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香积寺

[唐代] 王维

韵脚:"冬"韵


不知香积寺1,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2,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3曲,安禅4制毒龙5

  • 标注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过香积寺》标注

词典引注

1香积寺[xiāng jī sì]: 中国 著名佛教古刹。(1)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附近。 唐 永隆 二年建, 宋 太平兴国 三年改为 开利寺 。

【引】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不知 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赵殿成 笺注:“《陕西通志》: 香积寺 在 长安县 神禾原 上。”(2)在今 四川省 绵阳市 境内。 唐 杜甫 有《涪城县香积寺官阁》诗:“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阁迥添愁。”(3)在今 广东省 博罗县 西。 宋 苏轼 有《游博罗香积寺》诗,其诗引曰:“寺去县七里,三山犬牙,夹道皆美田,麦禾甚茂。”

2人径[rén jìng]: (1).人行小路。

【引】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3空潭[kōng tán]: 澄澈的深渊。

【引】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洗炼》:“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4安禅[ān chán]: 佛教语。指静坐入定。俗称打坐。

【引】 南朝 梁 张缵 《南征赋》:“寻太傅之故宅,今筑室以安禅。”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宋 陆游 《病退》诗:“美睡三竿日,安禅半篆香。” 清 读彻 《送郎癯入匡山》诗:“偶向 匡 庐去,安禅第几重?” 清 黄景仁 《题上方寺》诗:“试问安禅者,能忘入世情?”

5毒龙[dú lóng]: (3).佛教故事。佛本身曾作大力毒龙,众生受害。但受戒以后,忍受猎人剥皮,小虫食身,以至身干命终,

【引】后卒成佛。见《大智度论》卷十四。后用以比喻妄心。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过香积寺》翻译

AI智能翻译

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在此山中,入山数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
古树没有人走的路,深山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
泉声咽危石,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荫寒气犹浓。日已将暮。
薄暮空潭曲,有如禅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古诗词翻译

翻译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过香积寺》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过:过访,探望。香积寺:唐代著名寺院,有争议,一说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故址已废。一说在河南汝州,今风穴寺,唐时称香积寺。
⑵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⑶钟:寺庙的钟鸣声。
⑷咽:呜咽。危:高的,陡的。“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⑸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⑹薄暮:黄昏。曲:水边。“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⑺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过香积寺》拼音

诗词拼音

guò xiāng jī sì
过香积寺

bù zhī xiāng jī sì, shù lǐ rù yún fēng.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gǔ mù wú rén jìng, shēn shān hé chǔ zhōng.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quán shēng yàn wēi shí, rì sè lěng qīng sōng.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bó mù kōng tán qū, ān chán zhì dú lóng.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过香积寺》评析

《茧斋诗谈》

“不知”两字领起全章脉。“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泉遇石而咽,松向日而冷,意自互用。

《唐诗从绳》

此尾联寓意格也。起用“不知”二字,便是往时未到,今日方过,幽赏胜情,得未曾有,俱寓此二字内。中二联写景,分途中、本寺。五六是“危石”边“泉声咽”。“青松”上“日色冷”,成倒装句。通篇从“过”字着画。

《唐宋诗举要》

吴曰:幽微夐邈,最是王、孟得意神境。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极状山寺深僻幽静,篇法句法字法入微入妙。“毒龙”。佛喻砍心也,用以收局,不失释氏面目。此与《登辨觉寺》诗,何如狮子捉物,象兔俱用全力耶?汪道昆曰:五六即景衬贴荒凉意,“咽”字、“冷”字工。

《网师园唐诗笺》

炼字幽峭(“深山”句下)。

《唐贤清雅集》

“古木”一联远写,“泉声”一联近写,总从“不知”生出,渐次行来,已至寺矣,故以“安禅”收住。构局炼句与《山居秋暝》略同,超旷稍异,乃相题写景法。

《唐诗摘钞》

幽处见奇,老中见秀,章法、句法、字法皆极浑浑,五律无上神品。

《诗境浅说》

常建《过破山寺》咏寺中静趣,此咏寺外幽景,皆不从本寺落笔,游山寺者,可知所着想矣。

《唐诗别裁》

“咽”与“冷”,见用字之妙。

《唐诗广选》

顾与新曰:幽深本色语,不杂一句,洁净玄微,无声无色。

《唐诗解》

起联与“独有宦游人”一法。

《唐诗评选》

三四似流水,一似双立,安句自然,结亦不累。

《唐诗镜》

韵气冷甚。三四偷律,病在不严。

《唐贤三昧集笺注》

顾云:“不知”字玄妙,模写幽深处。又云:三四甚是浅易,甚是深处,字法。五六即景,衬贴荒深意。

《唐诗直解》

“古木”二句幽而浑,中晚人有此法,多失于卑。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评:三四亦是隽逸句法。五六特作生峭,“咽”、“冷”二字,法极欲尖出。骂声写色,已难到地,着“咽”、“冷”字,妙更入神,是《子虚》《上林》赋手。

《过香积寺》鉴赏

佚名

香积寺: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制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见《涅磐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简析】:

全诗没有一字写寺,所写的都是寺外的环境,更见古寺的幽深。

诗词赏析

  诗题“《过香积寺》王维 古诗”的“过”,意谓“访问”、“探望”。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先看三四两句。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觉钟声从何而来,只有“嗡嗡”的声音在四周缭绕;这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天的古树和层峦叠嶂的群山。这是十分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

  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写声写色,逼真如画,堪称名句。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冷”。 ...

王维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701-761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