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出自:[唐代]杜甫所作《成都府》

拼音:zēng chéng tián huá wū ,jì dōng shù mù cāng 。

诗句: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繁体:曾城填華屋,季鼕樹木蒼。

翻译:曾城填华屋,冬季树木苍。


《成都府》原文

[唐代] 杜甫

......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1,游子去日2长。

曾城1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2名都会,吹箫间3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

《成都府》又作批注

1东流去:一作从东来

2去日:一作日月

3间:一作奏

《成都府》引用标注

1曾城[zēng chéng]: (2).指高大的城阙。

【引】 晋 陶潜 《游斜川》诗:“临长流,望曾城。” 唐 王勃 《铜雀妓》诗之二:“妾本深宫妓,曾城闭九重。” 唐 杜甫 《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2喧然[xuān rán]: (1).热闹;

【引】喧哗。 唐 杜甫 《成都府》诗:“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新五代史·杂传·朱守殷》:“ 明宗 诏幸 汴州 ,议者喧然。” 清 葆光子 《物妖志·介类·白蛇》:“见此少年与妇同席饮酌,笑语喧然。”

3争光[zhēng guāng]: (1).与之比试光辉。

【引】《淮南子·说山训》:“日出星不见,不能与之争光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张守节 正义:“推此志意,虽与日月争其光明,斯亦可矣。” 唐 杜甫 《成都府》诗:“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说岳全传》第三九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4哀伤[āi shāng]: 悲痛忧伤。

【引】《汉书·匡衡传》:“陛下秉至孝,哀伤思慕,不绝于心。” 唐 杜甫 《成都府》诗:“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国朝 何仲默 亦遭壬申之乱,但过于哀伤尔。”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九:“不远处送来提琴的声音,拉的是哀伤的调子。”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曾】字的诗句

诗词飞花令:包含【苍】字的诗句

《成都府》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东流去:一作从东来

2去日:一作日月

3间:一作奏

词典引注

1曾城[zēng chéng]: (2).指高大的城阙。

【引】 晋 陶潜 《游斜川》诗:“临长流,望曾城。” 唐 王勃 《铜雀妓》诗之二:“妾本深宫妓,曾城闭九重。” 唐 杜甫 《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2喧然[xuān rán]: (1).热闹;

【引】喧哗。 唐 杜甫 《成都府》诗:“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新五代史·杂传·朱守殷》:“ 明宗 诏幸 汴州 ,议者喧然。” 清 葆光子 《物妖志·介类·白蛇》:“见此少年与妇同席饮酌,笑语喧然。”

3争光[zhēng guāng]: (1).与之比试光辉。

【引】《淮南子·说山训》:“日出星不见,不能与之争光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张守节 正义:“推此志意,虽与日月争其光明,斯亦可矣。” 唐 杜甫 《成都府》诗:“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说岳全传》第三九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4哀伤[āi shāng]: 悲痛忧伤。

【引】《汉书·匡衡传》:“陛下秉至孝,哀伤思慕,不绝于心。” 唐 杜甫 《成都府》诗:“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国朝 何仲默 亦遭壬申之乱,但过于哀伤尔。”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九:“不远处送来提琴的声音,拉的是哀伤的调子。”

《成都府》评析

《唐诗品汇》

刘云:有何深意,到处自然(首二句下)。刘云:愤怨悲感,天性切至,读之黯然(“鸟雀”二句下)。刘云:语次写景,注者屑屑附会,可厌(末句下)。

《义门读书记》

正用仲宣《七哀》之旨。落句故谬其词。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刘辰翁曰:“中原杳茫茫”,愤怒悲感,读之默然。吴山民曰:丹青其言,然巧笔不能写,“但逢”、“未卜”二语,甚动情。“鸟雀”句有羡意。结自宽。陆时雍曰:“鸟雀夜各归”四句,气韵高雅,意象更入微茫。周珽曰:少陵入蜀诸篇,绝脂粉以坚其骨、贱丰神以实其髓,破绳格以活其肢,首首摛幽撷奥,出鬼入神,诗运之变,至此极盛矣。

《杜诗详注》

杨德周曰:此诗寄意含情,悲壮激烈,政复有俯仰六合之想。朱鹤龄曰:此诗语意,多本阮公《咏怀》。……公云“熟精《文选》理”,于此益信。李长祥曰:前后《出塞》、《石壕》、《新安》、《新婚》、《垂老》、《无家》等作,与山水诸作,少陵五言古诗之大者。《出塞》等作,犹有《三百篇》、汉魏之在其前;山水诸作,则前后当无复作者矣。又曰:少陵诗,得蜀山水吐气;蜀山水,得少陵诗吐气。

《唐诗评选》

俗目或喜其“近情”,毕竟杜陵落处,全不关“近情”与否。如此诗篇,只有一“雅”。

《批点唐诗正声》

萧散沉降备至。“层城”以下句雄丽。“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羁旅之思可悲。“初月”二句比喻。末复自解,可谓神于变化者矣。

《唐宋诗醇》

语意多本古人,较途中诸作,虽气度少舒而忧思未尝忘也。“初月”两语,上承“中原”一句,王应麟以谓肃宗初立,盗贼未息,最为得解。盖至此身事少定,不觉念及朝廷,甫岂须臾忘君者哉!

《杜诗镜铨》

似《十九首》(首句下)。是二十四首总结语(末句下)。大处极大,细处极细,远处极远,近处极近,奥处极奥,易处极易,兼之化之,而不足以知之。李子德云:万里之行役,山川之夷险,岁月之暄凉,交游之违合,靡不曲尽,真诗史也。蒋弱六云:少陵入蜀诗,与柳州柳子厚诸记,剔险搜奇,幽深峭刻,自是千古天生位置配合,成此奇地奇文,今读者应接不暇。

作者简介

杜甫,唐代,712年2月12日-770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标签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