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南渡

[唐代] 温庭筠

韵脚:"微"韵


澹然空水对1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2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1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利州南渡》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对:一作带

2波:一作坡

词典引注

1江田[jiāng tián]: 濒江的田。

【引】 唐 高适 《广陵别郑处士》诗:“溪水堪垂钓,江田耐插秧。” 唐 温庭筠 《利州南渡》诗:“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元 马祖常 《湖北驿中偶成》诗:“江田稻花露始零,浦中莲子青复青。”

《利州南渡》背景

创作背景

  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魄漂泊的才子。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于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渡江时所作。

《利州南渡》翻译

AI智能翻译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
波上马嘶看划走,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
几丛沙草群鸥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
谁解船不久范蠡,飘泊五湖独自忘掉世俗心机。

古诗词翻译

翻译
夕阳正斜照在空阔的水面上,曲折的小岛连接翠绿的群山。
江面上传来马的嘶鸣看船归,柳荫下的人们等待着船靠岸。
广阔沙草从中群鸥四处飞散,万顷江田上空孤鹭展翅飞翔。
谁能像范蠡一样乘着小木船,在辽阔的江湖上面自由飘荡。

《利州南渡》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嘉陵江流经其西北面。南渡:指渡嘉陵江。
⑵澹(dàn)然:水波闪动的样子。对:一作“带”。
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zhào):船桨,代指船。
⑸“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⑹范蠡(lǐ):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⑺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

《利州南渡》拼音

诗词拼音

lì zhōu nán dù
利州南渡

dàn rán kōng shuǐ duì xié huī, qū dǎo cāng máng jiē cuì wēi.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bō shàng mǎ sī kàn zhào qù, liǔ biān rén xiē dài chuán guī.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shù cóng shā cǎo qún ōu sàn, wàn qǐng jiāng tián yī lù fēi.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shuí jiě chéng zhōu xún fàn lǐ, wǔ hú yān shuǐ dú wàng jī.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利州南渡》评析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水带斜晖”以下十一字,只是写天色将暝,妙在“水”字上加一“空”字,而“空”字上又加“淡然”二字,以反挑下文之“棹去船归”,见得水本无机,一被有机之人纷纷扰乱,势必至于不能空、不能淡而后已,则甚矣机心之不可也。三四写日虽已晡,人马不堪并渡。五六写人方争渡,禽鸟为之不安。吾不知人生一世,有何机事,必不容己,碌碌皇皇,至于如此,真不足当范少伯之一哂也已!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高旷贞优之致,落落不群。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水带斜晖加“淡然”字,妙!分明画出落日帖水之时,不知其是水“淡然”,斜晖“淡然”也。再加“曲岛苍茫”字,妙!曲岛相去甚近,而其苍茫之色,遂与翠微不分,则一时之荒荒抵暮,真更不能顷刻也。三、四,“波上马嘶”、“柳边人歇”,妙,妙!写尽渡头劳人,情意迫促。自古至今,无日无处,无风无雨,而不如是,固不独利州南渡为然矣(首四句下)。日愈淡,则岛愈微;渡愈急,则人愈哗。于是而鸥至鹭飞,自所必至。我则独不晓其一一有何机事,纷纷直至此时,始复喧㒮求归去耶?未以范蠡相讽,正如经云:如责蜣螂成妙香,佛固必无是理矣(末四句下)。

《古唐诗合解》

此联野渡如画(“波上马嘶”二句下)。“独”字与“一”字应,与“谁解”字相呼,言独有范蠡忘机,而世人不但不能学,且不能解也(末二句下)。前解写渡,后解因所渡之事而别以兴感也。

《唐诗鼓吹笺注》

朱东岩曰:一二写是日南渡晚色,三四写渡头劳人,情意迫促,自古至今,无日无处而不然者,不独一利州为然也。五六即“鸥散”、“鹭飞”,以逼出八之“独忘机”三字耳。

《利州南渡》鉴赏

佚名

利州,今四川广元县,地在嘉陵江北岸,故称南渡。范蠡,春秋时楚人,曾助越人勾践灭吴。吴灭,辞官泛舟五湖,莫知所终。

【简析】:

写渡口景象,生动传神,又慨叹大家这样奔忙,都是为名利所累,不懂得像范蠡那样去遨游江湖。但范蠡的辞官,实是为了功成后恐不利于己的缘故,不用这个典故则更好。

诗词赏析

  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后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的词句,其境界正与此联上句所展示的画面相类似,而下句江田白鹭的空阔悠深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辋川庄作》)更是神韵同出。 ...

温庭筠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温庭筠,唐代,801-866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