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出自:[宋代]张元干所作《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拼音:yè zhàng wēi lóu qù 。dǒu chuí tiān cāng bō wàn qǐng ,yuè liú yān zhǔ 。

诗句: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繁体:曳杖危樓去。鬥垂天滄波萬頃,月流煙渚。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原文

[宋代] 张元干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1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2,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引用标注

1烟渚[yān zhǔ]: 亦作“烟渚”。 雾气笼罩的洲渚。

【引】 唐 孟浩然 《宿建德江》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元 倪瓒 《题画赠九成》诗:“把酒风雨至,论诗烟渚前。”

2吊影[diào yǐng]: 对影自怜。喻孤独寂寞。

【引】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轻舟反溯,吊影独留。” 唐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兄弟离散》诗:“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清 黄景仁 《后观潮行》:“独客吊影行自愁,大地与身同一浮。”

3骄虏[jiāo lǔ]: 亦作“ 骄卤 ”。 骄横的胡虏。

【引】 唐 沈佺期 《王昭君》诗:“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唐 严武 《军城早秋》诗:“更催飞将追骄卤,莫遣沙场匹马还。”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柳亚子 《四月二十五日》诗:“从此中原虚正朔,遂令骄虏擅皇都。”

4楼兰[lóu lán]: 古西域国名, 汉 元封 三年内附。王居 扜泥城 ,遗址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若羌县 境, 罗布泊 西,处 汉 代通西域南道上。因居 汉 与 匈奴 之间,常持两端,或杀 汉 使,阻通道。 元凤 四年, 汉 遣 傅介子 斩其王 安归 ,另立 尉屠耆 为王,更名为 鄯善 。 傅介子 以立功封侯。

【引】事见《汉书·西域传上》及《傅介子传》。后亦借用为杀敌立功的事典。 唐 张九龄 《送赵都护赴安西》诗:“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自然来月窟,何用刺 楼兰 ?”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 楼兰 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明 姚茂良 《精忠记·应诏》:“出匣龙泉血未乾,平生志气斩 楼兰 。” 陈毅 《卫冈初战》诗:“ 镇江 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 楼兰 。”

5三尺剑[sān chǐ jiàn]: 古剑长凡三尺,

【引】故称。《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唐 杜甫 《重经昭陵》诗:“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要斩 楼兰 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莽莽神州,天地邱墟。男儿不能提三尺剑,报九世仇。”

6琵琶旧语[pí pá jiù yǔ]: 《宋书·乐志一》:

【引】“ 傅玄 《琵琶赋》曰:‘ 汉 遣 乌孙公主 嫁 昆弥 ,念其行路思慕,故使工人裁筝、筑,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后以“琵琶胡语”、“琵琶旧语”,表示对外屈辱求和之意。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要斩 楼兰 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7唤取[huàn qǔ]: 呼请。

【引】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四:“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唤取谪仙平章看,过 苕溪 、尚许垂纶否?” 清 陈维嵩 《玉蝴蝶·无闷》词:“绛帐生徒, 青州 从事,唤取鸬鹚杓到,付侍立清清小童洗。”

8苕溪[tiáo xī]: 水名。有二源:出 浙江 天目山 之南者为 东苕 ,出 天目山 之北者为 西苕 。两溪合流,由 小梅 、 大浅 两湖口注入 太湖 。夹岸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

【引】故名。 唐 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 苕溪 烟月久因循,野鹤衣制独茧纶。” 宋 苏轼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诗:“试选 苕溪 最深处,仍呼我辈不羁人。”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唤取 谪仙 平章看,过 苕溪 ,尚许垂纶否。”

9飞举[fēi jǔ]: (1).谓乘风高举。

【引】 宋 张元干 《贺新郎》词:“风浩荡,欲飞举。” 赵朴初 《科伦坡海滨》词:“看不厌夜月朝阳万境开,疑飞举仙风天外。”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曳】字的诗句

诗词飞花令:包含【渚】字的诗句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标注

词典引注

1烟渚[yān zhǔ]: 亦作“烟渚”。 雾气笼罩的洲渚。

【引】 唐 孟浩然 《宿建德江》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元 倪瓒 《题画赠九成》诗:“把酒风雨至,论诗烟渚前。”

2吊影[diào yǐng]: 对影自怜。喻孤独寂寞。

【引】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轻舟反溯,吊影独留。” 唐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兄弟离散》诗:“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清 黄景仁 《后观潮行》:“独客吊影行自愁,大地与身同一浮。”

3骄虏[jiāo lǔ]: 亦作“ 骄卤 ”。 骄横的胡虏。

【引】 唐 沈佺期 《王昭君》诗:“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唐 严武 《军城早秋》诗:“更催飞将追骄卤,莫遣沙场匹马还。”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柳亚子 《四月二十五日》诗:“从此中原虚正朔,遂令骄虏擅皇都。”

4楼兰[lóu lán]: 古西域国名, 汉 元封 三年内附。王居 扜泥城 ,遗址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若羌县 境, 罗布泊 西,处 汉 代通西域南道上。因居 汉 与 匈奴 之间,常持两端,或杀 汉 使,阻通道。 元凤 四年, 汉 遣 傅介子 斩其王 安归 ,另立 尉屠耆 为王,更名为 鄯善 。 傅介子 以立功封侯。

【引】事见《汉书·西域传上》及《傅介子传》。后亦借用为杀敌立功的事典。 唐 张九龄 《送赵都护赴安西》诗:“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自然来月窟,何用刺 楼兰 ?”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 楼兰 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明 姚茂良 《精忠记·应诏》:“出匣龙泉血未乾,平生志气斩 楼兰 。” 陈毅 《卫冈初战》诗:“ 镇江 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 楼兰 。”

5三尺剑[sān chǐ jiàn]: 古剑长凡三尺,

【引】故称。《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唐 杜甫 《重经昭陵》诗:“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要斩 楼兰 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莽莽神州,天地邱墟。男儿不能提三尺剑,报九世仇。”

6琵琶旧语[pí pá jiù yǔ]: 《宋书·乐志一》:

【引】“ 傅玄 《琵琶赋》曰:‘ 汉 遣 乌孙公主 嫁 昆弥 ,念其行路思慕,故使工人裁筝、筑,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后以“琵琶胡语”、“琵琶旧语”,表示对外屈辱求和之意。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要斩 楼兰 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7唤取[huàn qǔ]: 呼请。

【引】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四:“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唤取谪仙平章看,过 苕溪 、尚许垂纶否?” 清 陈维嵩 《玉蝴蝶·无闷》词:“绛帐生徒, 青州 从事,唤取鸬鹚杓到,付侍立清清小童洗。”

8苕溪[tiáo xī]: 水名。有二源:出 浙江 天目山 之南者为 东苕 ,出 天目山 之北者为 西苕 。两溪合流,由 小梅 、 大浅 两湖口注入 太湖 。夹岸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

【引】故名。 唐 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 苕溪 烟月久因循,野鹤衣制独茧纶。” 宋 苏轼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诗:“试选 苕溪 最深处,仍呼我辈不羁人。”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唤取 谪仙 平章看,过 苕溪 ,尚许垂纶否。”

9飞举[fēi jǔ]: (1).谓乘风高举。

【引】 宋 张元干 《贺新郎》词:“风浩荡,欲飞举。” 赵朴初 《科伦坡海滨》词:“看不厌夜月朝阳万境开,疑飞举仙风天外。”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1138年12月;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宋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建立南宋王朝,是为高宗。宋高宗起用李纲为宰相,张元干被召回,官为朝议大夫、将作少监、充抚谕使。李纲为相后,积极改革弊政,充实国库,整军备战,主张北伐,反对迁都江南,坚决抵抗金兵侵扰。张元干积极配合李纲。但高宗信任的仍是卖国的主和派,执意与金议和,以求偏安一隅。他们打击、排挤李纲,李纲仅任75天宰相就被罢免。建炎三年(1129年)秋,张元干目睹国势日削,南宋王朝仅存江南一隅,义愤填膺,赋《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词,抒发了他收复中原的豪迈气概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并表达对李纲抗金斗争的支持,也遭朝廷奸臣之谤,幸汪藻援救得以免罪。绍兴元年(1131年)春,江南战火渐息,高宗帝定居临安(今浙江杭州),无心收集失地,以求“苟安”,并任奸臣秦桧为参知政事,主战派被排挤,仁人志士都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只得退隐林泉,啸傲山水。张元干也辞官回闽。绍兴八年(1138年)冬,奸臣秦桧、孙近等筹划与金议和、向金营纳贡,李纲坚决反对,张元干闻之怒不可遏,作《再次前韵即事》诗,痛斥秦桧、孙近等主和卖国之权奸为“群羊”,表达自己请缨无路之悲愤。李纲在福州上疏反对朝廷议和卖国,张元干得知李纲上书事,作《《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张元干 》。

作者简介

张元干,宋代,1091-1175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