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鹿柴

[唐代] 王维

韵脚:"养"韵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1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标注
  • 背景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辋川集•鹿柴》标注

词典引注

1返景[fǎn jǐng]: 夕照,傍晚的阳光。

【引】 唐 王维 《鹿柴》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唐 皇甫曾 《题赠吴门邕上人》诗:“细泉松径里,返景竹林西。”

《辋川集•鹿柴》背景

创作背景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王维 古诗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辋川集•鹿柴》翻译

AI智能翻译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返景入深林,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古诗词翻译

翻译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辋川集•鹿柴》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1)《鹿柴》王维 古诗(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4) 照:照耀(着)。

注释
《鹿柴》王维 古诗(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辋川集•鹿柴》拼音

诗词拼音

lù chái
鹿柴

kōng shān bú jiàn rén, dàn wén rén yǔ xiǎng.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fǎn jǐng rù shēn lín, fù zhào qīng tái shàng.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辋川集•鹿柴》评析

《唐诗直解》

无言而有画意,“复照”妙甚。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写出幽深。

《唐诗训解》

不见人,幽矣;闻人语,则非寂灭也。景照青苔,冷淡自在。摩诘出入渊明,独《辋川》诸作最近,探索其趣,不拟其词。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喧中之幽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幽中之喧也。如此变化,方入三昧法门。

《唐诗笺要》

景到处有情,情到处生景,可思不可象,摩诘真五绝圣境。

《批点唐诗正声》

不言处反胜有,言复不佳。

《唐诗笺注》

“不见人”、“闻人语”,以林深也。林深少日,易长青苔,而反景照入,空山阒寂,真麋鹿场也。诗细甚。

《唐贤三昧集笺注》

五绝乃五古之短章,最难简古浑妙。唐人此体,右丞可称妙手。

《唐诗选注》

玉遮曰:只四语,令人应接不暇。

《唐诗别裁》

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

《诗法易简录》

人语响,是有声也;返景照,是有色也。写空山不从无声无色处写,偏从有声有色处写,而愈见其空。严沧浪所谓“玲珑剔透”者,应推此种。沈归愚谓其“佳处不可语言”,然诗之神韵意象,虽超于字句之外,实不能不寓于字句之间,善学者须就其所已言者,而玩索其不言之蕴,以得于字句之外可也。

《而庵说唐诗》

此首眼目在“空山”二字。右丞笔下直是大光明藏,无有一字在也。

《唐诗广选》

李宾之曰:诗贵淡不贵浓,贵远不贵近。如杜诗“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转”、李诗“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与摩诘“返景”二语,皆淡而浓、近而远,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

《王孟诗评》

无言而有画意。顾云:此篇写出幽深之景。

《诗境浅说续编》

深林中苔翠阴阴,日光所不及,惟夕阳自林间斜射而入,照此苔痕,深碧浅红,相映成采。此景无人道及,惟妙心得之,诗笔复能写出。

《唐贤清雅集》

空而非空,宛而不宛,闲淡入妙。

《辋川集•鹿柴》鉴赏

唐诗鉴赏辞典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zhài寨),是辋川的地名。

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竟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了。“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也许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现在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而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

诗词翻译

Quiet valley did not see anyone,

Can only hear the voice.

The afterglow of the setting sun in the deep forest,

As in the moss and pleasant scenery.

诗词赏析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

诗词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王维 古诗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的经验,本来很平常。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觉互补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以诗的形式加以表现,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从诗的表现说, ...

网络点评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

王维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701-761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