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出自:[唐代]杜甫所作《春望》

拼音:bái tóu sāo gēng duǎn ,hún yù bù shèng zān 。

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繁体: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翻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春望》原文

[唐代] 杜甫

国破山河1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2花溅泪3,恨别鸟惊心。

烽火4连三月,家书5抵万金6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引用标注

1山河[shān hé]: (1).大山大河。多指自然形胜。

【引】《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美哉乎 山 河 之固,此 魏国 之宝也。” 南朝 梁 刘协 《文心雕龙·神思》:“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寸,而思隔山河。” 唐 杜甫 《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叶剑英 《东北的七年》:“东北情形,好似个‘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已半非’。”

2感时[gǎn shí]: 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

【引】 汉 王逸 《九思·哀岁》:“岁忽忽兮惟暮,余感时兮悽怆。” 唐 杜甫 《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清 吴敏树 《九日鹿角登高》诗序:“而骚人赋客,又或喜为感时伤物之语,以益其悲。” 钱基博 《吴禄贞传》:“ 禄贞 能为诗,感时抚事,随口吟唱,如不经意。”

3溅泪[jiàn lèi]: 飞洒眼泪。

【引】 唐 杜甫 《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宋 秦观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之二:“ 车网湖 边梅溅泪, 壶公祠 畔月销魂。” 元 卢琦 《题全安庄》诗:“山鸟有情怜我去,烛花溅泪为谁愁。”《花月痕》第四三回:“次日, 芝友 大家来看 痴珠 ,又拉他同访 福奴 ,重过 秋心院 ,觉得草角花须,悉将溅泪。”

4烽火[fēng huǒ]: (2).指战争、战乱。

【引】 唐 杜甫 《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清史稿·张煌言传》:“十一年,又自 吴淞 入 江 ,逼 镇江 ,登 金山 望祭 明太祖 陵。烽火达 江宁 ,俄,退次 崇明 。” 杨朔 《蓬莱仙境》:“再往后,我离开家乡,一连多少年烽火遍地,又接不到家乡的音信,不知道 婀娜 姐姐的命运究竟怎样了。”

5家书[jiā shū]: (2).家人来往的书信。

【引】《宋书·武帝纪中》:“皇后寝疾之际,汤药不周,手与家书,多所求告。” 唐 杜甫 《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明 袁凯 《京师得家书》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六:“她们经常分组轮流到各伤兵医院去替伤兵写家书,洗衣服,任烹调,打扫病房等。”

6万金[wàn jīn]: (2).用以形容贵重或比喻贵重之物。

【引】《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灌夫 ﹞身中大创十馀,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 唐 杜甫 《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明 方孝孺 《送太学赵孝先〈从军诗〉序》:“安知万金之非轻,秋毫之非重乎?”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白】字的诗句

诗词飞花令:包含【簪】字的诗句

《春望》标注

词典引注

1山河[shān hé]: (1).大山大河。多指自然形胜。

【引】《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美哉乎 山 河 之固,此 魏国 之宝也。” 南朝 梁 刘协 《文心雕龙·神思》:“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寸,而思隔山河。” 唐 杜甫 《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叶剑英 《东北的七年》:“东北情形,好似个‘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已半非’。”

2感时[gǎn shí]: 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

【引】 汉 王逸 《九思·哀岁》:“岁忽忽兮惟暮,余感时兮悽怆。” 唐 杜甫 《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清 吴敏树 《九日鹿角登高》诗序:“而骚人赋客,又或喜为感时伤物之语,以益其悲。” 钱基博 《吴禄贞传》:“ 禄贞 能为诗,感时抚事,随口吟唱,如不经意。”

3溅泪[jiàn lèi]: 飞洒眼泪。

【引】 唐 杜甫 《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宋 秦观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之二:“ 车网湖 边梅溅泪, 壶公祠 畔月销魂。” 元 卢琦 《题全安庄》诗:“山鸟有情怜我去,烛花溅泪为谁愁。”《花月痕》第四三回:“次日, 芝友 大家来看 痴珠 ,又拉他同访 福奴 ,重过 秋心院 ,觉得草角花须,悉将溅泪。”

4烽火[fēng huǒ]: (2).指战争、战乱。

【引】 唐 杜甫 《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清史稿·张煌言传》:“十一年,又自 吴淞 入 江 ,逼 镇江 ,登 金山 望祭 明太祖 陵。烽火达 江宁 ,俄,退次 崇明 。” 杨朔 《蓬莱仙境》:“再往后,我离开家乡,一连多少年烽火遍地,又接不到家乡的音信,不知道 婀娜 姐姐的命运究竟怎样了。”

5家书[jiā shū]: (2).家人来往的书信。

【引】《宋书·武帝纪中》:“皇后寝疾之际,汤药不周,手与家书,多所求告。” 唐 杜甫 《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明 袁凯 《京师得家书》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六:“她们经常分组轮流到各伤兵医院去替伤兵写家书,洗衣服,任烹调,打扫病房等。”

6万金[wàn jīn]: (2).用以形容贵重或比喻贵重之物。

【引】《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灌夫 ﹞身中大创十馀,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 唐 杜甫 《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明 方孝孺 《送太学赵孝先〈从军诗〉序》:“安知万金之非轻,秋毫之非重乎?”

《春望》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757年;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春望》评析

《围炉诗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极平常语,以境苦情真,遂同于《六经》中语之不可动摇。

《读杜心解》

温公说是诗有人物散亡,意在言外之叹。赵汸说是诗明照应相生、引伸作法之端。其实词旨浅显,不须疏解。

《唐诗别裁》

“溅泪”、“惊心”转因花、鸟,乐处皆可悲也(“感时”二句下)。五、六,直下(“烽火”二句下)。

《瀛奎律髓》

此第一等好诗,想天宝、至德以至大历之乱,不忍读也。

《茧斋诗谈》

《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侧串乃见其妙。

《唐诗分类绳尺》

子美此诗,幽情邃思,感时伤事,意在言外。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挺气浑语楚。

《瀛奎律髓汇评》

何义门:起联笔力千钧。纪昀:语语沉着,无一毫做作,而自然深至。

《温公续诗话》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诗人唯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馀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他皆类比,不可遍举。

《唐诗归》

钟云:所谓“愁思看春不当春”也(“感时”二句下)。钟云:此句烂熟,入口不厌,于此见身份(“烽火”二句下)。

《唐宋诗举要》

吴曰:字字沉着,意境直似《离骚》。

《李杜二家诗钞评林》

刘云:更深更长,乃不及此。

作者简介

杜甫,唐代,712年2月12日-770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