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蟾倚杖看牛斗


出自:[唐代]杜甫所作《夜(一作秋夜客舍)》

拼音:bù chán yǐ zhàng kàn niú dǒu ,

诗句:步蟾倚杖看牛斗,

繁体:步蟾倚杖看牛鬥,

上一句:北书不至雁无情。

下一句:银汉遥应接凤城。

翻译:步蟾拄着手杖看牛斗


《夜(一作秋夜客舍)》原文

[唐代] 杜甫

露下天高1秋水2清,空山独夜旅魂1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3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4雁无情。

步蟾5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2

《夜(一作秋夜客舍)》又作批注

1天高:一作空山

2水:一作气

3菊:一作国

4至:一作到

5蟾:一作檐

《夜(一作秋夜客舍)》引用标注

1旅魂[lǚ hún]: (1).犹旅情。

【引】 唐 杜甫 《夜》诗:“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唐 戴叔伦 《柳花歌送客往桂阳》诗:“定知别后消散尽,却忆今朝伤旅魂。” 明 刘基 《漫兴》诗:“多事池边促织儿,声声哀怨旅魂知。”

2凤城[fèng chéng]: 京都的美称。

【引】 唐 沈佺期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歌吹衔恩归路晚,栖乌半下凤城来。” 唐 杜甫 《夜》诗:“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仇兆鳌 注引 赵次公 曰:“ 秦穆公 女吹箫,凤降其城,因号 丹凤城 。其后言京城曰凤城。” 清 龚自珍 《行香子》词:“在凤城西,垂杨畔,落花间。” 郭沫若 《潮集·十年建国增徽识》:“凤城西翼见巍峨,高唱人民解放歌。”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步】字的诗句

诗词飞花令:包含【斗】字的诗句

《夜(一作秋夜客舍)》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天高:一作空山

2水:一作气

3菊:一作国

4至:一作到

5蟾:一作檐

词典引注

1旅魂[lǚ hún]: (1).犹旅情。

【引】 唐 杜甫 《夜》诗:“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唐 戴叔伦 《柳花歌送客往桂阳》诗:“定知别后消散尽,却忆今朝伤旅魂。” 明 刘基 《漫兴》诗:“多事池边促织儿,声声哀怨旅魂知。”

2凤城[fèng chéng]: 京都的美称。

【引】 唐 沈佺期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歌吹衔恩归路晚,栖乌半下凤城来。” 唐 杜甫 《夜》诗:“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仇兆鳌 注引 赵次公 曰:“ 秦穆公 女吹箫,凤降其城,因号 丹凤城 。其后言京城曰凤城。” 清 龚自珍 《行香子》词:“在凤城西,垂杨畔,落花间。” 郭沫若 《潮集·十年建国增徽识》:“凤城西翼见巍峨,高唱人民解放歌。”

《夜(一作秋夜客舍)》评析

《杜诗详注》

范德机曰:善诗者,就景中写意。不善诗者,去意中寻景。如杜诗……“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即景物之中,含蓄多少愁恨意。若说出,便短浅矣。

《瀛奎律髓汇评》

冯舒:老杜之高不在此。查惧行;起、结扣定题面。中间二句说夜,二句说秋,切题极矣,却极开宕。纪昀:笔笔清拔,而意境又极阔远。

《唐诗归》

钟云:同一清壮而节细味永,按之有物,觉“老去悲秋”、“昆明池水”等作皆逊之。谭云:情事有味,音韵亦妙。钟云:森起(“疏灯自照”二句下)。钟云:“菊逢人”妙,倒转则庸矣(“南菊再逢”句下)。

《唐诗摘钞》

此篇以次句作骨。“孤蓬”自宿,“双杵”自鸣,明其为独夜也。己贫病羁留,所望亲朋略加援引,则归朝不难,何意音书日杳,正回旨凤城,惟见银汉遥遥相接,旅魂安得不为之惊乎?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陈德公曰:似疏而刻。评:三、四寻常景色,写极萧疏。结二仍分一南一北,紧承五、六,尤是法密。

《义门读书记》

第四(句)顾“惊”字。“双杵鸣”谓闻砧声也,非月中捣药之杵。七句收足“旅魂”、

《瀛奎律髓》

此诗中四句自是一家句法。……山谷得之,则古诗用为“沧江鸥鹭野心性,阴壑虎豹雄牙须”,亦是也。盖上四字、下三字,本是二句,今以合为一句。而中不相粘,实则不可拆离也。试先读上四字绝句,然后读下三字,则句法截然可见矣。

《唐诗解》

此秋夜旅情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虞集曰:此诗与“玉露凋伤”篇语相出入。吴山民曰:《秋兴》首章结联但述旅情,此章结联有忠君慕国想头,故觉胜之;若*六句,则难第甲乙矣。周明辅曰:意象清森,读之增感。

《唐宋诗醇》

宛转关生,浑然无迹。

《杜诗镜铨》

清丽亦开义山。好起(“露下天高”句下)。二句情在景中(“疏灯自照”二句下)。托怨雁是风人体(“北书不至”句下)。

《杜诗集评》

高洁。

《唐诗评选》

尽一夜所适目惊心者,随拈随合,才高自可。不尔,必杂;要亦变体也。每句锵然,犹不失七言宗风。

《唐诗笺要》

此诗不当仅赏其清壮,须玩其音节深细、步武端和处。

《唐诗归折衷》

唐云:《秋兴》首篇与此足敌。喜雄壮者采彼,嗜沉细苕取此。终不可定伯仲。吴子谓结胜于彼,亦是宋儒议论。

《杜诗说》

此与“玉露凋伤”不相上下,一、二,五、六,工力悉敌;三、四写景虽逊彼之高壮,七、八含情,此处却较深厚也。此号云安、夔州诸诗相合。“露下天高”,即“玉露调伤枫树林”也;“独夜魂惊”,即“听猿实下三声泪”也;“孤帆宿”,即“孤舟一系故园心”也;“双杵鸣”,即“白帝城高急暮砧”也;“菊再逢”,即“丛菊两开他日泪”也;“雁无情”,即“一声何处送书雁”也;“看牛斗”则“每依北斗望京华”也。诗中词意,大概相同。窃意此诗在先,故《秋兴》得以详叙耳。

《读杜心解》

首联,一景一情。自对格起,字字晶莹。次联,景由情出,……三联,情就景生。“菊再逢”,实景也,而动人益向衰之慨;“书不至”,虚景也,而起雁仍空到之思。……结又情景双融矣。

《杜臆》

今本多作"秋气清”,而《演义》旧本作“秋水清”、当从之。……而“自照孤帆宿”者,客舟也,根“秋水”来。盖从阁上见之,客舟多,故见疏灯皆自照孤帆而宿……

作者简介

杜甫,唐代,712年2月12日-770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