少陵语语是梦,非忆非怀。

《唐宋诗举要》

吴曰:先垫一句,以取逆势(“浮云”句下)。人吴曰:再垫,再挺(“冠盖”句下)。吴曰:咏叹淫洗(“斯人”句下)。吴曰:此中删去几千百语,极沉郁悲痛之致(“孰云”二句下)。吴曰:逆接(“千秋”句下)。吴曰:致慨深远(末句下)。

《诗伦》

真朋友必无假性情,通性情者诗也,诗至《梦李白》二首。真极矣,非子美不能作,非太白亦不能当也。以诗品论,得《骚》之髓,不撮汉魏之皮。或曰“唐无古诗而有其古诗”,然乎哉?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蒋一梅曰:二诗情意亲切,千载而后,犹见李杜石交之谊。

《唐诗广选》

王元美曰:余读刘越石“岂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二语,末尝不欷歔罢酒,至少陵此诗结语,辄黯然低徊久之。

《杜臆》

前篇止云“人我梦”,又云“恐非平生魂”,时此云“情亲见君意”,则魂真来矣,更进一步。……而“江湖多风波”,所以答前章“无使蚊龙得”之语也。交情恳至,真有神魂往来。止云泣鬼神,犹浅。

《茧斋诗谈》

《梦李白》,惜片魂之往来,更历艰险,交道文心。备极曲折,此之谓“沉着”。

《秋窗随笔》

老杜《梦李白》云:“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昌黎《答孟郊》诗:“人皆馀酒肉,子独不得饱。”同一慨然;而古人交情,于此可见。

《杜诗镜铨》

刘须溪云:结极惨黯,情至语塞。

《唐诗归》

钟云:“明我常相忆”、“情亲见君意”,是一片何等精神往来(“三夜”二句下)!钟云:述梦语,妙(“告归”二句下)。钟云:悲怨在“满”字、“独”字(“冠盖”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刘辰翁曰:起语,千言万恨;次二句,人情鬼语,偏极苦味。“告归”六句,梦中宾主语具是。“冠盖”二句,语出情痛自别。

《唐诗快》

“行”字妙(首句下)。情至苦语,人不能道(“三夜”四句下)。竟说到身后矣,今人岂敢开此口(末二句下)。

《读杜心解》

始干梦前之凄恻,卒于梦后之感慨:此以两篇为起讫也。“入梦”,明我忆;“频梦”,见君意。前写梦境迷离,后写梦语亲切;此以两篇为层次也。

《梦李白二首•其二》鉴赏

唐诗汇评·总评

佚名

1、明:表明。

2、枫林青:指李白所在;

3、关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4、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

乾元元年(758)李白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贵州正安西北),二年春行至巫山遇赦,回到江陵。杜甫远在北方,只闻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

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

诗词赏析

  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

杜甫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杜甫,唐代,712年2月12日-770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